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香港电动车
-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动车,Model S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5 14:08
有报导指出,特斯拉的Model S车系在香港卖出了超过1600辆新车。这可算是香港汽车销售的奇迹,而推波助澜的就是香港政府,因为每辆电动私家车都被免除了首次登记税,以Model S为例,售价六十多万至八十多万港币,如果加上税费,真正的售价会等同于奔驰S 320或C 63 S。
我一直不明白,为何电动车要免税?电动车是环保的,以公众利益为大前提的话,政府在鼓励人们使用电动车。这就十分奇怪,我从来不觉得政府鼓励人们用私家车。从我懂事开始,政府好似疯癫症发作一样,隔几年就说要遏制私家车增长,我只听过政府鼓励大家多用公共交通公具。事实上,从私家车的有关税项和收费来看,那么多年来,就是把私家车当作奢侈品,把它看成是非必需品,在香港拥有和使用私家车,差不多无时无刻都在交税,政府的态度就是叫你不要开私家车。那为什么买电动车便可以豁免了大部分税费和收费?这一原则就有违政府一贯的政策。最简单的道理是,不用车不就是最环保的吗?
我对使用电池储存和推动的电动车,其环保程度和效能有很大疑问,但我不是专家,不敢冒然讨论。在此,我只想说,税的意思是在于给政府资源来做些对大众福祉有益的事情,而又不可能有个人或私人机构愿意做的事。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给政府金钱来分配资源,给社会上不同阶级的人得到照顾和发展机会。我不是说不能豁免税费,但必须谨记以上两个原则,更要看豁免税后的公共代价有多大,是否比你收到税金能做的有更大的社会福利。观乎香港电动车优惠的情况,不但违反了我前文所说,政府向来对私家车的原则,现在更变成了有点劫贫济富。
大家不妨留意一下买了电动车的人,他们一般是否只有一辆车?我相信有超过一半都不是,而且大部分都是家境富有的人,他们有能力有地方多买一辆私家车,加上电动车免税,不用加油,多买一辆也无妨。换言之,私家车的数目增长了,空气质素是否因此而真的整体改善了,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知道的,是路面上的私家车多了,这也是公共代价。另外,从资源再分配的原则来看,如果Model S真的卖出了近2000辆的话,以每辆首次登记税为50万元计算,就是10亿的税金,这还没包括其他售价较低的电动车。当然,如果没豁免,电动车不会卖得那么多,这也是不能否定的。不过目前的情况就是,因为充电配套问题,因为电动车免税后仍然不便宜,变成了只有富贵阶级才能享有的优惠,更会增加路面上的私家车数目,政府又少收了税金,最后得益的是高收入人群,至于空气染污是否就因此而改善了,似乎也没证据支持。
如果政府没有暗地里改变以公共交通公具为主的大原则,而又想鼓励私家车用户使用所谓“环保”汽车,为何不是以一换一的方法获取免税优惠?即买家必须注销一辆汽油私家车,购买电动车时便可以有优惠。至于优惠是什么,可以是减税,但有上限(完全免税必须有极大的公共利益),再加上电动车本质上已不用交燃油税,这两个优惠已十分大(大家不要忘记,电动车越多,电力公司发电或投资便越多,基于保证回报利润机制,每位市民都有可能承担更高电费开支)。再者,就是改变牌照费的制度,像欧洲一样,除了常规的牌照费之外,可以按汽车CO2排放量来收取环保征费,小发动机小车自然就少交费,电动车也是有CO2排放的,因为发电厂、传送等都有废气排放,但电动车的征费一般都十分低,甚至乎接近零。要鼓励,便鼓励所有私家车一起减排,鼓励大家用新能源、小或效能更高的发动机、车身不重的私家车。
刘伟华 TopGear香港版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