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是房东 凭什么要做租客

  • 来源:新楼市
  • 关键字:90后,买房
  • 发布时间:2015-10-17 14:00

  谁说买房是“土豪”的事

  走进东原D8销售中心的张言言,看着大厅里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禁感叹道:“现在的‘土豪’真多。”

  张言言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人,在一家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做投资顾问,月收入2500元。为了上班方便,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单间配套,租金每个月1000元,再加上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1250元左右。

  兢兢业业的张言言发现工作了半年之后,自己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没有一点积蓄,自己也没有购置什么新的东西。除了在简历上多了半年的工作经验,其他好像并没有多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言言看到东原D8的地产广告,“每天给我一包黄鹤楼,我给你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张言言为自己算了一笔账,每天30元,一个月也就900元左右,而自己现在租的房子,租金每个月都要1000元,完了之后房子还不是自己的。于是张言言和父母商量了一下,希望爸妈支助首付买个小公寓,自己来还房贷。

  虽然自己依旧是那个“月光族”,但是也成了“有房一族”,除了简历上多出的工作经验,还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再是为别人还房贷,看着温馨的小窝,心里不免有一种自豪的感觉,自己为自己供房。

  记者在采访张言言时,他还在开玩笑说:“我的朋友都叫我‘土豪’,当他们还在事业线上刚刚奋斗起步时,我已经是‘有房一族’了。”

  其实,比起一些地段好一点的租房来说,张言言每个月的月供比房租还要便宜,这么来说,张言言这个“土豪”的身份还是挺“廉价”的。

  90后的买房问题不是问题

  在各大门户网站漂浮着类似“我要找工作,我要找房子”的信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寻巢”人群——租房客。90后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上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是不争的事实,“毕房族”也成为了地产商眼中“最鲜的肥肉”,“90后成为最大的刚需购房群体”一时间成为了热点话题。

  据网易联手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针对90后群体的分析报告《90后:互联网的原生民》显示,在90后中流行的消费理念是品牌观、消费观以及性价比值。这和80后群体的理念有些不同,80后选择存钱买房,而90后选择未来消费、个性消费。

  作为“学生党”或者刚迈入职场的“菜鸟”,90后有限的消费能力决定了他们必须选择理性消费。然而,当迈过依靠父母供读或步入工作岗位逐步尝试独立的时期,当束缚90后消费力和消费欲的经济限制被解除,他们的消费潜力不可小觑,一场更强、更有个性的消费狂潮或从其而起。而房产置业,以强势的吸引力,成为了90后群体的消费主体之一。

  通过上面数据不难看出,重庆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全国来说,处于一个中等水平。而在重庆主城范围内,稍微好一点的地段,小户型租金在每个月1000元左右,按平均每月2536元的薪资来算,租房对“职场菜鸟”的经济状况所造成的压力不是很大。

  数据显示,重庆90后小青年的消费水平处在一个中等的水平。针对90后的收支对比,许多地产商推出了一系列精装小户型产品,来迎合90后青年的消费观念,以“低首付”、“低月供”、“轻轨小户”、“商圈公寓”等关键词,得到90后“毕房族”群体的关注。数据也显示,如今90后青年的收入完全可以支付起一套小户型公寓的月供。

  买房 多数90后的选择方向

  众所周知,一个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大多都在外租房住,普遍拿着每月2000多元微薄的薪水,却要每月支付1000元左右的房租,再加物业管理费、水电费,每月用于住房的固定支出大约在1200元左右。

  “关键是,每月支付这笔房租,最后房子还不是自己的,感觉就像为别人还房贷。”张言言一语中的。

  在本刊读者群里就有许多投资小户型的人也表示过,以按揭的方式买一套小户型,自己只需要拿出首付款和装修费及最基础的家具、家电费用,再将这套房出租,收回的租金不愁还自己的月供。

  同时,在记者调查的90后购房人群中,有70%也认为租房不如买房,等以后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再去换更大户型的房子。这样一来可以减轻资金压力,二来也是一笔婚前财产,将来换房不论租售,都是一笔不亏本的买卖。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小户型公寓,有的做20年分期,算上银行利息月供也仅900元左右,比起每月1000元左右的房租还便宜少许。

  不过,尽管买套小户型怎么看都比租房划算,但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和张言言一样有着较好的家境。不得不承认有些家庭,即便去供一套小户型,也很可能会降低生活水平。所谓的理性购房,不外乎量力而行,在不给自己带来过大经济压力的基础上下手才称得上真的不亏。

  文|李俊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