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拷问国足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国足,恒大
  • 发布时间:2013-12-04 16:07

  球迷爆满、万人围巾墙、央视新闻联播连线…… 此番种种,很容易让人产生“中国足球触底反弹”的错觉,但丰满的理想往往被骨感的现实绞杀成渣,就像西安朱雀体育场记分牌上的0比0——这0比0哪里是中国队对阵沙特队亚洲杯预选赛的比分,分明就是两只空洞的眼睛考问着国足,也考问着中国足球。

  问号之一

  要结果还是要过程?

  朱雀体育场承办的两场国足亚洲杯预选赛是如此有趣:11月15日对阵印尼有结果无过程,被媒体戏言“除了胜利毫无亮点”;11月19日面对沙特却是有过程无结果,媒体一边倒地表示“只差一个进球”。如此,问题便来了——中国足球,更准确地说是中国男足国家队,究竟是要结果还是要过程?

  对阵印尼比赛之前,无论是国足主帅傅博还是球迷、媒体,都众口一词地说:“胜利是最重要的。”的确,以当时国足的情况,胜利的确重要,但究竟是不是“最重要的”,并不好说。因为即便国足最终1比0取胜,各方的赛后反应也很平淡,其间甚至还夹杂了进球功臣武磊在回答央视记者“为何球队下半场表现不佳”的问题时,武磊答非所问被质疑的插曲。与沙特队的较量,国足将士一开场就杀红了眼:边后卫孙祥一次次插上射门;刘健用脑袋挡出对方大力攻门;张琳芃因为终场前韩国裁判未判点球而以身犯险。这些虽然不足以帮助中国男足国家队取得胜利所必须的哪怕一个进球,但还是让现场数万名西安球迷疯狂。比赛结束,失望挂在中国球员脸上,但举目观众席上尽是摇动着围巾高呼“大风”的球迷。在他们心中,国足已经是胜利者。事实上,对于中国足球,球迷真的太过宽容了——即便不能取胜,只要能在某场比赛甚至某个时间段展现出中国足球的气概,就能够被我等铭记一辈子!可以想见,与沙特比赛中的孙祥、刘健、张琳芃一定会与1997年十强赛对伊朗比赛中的李明、2002年世界杯对巴西比赛的肇俊哲一样,一起被收入有关中国足球的“记忆荣誉室”……

  但是,真的只有过程,人们就满足了么?

  这似乎像一个永远不知满足的孩子不停在索求:过程不好时要过程,过程好了又要结果。可事实就是这样,球迷的宽容没有止境,球迷的要求同样也没有止境,解决了精神、投入与过程的问题,球迷自然会要求比赛结果。

  从中国与沙特90分钟的比赛过程看,中国队确实在组织、配合、个人能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或许积极的态度、投入的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差距,但如果想真正将这些差距抹平,要让记分牌上的比分不再空洞,就需要在硬实力上下功夫。一味强调精神,就不免有自欺欺人之嫌。

  问号之二

  恒大模式无法套用?

  广州恒大问鼎亚冠联赛之后,国内媒体曾兴起过一阵对恒大模式能否复制的讨论。但就国家队层面来看,恒大模式不需要被复制,只需要被“套用”。

  简单来看,构成恒大前中后场中轴的国内球员大都也是国家队主力,其他位置上的国内球员虽然无法与埃尔克森、穆里奇、孔卡的能力相比,但也都是中超赛场一等一的高手。从“牌面”上讲,中国男足国家队的阵容配置并不差,为什么就是无法达到广州恒大的高度?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足坛元老年维泗曾给出过自己的解答,他说:“最关键的是国家队不像俱乐部有长期的训练时间。如今国家队都是短期集训,不可能像恒大那样让原本不熟悉的球员有足够的时间磨合。”

  年老的话有道理,尤其对于像他这样习惯了国家队长期组队集训的“老足球人”。但就目前世界足球的现状来看,能够保持国家队长期建制的只有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像西班牙、巴西、德国等世界足球强国,无一不是国家队短期集训。因此,最关键的还是教练水平、训练质量、战术设计等方面的提升,而与国足套用恒大模式关系最为紧密的莫过于团队文化。

  记者之前采访过不少恒大球员,他们都说,在恒大踢球有一种必胜的信心,无论对手实力是强是弱,都感觉能够取得胜利。这是一种习惯,一种取胜的习惯,久而久之,便成为恒大的团队文化。在这种团队文化的熏陶下,恒大球员到了场上自信心猛涨,会发挥出正常甚至超常的训练水平。今年很流行一种说法——“下半场的恒大惹不起”。为什么是下半场?因为恒大已经习惯了胜利,他们相信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最终取胜的都是他们!这种心态让他们永不休止地胜利下去。

  一旦恒大的球员换上国家队战袍,胸前的恒大标志变成国旗,这种习惯,这种团队文化,就不复存在,因为恒大的环境和国家队完全是两个系统,没有共享的前提。

  无法套用恒大模式,就意味着国家队毫无希望?当然不是!国家队更应该建立自己的团队文化!1比5惨败泰国队之后,中国足协内部提得最多的就是增强球队集体荣誉感,其实,集体荣誉感就是团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队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如果做得到位,甚至有可能闪耀出更夺目的光彩。国足就是要有中国特色的团队文化!

  问号之三

  傅博的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

  国足与沙特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这有可能是傅博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请问您有什么看法?”还未等傅博回答,身为国家队队长的郑智率先打抱不平。他说:“我没听说这是傅指导最后一场比赛,而且即便他不在国家队工作了,将来也会干教练,肯定不是最后一场……”记者没说是傅博“最后一场比赛”,只是说“ 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看来郑智还是听说了什么,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作为这届国家队的老队员,郑智太明白傅博给这支球队带来什么了。卡马乔时期,这名西班牙教练纵有“西班牙国家队和皇马前主帅”的名头,纵有百万级的助教团队保障,还是无法把中国球员的心聚合在一起。不久前的秦皇岛教练总结会上,足协内部纷纷表示,有些问题卡马乔真的很难处理,而中国教练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傅博来说,40多岁的他更像国家队球员的大哥。大哥开口,兄弟们还有不拼命之理?其实,从傅博指导国家队这几场比赛看,改变最大的还是精神层面。当然,与印尼之战国家队的整体表现有所懈怠,这与傅博带队时间不长有关系。但从总体上看,球队正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才有了发布会上郑智为教练出头的一幕。

  卡马乔下课之时,中国足协副主席于洪臣就曾表示,国家队新任主教练的甄选工作已经在进行。不少国内、国际知名教练的材料已经汇集到了中国足协手中,中国足协正在等待一个时机,宣布新任主教练的到岗。

  按理说,由新任主教练取代过渡主帅傅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偏偏又冒出个“里皮2014年和恒大合同到期后就会接手国家队”的消息,这让中国足协很被动,因为现在距离2014年年底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如果找个新任主帅,岂不意味着他的任期只有一年?那和傅博的过渡主帅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里皮2014年年底入主国家队的消息属实,最好的结果还是让傅博继续充当过渡主帅的角色,虽然以傅博的能力和资历,或许他并不具备让国家队能力提升的条件,但至少能保证在里皮到任之前球队的气不泄,对阵沙特比赛中球员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如果“里皮2014年接手国家队”的消息只是空穴来风,中国足协并没有这样的规划,那还是尽早寻找新任主教练为好,而且这次寻帅最好还是能建立在科学的规划和思路上,而不是用完了土帅用洋帅,塞尔维亚不好使又转头学起西班牙……

  文 林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