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投资,新能源,消费和产业
  • 发布时间:2011-11-29 09:22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结束,投资驱动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已到了尽头,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作为转型的两大方向逐步成为共识。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居民财富再分配以及居民生活理念的变化,国内消费的增长一直很快,在股市上也催生了一批消费类牛股。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内需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也会创造新的需求”,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居民财富就无法继续积累,消费能力可能面临减弱。同时很多产品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已变小,没有产业升级的支撑,消费的持续升级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对于产业升级,中央政府从2008年始,先后出台一系列振兴规划政策,涉及的行业包括软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产业等等。以软件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了技术升级,但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庞大中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高端装备制造业能够吸纳劳动力,却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和技术升级瓶颈;太阳能、风能在经历短暂的迅猛发展后,产能已面临过剩。我国的产业升级在过去的几年里左冲右突,却始终找不到出路。“喝酒,吃药,玩动漫”或许能造就个股的牛市,却挽救不了整体经济,这也是股票市场缺乏信心的根源。

  经济转型的政府主导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已遇到了瓶颈。市场寄希望于下一届政府能通过制度变革,产生新的制度红利、激发民间智慧,从而找到符合国情的转型之路。正如前十年互联网行业几乎以完全的民间力量,催生出腾讯、淘宝等伟大的企业。就像30年前我们无法预知到现在的成就和发展模式一样,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政府和社会在一系列试错后,成功找到转型之路。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有点像体力渐衰的中年人,如果继续不切实际地以年轻人的速度飞奔,身体透支的代价必将是惨重的;如果适当放慢增长速度,着眼实际,在前进中不断地寻找转型之路,尽管短期会因产业升级试错而付出代价,但最终将随转型的成功而受益。

  易方达基金首席投官 陈志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