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中的中国篮球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篮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4 16:23
易建联虽贵为亚洲第一大前锋,但无力一人扛起中国队。在今年的亚锦赛上,中国男女篮双双被拉下霸主宝座,而且跌得很惨。这与此前国家队迫于成绩压力,过度使用老将有直接关系。如今男篮状态下滑,女篮又不得不采用休克疗法,中国篮球迅速滑入了冰封期。
今年是中国篮球耻辱的一年。男篮历史性地无缘亚锦赛四强,第五名的成绩为38年来最差,要靠争取外卡才能参加明年的世锦赛。女篮虽然获得了直通世界杯的资格,可亚锦赛第三名的成绩与历史最差的第四名已很接近。中国篮球作为亚洲霸主,竟然在男女两线先后折戟,实在令人意外,其中原因,恐怕不能仅用“新老交替”四个字来敷衍。
要政绩不要将来
不管是世界排名还是在亚洲的优势,中国女篮都在男篮之上。可在2013年的秋末,中国女篮也暴露出大把问题。
在泰国举办的亚锦赛上,中国女篮两负韩国,再输日本,最后仅列第三,勉强搭上了直通2014年女篮世锦赛的末班车。要知道,这支中国女篮距离历史最差成绩第四名只差一步,那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
女篮输球的一大原因是青黄不接,12名参赛队员中只有陈楠一位30岁的老将,还有28岁的纪妍妍,剩下都是20出头的小姑娘,年龄最小的李梦甚至是1995年生人。中国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而日韩等主要对手几年前就完成了更新换代,年龄结构合理,团队作战力强。
“日韩,特别是日本女篮的更新换代,确实比我们好得多,更快完成了新老交替”,中国女篮主力中锋陈楠说。
相比之下,中国女篮新老交替得太晚了。之前,2007年、2009年、2011年的三届亚锦赛,中国女篮成绩还不错,在主教练孙凤武的带领下,勉强拿了两个冠军和一个亚军。荣誉的背后危机四伏,球队过于依赖苗立杰和陈楠等老将,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女篮本应该在这时候加快新老交替,可篮协的某些官员完全忽视运动规律,变本加厉地使用老将,以求好的成绩,直到不能再拖,索性采用休克疗法,在今年大换血。
比较而言,中国男篮更糟糕。本该在2012年奥运会前后就完成的新老交替,愣是拖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希腊名帅扬纳基斯接手后,本打算全面起用年轻队员,包括王治郅、朱芳雨和刘炜在内的老将面临离队。但篮协横插一脚,愣是将朱芳雨和王治郅等老将带到菲律宾。
篮协领导还对主教练的用兵指手画脚,扬纳基斯喜欢年轻人,领导却偏爱老队员;扬纳基斯强调防守,领导非要大胆进攻。一个司令部出现了两个声音,外行指挥内行的结果就是这支老不老新不新的杂牌军迷失了方向,凝聚力降到谷底,成绩和练兵两相误。论综合实力,中国篮球无疑是亚洲老大,今年男女篮双线溃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篮协的短视。
联赛虚热更功利
中国篮球在2013年全面败退,除了有关方面的短视造成的人祸,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国内联赛的急功近利。很多球队想的都是速成,而不是循序渐进。“现在这个年头,能静下心来搞球队的老板不多了,数来数去也就那么三四支。大家的心态都很浮躁,都想着两年三年拿冠军”,一位业内人士感叹说,“可是不好好打基础,没有积累,凭什么让你拿冠军?”
急功近利的一个表现,就是砸钱买人,不管是外援还是国内球员,只要是能现买现用的球员,身后都有大批的追求者。真正对俱乐部有益的梯队建设,则因为投入大见效慢被束之高阁。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新疆广汇队,数年间先后引进了巴特尔、唐正东、张庆鹏、杜比、肯扬.马丁、韦弗和辛格尔顿等知名球员,还有蒋兴权和王非等名帅带队。数亿元的投入迅速将新疆队打造成国内联赛的顶级强队,连续3年打进总决赛,可同样因为缺乏厚度和底蕴,3年都输给了广东宏远,被圈内人士笑称为“三连亚”。
浙江广厦和浙江稠州银行等越来越多球队的效仿让CBA引进大牌外援潮达到了顶峰,麦迪、阿里纳斯、J.R.史密斯、肯扬.马丁和威尔森.钱德勒等NBA球星纷纷试水CBA。CBA的关注度和品牌价值大幅攀升,球员身价进一步飙升,倒逼球队继续加大投入。
在这种用钱累积出来的游戏当中,CBA固然看起来很诱人,但外表一派繁华的背后,是联赛的基础十分薄弱。外援占据大量出场时间,特别是那些可以使用三外援的球队,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更是受到挤压。
继姚明、王治郅、朱芳雨、刘炜等老队员之后,CBA这几年也陆续涌现出一些新星,不管是陈江华、周鹏,还是郭艾伦、王哲林,都算不上球队的领袖人物。联赛水平大幅提升,为什么球员的能力反而不如从前了呢?
“好球员都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看出来的”,一位篮坛名宿分析说,“我们打球那会儿,没有外援,可比赛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球队之间的实力比较接近,今天你赢我,明天就是我赢你。那时候不像现在,一两个外援就能改变一支球队,主要看的还是球队的整体配合,久而久之,队员的技术能力、实战经验和配合意识都在提升”。
反观现在的比赛,外援单打独斗,少有团队配合,通常都是外援掌控球权,国内球员只能担任配角,关键时刻根本没有拿球的机会,时间一长,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和欲望。
一位曾经在江浙一带担任主教练的业内人士说过一句话,令人啼笑皆非:“CBA有啥战术啊?把球给俩外援不就完了吗?”一句气话,能从侧面看出CBA的现状。
比拼外援这股热潮很快波及到了WCBA,随着玛雅.摩尔、坎贝吉、劳伦.杰克逊等世界级外援的涌入,WCBA的知名度已经是很高的了,可仅靠几名大牌外援还是难以掩盖WCBA联赛经营惨淡的尴尬现实。
上赛季山西女篮意外夺冠,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一支刚进入WCBA的新军,山西女篮在国内外整合了一批球员,特别是引进超级外援玛雅.摩尔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将冠军收入囊中。过程的过分顺利让其他各队的老总受到了刺激和启发,于是纷纷重金邀请大牌外援,希望靠签下一名大牌外援达到大幅提升球队成绩、甚至是冲击冠军的目的。
“这是一种短视和功利主义,把赌注和资金都押在外援身上,忽略了球队自身建设”,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即便在短期取得成功,也不具有可持续性”。
各队在外援身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球员则囊中羞涩,不少球员只能拿着5000元的月薪。待遇微薄无法让更多有天赋的少年加入到联赛当中。时至今日,WCBA当打的国内球员还是那几个老的。就拿上赛季来说,苗立杰是MVP,这已经是她职业生涯第五个MVP了,陈楠是篮板王,纪妍妍是得分王,她们三个的年龄分别是33岁、30岁和28岁。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断层已极其明显。
处于休克期的中国篮球需痛定思痛,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建立一套良好的新人激励制度,才算对得起亚锦赛上付出的“学费”。
文 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