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的引子说过,其实已经说完,但这不成文章,唯有胡乱再说点什么吧。我对饮饮食食没要求,对酒也一样。对表可以苛求,因为根本都不需要戴表。要买的话,就买好一点的。但吃这回事可省不了,一定要吃,可世上还是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有得吃已经万幸,我不敢奢求。吃是必须,饮酒抽烟在我的概念里都是必须,不光是喜好。爱喝酒的人就是要喝酒,爱抽烟的人就是要抽烟,嗜赌的人就是要赌。于是喝酒的人,没酒可喝的话,甲醇都照喝。抽烟的人没烟可抽的话,拿银纸卷草来烧都会一试。爱赌的人,就是跟谁都可以赌,什么都可以拿来赌,玩掷硬币猜字面都可以赌到倾家荡产不亦乐乎。
而且,口味因人而异,汝之砒霜,吾之甘饴,当然有普遍认可的一般论,但真的要自己尝过,要比较。味道这回事,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可以一头雾水。总之,有得喝就好了。所以当我听到有人说,我不喝香槟,只喝Dom Perignon;听到有人说,我不喝desser t wine,只喝d’yquem;听到有人说年纪大酒量有限,我只吃好东西时;我真的很怕,怕打雷,怕杀错良民,拍打雷打歪了打中站在旁边的我,冤枉嘛。
年轻时扮大人开始喝酒,几乎什么酒都喝,但不爱喝白兰地。现在不用扮大人,我现在装老,饮少辄醉,不想喝的就不喝。现在不喜欢喝红酒,也不爱喝香槟,只偶尔喝几口威士忌。以示清白,我不是现在流行日本威士忌才来凑热闹,早在初中我已经偷老爸的白马来喝。
跟红牌比,我还喜欢白马多一点呢。到酒吧就喝黑牌,在家喝皇家礼炮。除了味道,也贪图那个或红或蓝或绿的酒瓶,不喝光摆着都漂亮。试酒会期间有不同专家发言,品牌的香港代理商代表也在,他说得好,一开始他就说我们应该记住混合威士忌的功劳,没有混合威士忌,也没有今天单麦的盛世。以前喝的都是混合类,根本不知道有所谓纯麦芽的存在。接触单麦威士忌也是先由Macallan开始。大约12年前开始引入香港,代理那时办过很多活动,我去过一些,买过一支replica,甚至尝过未入桶的,透明,很香,很有劲道,记忆犹新。
现在大家都来凑热闹。我喝得不多,于是买flask,也叫朋友买,那么每次可以多试几款,有比较才知喜恶。我们写表的,其实都是比较,但拿陀飞轮来跟A货比,就没意思了。喝酒也一样,比较都要有方向,拿同一个品牌但不同年份的来比,或拿几款同年份的来比。以前多拿不同年份的来比,试过同场喝Macallan的12年、18年和21年。不一定越老越好,反而最喜欢是18年。
今次Bonhams办的试酒会,就是试不同时期的18年,有1997年入桶的,有1985年入桶的,有1973年的,有1962年的,有1956年的。旧酒跟新酒不同的是,旧酒库存量更多,那时威士忌根本不像现在这般流行,出口也没现在这般蓬勃,所以可以混入年份更老的酒。到近代,混入的酒,都不会太老的了。到今天,有些厂不再标示年份,有些甚至要停止发售。而单麦跟混合最大的分别,其实是稳定性。混合是因为较容易调校,所以味道都比较统一。而单麦相对难调校,所以不同年代入桶的,储存状态有别的,甚至喝时的环境氛气,都可以令味道出现变化。这也是专家认为单麦的诱人之处。
什么专家都一样,因为多喝,因为多写,结果选择更刁钻,对平常见到的喝到的,都感受不大,反而对少见小众的印象较深。那么56年入桶的,一定好过97年?我想,就好像大部分产品一样,现在市场大了,要顾及更多人的口味,所以取向都更保守。以酒为例,日本威士忌干吗近年火红?我就觉得因为味道讨好,很面面俱佳,又挂杯又果香又木桶,什么味道都有一点,很丰富很精致似的,但缺少了棱角,没有很强烈的风格。那天喝的不同年代的18年,感觉都类似。97年入桶的很平衡,85年的已经没有那么圆浑,73年的就更棱角分明,木桶味烟熏味更浓,更粗犷,回味更长。再老一点的,酒精度数更高。
试过五种不同年代入桶的Macallan 18年,我最喜欢的是73年入桶的那一款。再旧一点的就更铁汉,近年一点的则较温柔,而73年刚好,又铁汉又温柔。不过,这真的只是纯个人感觉,跟高下优劣没有关系。
甚至其实当日的试酒会根本就跟Bonhams的威士忌拍卖没太大关系,那次试酒会只为了多结识爱酒之人,也让那些爱酒之人知道Bonhams会卖酒。今次拍卖的重点主要都是日本威士忌。一支轻井泽的52年刷新了日本威士忌的拍卖纪录,以逾港币90万元成交。一套共54支的羽生“啤牌”系列,刷新了日本威士忌系列的拍卖纪录,以接近380万成交。你也想投资一把?你钱多?你经常都要开车,不能喝酒?不要紧,今天的酒,是买来摆的。记得70年代,很多有钱人家里都爱布置一个酒吧台(你在当年的电视剧如《狂潮》等都应该看得到),没那么多地方也至少放一个酒柜(没办法放座地的,就安装一个挂墙的)。即使不喝酒,家里也要摆几支白兰地预备招呼朋友贵客,这是面子礼数。我以前说中国人不懂品酒,说中国人在意的都不是好酒与否,是酒友,是酒逢知己,是酒不醉人。结果被读者写信来骂,骂我没见识。好了,是我不懂品酒罢了,我买的酒都是用来当摆设的。现在更白痴,没钱藏酒,我想藏酒瓶。
佘宗明 《Ming Watch明表》杂志出版人及总编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