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樑成 镜览世界
- 来源:台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周樑成,光學鏡片,慈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4 12:48
不走近,你不會了解:
大陸的光學鏡片加工占據了世界份額的70%,而華國占有了其中的20%;
日本品牌壟斷了數碼相機80%的世界市場份額,而華國占有了其光學鏡片供應鏈的30%。
不傾聽,你不會知道:
一首催人奮進的司歌,可以令一個企業屹立於世界之巔;
每月5毛錢的捐款習慣,可以將慈善的種子播進每個人的心田。
這是一位低調奉獻、和藹智慧的企業家周樑成打造的華國傳奇!
讓我們一起走近,共同傾聽……
迎著初升的太陽,我們緊握雙手闊步走在現代企業先列,沐浴金色的陽光,我們精誠團結,昂首屹立於光學領域的前沿……」
聽過就不能忘,耳邊一直迴響著這首激昂向上、青春夢想的歌曲,懷著好奇與敬佩,本刊走進了光學鏡片加工的世界領導企業——佛山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國」),聆聽一位和藹智慧的台商周樑成總經理,娓娓講述著華國一路的成長與收穫。
初生牛犢不怕虎
創業搭上數碼相機成長契機
1980年代台灣經濟的飛速成長,正如大陸改革開放一樣,造就了一批成功的商界精英,許多有夢想、有行動的台商,服完兵役或學校畢業,就開始了創業歷程。大浪淘沙,總有企業成功衝浪。
周樑成身上有著台灣人典型的敢闖能拚的精神,從逢甲大學一畢業,就開始了創業計畫,當時雖可找到在銀行比較豐厚穩定的工作,但對於有夢想的年輕人來說,安逸的生活並不能滿足心中的追求與成就感。周樑成毅然決然放棄了銀行的工作,雖然父親贊成先就業鍛煉後再創業,但還是提供了創業資金,用不到200萬新台幣於1980年創立了台灣今國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國」)。
由於上大學時,周樑成在台灣的佳能公司邊工邊讀,積累了光學鏡片加工的一些基本技術;再外聘一些技術人員,邊摸索邊學習,他一個人兼任了財務、業務和技術等崗位。「今國最開始是做相機的濾光鏡,那時台灣有一些照相器材廠,就直接找到他們去談訂單。」周樑成感慨道,「當初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畏!如果現在再要我像當初那樣什麼也不懂的狀態下去創業,可能沒有這份勇氣了。」
不過這段時間只經歷了3年,後來由於相機內電動馬達的應用,帶動了整個相機的快速發展,周樑成看準了時機,果斷轉到了相機鏡頭的鏡片加工。
天道雖然酬勤,但光靠勤奮、吃苦,也難一路披荊斬棘,還需要心中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和信念,需要有貴人相助。「至今,我一直懷念一位尊長者,在公司創業初期最困難的時候,他對我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有訂單,你就好好做別人的;如果你沒有別的訂單,你就來做我的,你做多少,我買多少。』這句話消除了我的後顧之憂,一直鼓舞著我。」周樑成一談起,感恩之情就湧上心頭,「這位尊長者在公司發展的前幾年一直是支撐公司發展的一個力量,是我心裏一直感念的人。因為有他,讓我們度過了那一段艱難歲月。在困難的時候,總是有人在幫忙我們度過難關。」這是對於年輕人最真心的鼓舞,同樣影響著周樑成對年輕人的培養理念。
「來一個簽一個」
轉投大陸業績翻倍上揚
經過幾年的發展,今國發展成了台灣光學鏡片加工行業的前三。但由於當時台灣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人力缺乏,人工成本上漲,而今國同樣正處於加速擴大狀態,人力問題抑制了其發展;再加上,當時,台灣許多企業「西進大陸」,今國的下游大客戶、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機組裝工廠普立爾(在台灣叫普立爾,在大陸叫普立華,現已被富士康收購)也遷移大陸,希望其主要配套廠商能一起遷移,周樑成於1992年成立了佛山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國」)。
一個人又開始了新的事業旅程。由於上世紀90年代,數碼相機迅猛發展,華國也簽約了很多日本客戶的訂單。「我們剛來大陸那會兒,對於來參觀洽談的客戶有一個要努力的原則,就是『來一個,簽一個』,只要來了華國,就要憑著優良的管理、技術、價格、誠信等把客戶的心和訂單留下來。」看起來,這好像有點狂妄,但其實這是做生意需要的一種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周樑成坦率直言,「當時我們真的做到了,比起在台灣,業績是翻倍地成長!」
華國在大陸的發展,還得益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日本專業相機鏡頭製造商「TAMRON騰龍」。「騰龍當初會看上我們,應該是看到了我們的某一些潛力存在。」周樑成承認,由於與騰龍的合作,為華國帶來了技術的提升、管理的改善,以及客戶認同即知名度的提升。「畢竟當初華國並不知名,如果沒有一個大公司的認同,也不可能有尼康、佳能、松下、索尼的訂單,他們是通過口碑相傳,才找到了華國。」也因此,華國20周年慶典總結對華國影響最大的三件事中,就有與騰龍的合作,自1995年始已達近20年。
周樑成認為,成為客戶的長期合作夥伴,需要具備4個重要的條件——優良的品質、如約的納期(交貨期)、合理的價格、以及對彼此的誠意和誠信。日本人對於做事情的精緻度、對納期的遵守、對品質的要求、對誠信的恪守,對於華國公司管理水準的提升產生了一個很好的激化作用。「跟騰龍合作後,以前做不出的技術和精度,都逐步做出來了。這就是技術方面的極大進步。」把企業自身的成長,歸功於客戶,這是華國感恩精神的體現。
