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它的存在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肩负着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神圣任务,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差。所以从银行业存在的意义上来说,先有其资金融通的功能,才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然后才需要收益以获得生存与壮大。
多数商业银行给我们的印象也正是这样的,但反观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距离这样的标准越来越远,它们已经将获取收益摆在了第一位,这种程度日益深化,反过来严重伤害了其资金融通的本意,开始伤害实体经济,甚至开始与实体经济争利,这恐怕是一条“双输”的不归路。
实体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依靠自身的缓慢积累,缓慢扩大再生产。二是依靠金融渠道(银行为主体),实现超越自身积累的较快增长。所以,银行业的兴起是实体经济得以有效扩大再生产的必然需求。
而银行作为企业,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也应该主要有两种:一是依靠自身积累,逐渐壮大自有资本,实现缓慢稳健的扩张。二是扩大存储,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大再生产。
但现在事情不一样了,先看一下下面的数据:
一、2011年10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净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90亿元。
二、2011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均选择了发行次级债的再融资计划,分别发债320亿元、500亿元、380亿元和800亿元,交通银行则选择了在香港发行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至此,五大行通过发债的形式,再融资计划规模已经达到2200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与兴业银行分别计划发行500亿元以及100亿元的次级债,同时兴业银行还计划发500亿元的金融债券,用于补充附属资本。深发展A也于4月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36.5亿元混合资本债券,传其混合资本债券总的发行规模将达到65亿元。
华夏银行则已通过定向增发,融资202.09亿元。光大银行H股上市预计募资400亿元,北京银行定向增发118亿元。今年7月19日招商银行公布不超350亿元的A+H股配股方案。9月26日晚,工商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决定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该行在监管规定许可的额度内,新增发行总额不超过折合人民币700亿元、期限不短于5年的次级债券用于补充资本。与此同时,浦发银行也公布了总额不超过184亿元的次级债券发行计划。
以上的两组数据表明了两点:一是中国银行业赖以扩大再生产的存款发生了问题。虽不确定存款减少的趋势是否会持续,但这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存款减少也足以让我们惊奇,银行业的基础开始动摇了。
二是银行业的再融资,明显已经取代了资本金的积累及扩大存储而成为中国银行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这其中的含义很重要,它表明中国银行业不再是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投融资为主要目的了,扩张盈利才是。另外,中国银行业开始占据金融渠道,本是提供融资渠道的它们,反倒开始回头占据融资渠道,而且规模巨大,开始与实体经济争夺宝贵的金融资源,与其自身存在的意义相违背。银行巨大的存贷差,近乎垄断的运营,对于渠道的控制,一方面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与实体经济争利。另一方面压低了民众的存款收益,与民争利。
银行的出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为提高竞争力,才产生了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今,一方面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占据,求贷无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又被银行所割据,被迫承担高昂的贷款利率,甚至出高价也不可得,这就是温州高利贷的根源与背景。另一方面,银行开始了自毁根基之旅,在逐渐的蚕食它自己赖以存在的根基,企业的资金需求促成了银行的产生,而现在,银行的存在反倒成为阻碍需求实现的路障,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绊脚石。以上两者,充分反映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反市场性。今年以来,不断的有人力推银行股,也确实是,力压所有板块的高增长,低于所有板块的估值,按理没有不买的理由。但事实上呢,众多银行的营收依然保持者30%的增幅,但估值从9倍的PE降到8倍的PE,乃至6倍PE,估值便宜再便宜,终于伴随着市场的反弹,才算也顺势有个可怜的小反弹。
看了上文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高增长与低估值的组合所得到的结果,依然还是一跌再跌。银行与实体经济争渠道、争利,银行业的收益就是实体经济的成本,所以只有银行业高增长,其它行业都是低增长甚至负增长,这就是中国银行业的反市场性。当实体经济的成本提高而造成自身不景气时,还能指望银行业能独善其身吗?自毁前程,白日做梦!
自上次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以来,目前又重新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上一次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破产导致了坏账,而现在,地方债务平台正在积累坏账的能量,这将成为未来几年始终存在的一个炸弹,要么拆弹,要么爆炸。然而目前从银行业的所做所为来看,其自失根基的反市场行为,或许已经注定了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问,银行股最好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看看今年的市场,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想让我对银行股找到一点好感,都很难。还有个很搞笑的事情,在前面的数据中,住户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90亿元。
发现了吧?财政才是最有钱的人,所谓国富民穷是也,官与民争利到了这个程度了!
李文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