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圈内没能得到及时遏制的为所欲为,显然会在孙杨内心深处植入一种特权意识,而这种意识终究会膨胀到体育领域之外。
在姚明、刘翔相继退役和淡出的背景下,孙杨俨然已成为当今中国体坛的“一哥”。而这位新任“一哥”刚刚创造出一项前辈们难以企及的纪录,那就是由于无证驾驶而遭受到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
以常人的角度而言,恐怕很难理解孙杨的本次犯错——以其过人的运动天赋而言,考出驾驶证显然不会有任何困难。至于“无证驾驶”是一种错误乃至违法的行为,也该成为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会懂得的道理。何况从执法实践来看,这又是一种非常容易被查到的行为。比如在本次事件中,尽管犯错的是公交车司机,可是在警察调查的过程中,还是会对双方证件进行核实,乃至很快发现孙杨没有驾驶证的事实。由此可见,无证驾驶是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甚至没有收益的行为,那么孙杨为何会如此选择?
但如果切换一下视角,将孙杨作为奥运金牌得主的身份代入其中,或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他的行为。毕竟在体育领域内,孙杨早已习惯拥有凌驾于常人之上的特殊地位。比如早在收获奥运金牌之前,孙杨就曾有过提前离开新闻发布会现场、擅自身穿个人赞助商服装等违规举动。而后在获得奥运冠军光环笼罩的情况下,孙杨更是出现了一系列超越规则的行为,比如因恋爱与恩师闹翻直至后者被弃用,又比如长期缺席正常的训练安排。
在体育圈内没能得到及时遏制的为所欲为,显然会在孙杨内心深处植入一种特权意识,而这种意识终究会膨胀到体育领域之外。所以孙杨才敢于在无证情况下驾驶车辆,之前甚至还曾毫无顾忌地在媒体面前承认这个违法事实。可见在其想来,既然自己在泳池内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佳绩,自然也应该在泳池外获得常人无法奢望的特权。只可惜最终遭遇行政拘留的结果证明,这种所谓特权并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奥运金牌”更不能兑换成“免罪金牌”。
如今,当孙杨已经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代价之后,或许没必要继续针对这个年轻人进行口诛笔伐。真正需要引起思考的,是导致孙杨无视法纪的特权意识究竟从何而来?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公安部门行政拘留孙杨之后,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处罚决定,其处罚依据并非仅仅针对本次违法事件,还包括对于孙杨之前违反队规的行为进行制裁。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违规行为早已出现,为何处罚决定却姗姗来迟?倘若无证驾驶没有被意外曝光,那么孙杨还会受到队内的纪律处罚吗?这些貌似亡羊补牢的处罚,是否更像是一种急于撇清自身责任的落井下石?
实际上,孙杨的特权意识不可能从天而降,势必是在主管部门的一再纵容之下才可能形成。而在很多主管部门的心目中,“冠军”这个目标的地位要比包括“纪律”在内的各项内容都更高。也就是说,只要能够确保金牌到手,那么无论规则还是公平都可以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存在类似现象的远不止是游泳队,10年前在乒乓队内部也曾出现过一场风波,当时主管部门以“谈恋爱”为由将多名选手开除出队。然而在几对相互恋爱的情侣之中,却出现了女选手被驱逐而男选手继续留队的蹊跷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一幕,并不代表女孩必须为恋爱承担更多责任,只是因为与那几位在队内地位可有可无的女选手相比,涉及到的两位男选手却是队内台柱。于是为了避免球队的夺冠前景受到影响,主管部门就对相同行为开出了不同的罚单。
由此可见,为冠军选手赋予超越常人和其它选手的特权,在体育主管部门那里早已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在由这种规则所主导的管理模式下,谋求特权也许已成为运动员艰苦训练的动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杨本次遭遇受罚的结果未必纯属偶然,恐怕也不能仅仅归咎于运动员个体,而是对于体育主管部门的传统思维提出了警告——倘若在这一点上不能有所改变,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孙杨”滑向触碰法律底线的深渊。
方正宇,执业律师,多家电视、广播、网络和平面媒体的特约评论员,以法律人角度解析国内外体坛的诸多事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