手刹浅谈(上)
-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手刹,SUV,掀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5 14:05
我在广东开的那辆小掀背有点旧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想换一辆SUV,寻寻觅觅,刚好有一款新车快上市,外形和配置都很吸引,跑到店里看车,可惜却败兴而回,那辆车什么都好,就是它的脚踏式手刹让我无法接受。
手刹的英文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教科书称之为Auxilliary Brake,这种说法现在已不多见,常见的是Hand Brake,也有称作Emergency Brake,可见手刹一词是有根据的。不过英文最流通的名称还是Parking Brake。
将手刹设计为脚踏式,有什么好处?恕在下才疏学浅,我真的不大清楚。有人说脚力比手力大,又有人说这样方便弄出一个简洁对称的仪表板,又有人说方便了前排沙发式座椅的设计,不过只要看看日本客货车藏在仪表机下方的手刹,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全部都站不住脚,于是有人打出王牌,说奔驰都用脚踏式手刹,你敢说它不好?这个问题真是搔到痒处,我开过不少脚踏式手刹的奔驰,却从无嫌弃之意,因为奔驰的脚刹开启是用脚,但释放却是用手的,或者我应该补充一下,我最讨厌的是开启和释放都是用脚踏的那一种脚刹。
虽然说手刹最主要的功能是驻车,但在斜坡上起步也得靠手刹,我每次开这种车在斜路停车位都会手忙脚乱,据说正确的方法是先用右脚踩刹车,用左脚松脚刹,再以左脚踩刹车,然后腾出右脚踩油门,再松左脚,你明白了吗?我不是很明白,自问没有这等技术,见到脚踏手刹还是避之则吉。
手拉的手刹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有一个大乐趣,就是手刹调头转向。在一定车速下拉手刹,由于制动的是后轮,因此车辆会急转弯。刹车时如果前轮锁死,无论你怎样打方向,车辆会一直向前冲;相反若锁死的是后轮,车辆便会甩尾,这是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我高中的物理老师是个车迷,当年丰田推出第一部前置前驱小车Tercel,他第一时间便买了下来,还常常在课余跟我们说前置前驱的好处。手刹都是刹后轮的,因此才会出现手刹转向这玩意,但这应该不是设计的原意,那为什么手刹大都只刹后轮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坦白说,我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以下推论只是想当然而已。首先手刹主要功能是用来让已经停止的车不再移动,需要的力不大,制动两个车轮已经足够。早期的汽车,刹车是用杠杆推动,前轮转动幅度大,要用杠杆连接相对复杂,后轮则简单得多。有些手刹的设计刻意和原有刹车系统分开增加安全性,将制动器置于传动轴上,早期的汽车都是后驱的,刹传动轴等于刹后轮,就是这样,手刹置于后轮成为主流。其后汽车对速度、操控的要求越来越高,前轮机构越轻越好,更不会考虑把手刹放置在前轮上。
但事情总会有例外的,雪铁龙DS就曾经使用前置手刹,不过那是个很特别的例子,因为当年的雪铁龙特立独行,采用一个液压系统支持整车的制动,转向和悬挂,如果液压系统失灵,车子便停不了,所以这车的手刹担当着重要的紧急制动角色,因此才会设置在前轮。
到了今天,世上已没有采用这种单回路液压系统的汽车,刹车的液压系统,最基本的也是两个独立回路,任何一条油管漏油起码还有两个车轮保有制动能力,那种油压紧急制动早已绝迹江湖。
为了确保手刹制动力能长期有效,它的力量来源必须独立于原来的刹车液压系统,所以通常是透过可靠的钢索拉紧刹车皮。廉价的汽车后轮都用鼓式刹车,手刹的设计往往直接使用原来那套刹车皮,一来节省成本,二来鼓型制动需要的力更轻。好一点的汽车后轮采用碟式刹车,但不利于手刹的作用力,常见的做法是在碟式刹车内另藏一个刹车鼓和刹车皮作手刹。
至于商用车辆即使后轮是鼓刹,但出于安全考虑,手刹不会像小车般共享后轮的刹车皮,常用的设计是将手设计在传动轴。当年我学开小巴,在斜坡上停车拉了手刹,右脚一直踩着刹车,师父问我为什么还不放脚,我说:“不敢放,手刹好像怎么拉都拉不死,脚一松车就动。”师父笑着说:“傻瓜!手刹刹的是车轴,刹车刹的是车轮,中间总会有一点点虚位。”
(下期待续)
龙庆祥 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