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军到英雄是品格的升华,凭借卓越的运动技能只会在短时间内称雄某个竞技项目,而对自我全方位的塑造才可能长久地赢得尊重与推崇。
从伦敦奥运会到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人们如仰望英雄般关注孙杨,尽管其间搀杂着他与教练的不睦,但在以成败论英雄的领域,胜者王侯的观念依旧占据主导。然而,当孙杨无照驾车事发东窗后,英雄顷刻间沦为“囚徒”,巨大的形象落差令人始料不及。在一战成名的炫目光环下,许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瞬间便升腾为英雄,可他们或许对英雄的内涵还一无所知。当五花八门的荣耀接踵而来时,一些英雄在意的只是万般追捧和滚滚财源,而对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却少有顾及,更有甚者,英雄的名分成为个别冠军肆意妄为的通行证与保护伞。
冠军与英雄绝非想象中的一墙之隔。从冠军到英雄是品格的升华,凭借卓越的运动技能只会在短时间内称雄某个竞技项目,而对自我全方位的塑造才可能长久地赢得尊重与推崇。
孙杨曾以英雄形象示人,但为何又如此之快地从榜样巅峰跌落?显然,当他为冲击金牌而储备了足够能量的同时,却没能及时为素质与品位“充电”,进而使本应灿烂的人生出现重大缺失。
孙杨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一度令曾经推崇他的人茫然无措,因为人们更习惯于接受孙杨的正面,而对他的反面却没有丝毫“免疫力”。
无论是伦敦的成功还是巴塞罗那的飙泪,孙杨在镜头前展现出了一个年轻人的正面形象,不过,当脱离镜头的“监控”,他的某些行为则与英雄的称谓背道而驰,负面新闻接二连三。
无照驾车事件被曝光后,孙杨虽在微博中表示忏悔,但人们对他的真诚产生怀疑,而这多是由于他对过去的行为缺少自律所致,如今谁又会轻易相信他?!
人们“痛打”孙杨源于对英雄形象幻灭产生的失望,他的玩世不恭在刹那间摧毁了一个原本还算美好的偶像。其实,类似的事情曾发生在许多体育明星身上——菲尔普斯吸食大麻、马拉多纳枪击记者、迈克·泰森侵犯女性……
应当看到,对于孙杨的“穷追不舍”是爱之深、责之切的体现,公众与媒体并非要在这一特殊背景下落井下石,而想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孙杨幡然醒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英雄是常人,但却超越常人,当英雄被荣誉包围时,也意味着增添了一份担当,不仅要为此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而且还可能做出一些个人牺牲。经历过此番风波后,孙杨现在可以重新选择未来一一要么就此坠落,要么痛改前非一一而选择本身也是自我反省与定位。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人们期待孙杨再度崛起,因为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但这或许比他获取奥运金牌与世界冠军更为艰难,毕竟改变人们过往的看法与重塑自身形象并非轻而易举,但唯有如此,他才能求得宽恕与谅解。
首先,孙杨需要自觉——他必须对此次及之前所犯的一系列错误在主观上有清晰和清醒的认识,而非受到形势或外界的压力迫不得已低头,否则态度不会真诚,而且还为今后的道路埋下更大的隐患。
其次,孙杨需要自律一一理智与放纵仅一线之隔,尽管“冲动是魔鬼”的道理尽人皆知,但在肆无忌惮惯性的驱使下,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将是对孙杨的重大考验。制度约束仅是外在形式,自我克制才是成熟标志,严于律己不但可以提升素质写品位,同样是重现英雄本色的前提。
再次,孙杨需要自信一一这种自信不是躺在运动成绩功劳簿上的洋洋自得,而是对再度成为英雄的渴望。低下头也许简单,抬起头更需勇气,因为英雄展现给公众的不仅要有竞技上的突破,还要散发出人格的魅力,而这恰恰是孙杨此前欠缺的。
赢得冠军要靠天赋与机遇,塑造英雄注重品质与内涵,两者距离很近,但又相隔很远,对于孙杨如此,对于其他人也是这样。
李刚,编辑、记者,现任中国体育报评论部副主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