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之道

  前阵子聚餐时,朋友点了瓶国内品牌的白葡萄酒,口感清冽,颇得大家好评,我这才头一次知道,除了那些上市公司的“知名”品牌之外,还有这么个品牌,而其在圈内已相当知名。在上海的酒吧聚集地,或是老外的餐馆,基本都供应该品牌的葡萄酒。

  产自山西,葡萄种子由法国筛选而来。大家笑言,看来山西除了产醋,又有了一样代表性产品。顺便提一句,不少酒庄葡萄压榨后,剩余的葡萄籽也会被人收购,制作成葡萄籽粉,是非常好的抗氧化产品,在海外相当受欢迎。

  之所以提到葡萄酒,也是惊讶的看到姚明进军葡萄酒产业的新闻,“姚家族”葡萄酒公司。看来,以后大家又可以说:来一瓶“姚明”了。那以理财投资专业度著称的姚家族盯上这个产业,想必是看好其前景罢。

  红酒在这些年的火热有目共睹。从大方向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红酒的接受度要远高于白酒,因而未来大有所为。从分析师角度说:白酒的因公消费成分过大,因而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当然,红酒也有因公消费成分,比如著名的拉斐,一年的产量不过20万瓶左右,可光是中国江浙一带一年的销量就有30万瓶,据说一个完整的红酒瓶就可以卖到上千,拉到公海上灌上酒就这么“进口”回来了。拉斐的老板虽然赚了不少,但这个品牌也生生被毁了。

  对于那些热衷于喝好酒,或者收酒的人来说,很多也是为了显示自己“与时俱进”,标榜身份,似乎藏有一些知名品牌便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所谓红酒收藏,在主流投资渠道没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这样的小众方式难免聚集了大量资金,于是在2010年,一些红酒的涨幅甚至超过黄酒原酒,古董字画。

  当然,那些确实有品牌,精品类型的红酒,的确有升值空间,比如以前的拉斐,另外,拉图尔(Latour)、奥比昂(HautBrion)、玛歌(Margaux)、木桐(Mouton)这些都是公认投资回报较高的品牌,如果说些是一线蓝筹外,其他类似地区但知名度没这么高的酒庄,如帕图斯(Petrus)、里鹏(LePin)等更算是有成长潜质的二线蓝筹。

  因而相比那些已被过分高估炒作的品牌,那些没那么高热度却同样具有好品质的葡萄酒更值得收入囊中。

  但葡萄酒投资就像股票投资一样,即使有人追随大潮赚了一笔,即使外表笼罩了高雅与众不同的光环,没有对其实质的热爱和付出,很难靠此致富。

  除了那个显赫的品牌外,外观、香气、口感,余韵及陈年潜力等等价值参考标准,就像那些繁复的股票财富数据一样,需要专业知识和长年累月的经验累积。而且,葡萄酒投资毕竟变现渠道狭窄,即使是明知道手中红酒已然升值,但很难出手,最后可能还是自己喝掉罢。当然这也是红酒收藏的好处,如果自己确实乐在其中,喝掉也是人生乐事。

  近来当红的除了红酒,还有沉香,单克价格已超黄金。但其实两三年前,藏香已悄然兴起,目前在大众视野已闹得沸沸扬扬,怕也是阶段的顶峰了。加上玩香这样带着文人雅士意象的活动更加小众,除却炒作的成分,当喧嚣散去,前途更加难料。

  不管是红酒还是沉香,就像前几年的当代艺术一般,说到底,都是小众之道,因为小,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热潮,因为小,更需要专业度去精研,因为小,更容易一日之间呼啦啦全都倾倒。

  所以,对于我来说,找一瓶性价比高的红酒,口感好,朋友聚会热闹开心,便足够了。

  慕容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