自動化驅動
破解行業難題走在前沿
目前市場上的相機鏡片,除了德國蔡司、萊卡占據金字塔的頂端10%左右外,金字塔中下部分的市場基本屬於日本品牌壟斷。大陸市場曾經出現過的鳳凰(海鷗)、柯尼卡、美能達、拍立得、湯姆TOMA等早已銷聲匿跡,奧林巴斯等現處在掙扎線上。
但更令人驚奇的是,相機鏡頭光學鏡片加工業,中國大陸從1990年代初占世界份額的不到20%發展到了現在的70%,而華國又占有了其中的20%左右,可謂獨占鰲頭、獨領風騷。也正因如此,大陸的光學鏡片加工業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戰廝殺得厲害。但華國「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與品牌廠商客戶長期合作發展的立場,專注做好自己的品質,同時不斷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新規格,待客戶的新產品設計出來,華國的鏡片技術、精度等要求也要同步達得到。「騰龍也常開玩笑說,如果華國做不出的,也就沒有企業能做得出來了。」周樑成對於客戶如此的肯定,他會心地微笑中,能感受到他心中對於這份信任所承載的責任。
光學鏡片加工既是高科技行業,又是高勞動密集型行業,是個矛盾體。華國如何平衡與降低管理成本?周樑成介紹,「一塊鏡片從投入到完成,需要經過32個人摸過,工序複雜、流程繁長。還是只能更多的依靠自動化來保證產品品質和提高生產效率,用效率來平衡成本。因為自動化不但投入資金很巨大,而且有些工序比如研磨也無法做到自動化,這是鏡片加工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目前很多企業也不願意投入。」
差異化生存
避免與品牌廠商正面交鋒
隨著智慧手機特別是蘋果風靡全球,數碼相機迅速從一年1億2千萬台的總銷量下降到了僅餘尾數2千萬台左右,這對華國同樣產生了不小的衝擊。「金融危機和歐債風波並未絲毫影響到華國,但消費習慣的改變和互聯網技術的新發展,令數碼相機產業承受了劇痛。」周樑成透露,華國自2008年就有著手光學新領域應用的研發,邁進醫療器械、車載鏡頭、安防等領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企業發展有週期,總要常思慮轉型。」最現實的例子就是柯達,「膠捲是柯達的強項,他不想讓膠捲消失掉,因為一旦膠捲消失,對他的利潤影響會很大。所以他們對自己研發的數碼相機的著力度就沒有膠捲大,整體發展速度就放緩了,哪曉得到最後破產了。」固守在下行的行業固有業績,就相當於沉沒於「沉沒成本」,也相當於放棄了新領域的利潤。
華國每年會花費營業額的約6~8%來投入研發,對技術人才的投入就占了其人力成本的30%左右。「華國在產品的研發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跟我們的下游品牌廠商產生競爭和對他們帶來傷害。但在開發中,難免會碰到競爭,完全避免也不可能,就要變為良性競爭,把相同產品交叉點減少到最少。用差異化,大家都能互補生存。」周樑成說「這條路走得很辛苦」,但其實這卻是爭取與客戶共榮共存的最好方式。
「我好你好大家好」
力推企業文化建設
影響華國20多年來最深遠的,還有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在許多企業裏面,僅是形式上的「口號」,甚至還存在非常負面的工作氛圍,歸根結底,主要緣於企業主對企業文化的不重視,慢慢地,企業有些時候就迷失了發展方向。而華國一直蒸蒸日上,與周樑成親自力推企業文化息息相關。
「企業文化就像空氣、水,是無色無味的東西。公司要可持續發展,需要把公司的規章制度、理念精神融入企業的血脈裏,變成大家自覺遵循的一種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成為無形的影響力。」周樑成於1997年在準備推動時,還專門舉辦了全廠的「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啟動大會」。
剛開始時,對企業文化反抗反彈力最大的,來自於公司的高層,認為這些工作是無效的。「別的公司應該也一樣,會是高層。公司如果沒有強力去執行的話,就會很難推動。」周樑成記憶猶新,「推動大會前,有一個幹部跟我講說,『周總,你乾脆發給我們一個人50塊(人民幣),比你推動這個還有意義。』我讓他先推動看看,有沒有效果?後來他就知道了,企業文化推動後,在管理上,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啟動大會之後華國推出了一系列的企業文化主題,從公司的價值觀到行為準則、經營理念等,如「共好精神」等。華國每月會按人頭每人劃撥幾十元(人民幣)作為部門的企業文化建設推動資金,由部門自行管理,但有一個原則,這些錢不能拿去吃喝,得用在活動上,用在每個人都能受益的事情上。
「在推動之初,企業文化就是我(老闆)的文化、理念;後來這些理念都是經大家共同探討出來的共同理念,不是我強加的,大家就能自覺遵守,共榮共辱,共同成長。這些理念,不是只有在華國有用,你出去了,在社會上、其他公司也有用。」周樑成把「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共好精神」提升到了一種遞進的精神理念層面,是「我好了,你好了,才能大家好」,與員工之間、與客戶之間、與社會各關係之間,都是如此。
華國的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推動了15年,不斷鞏固、加強、創新。任何事物都有週期,周樑成把企業文化推動分為四個時期:抗拒反彈期、應付了事期、接受參與期、麻痹怠惰期。「多種現象讓我感覺到,現在已經進入了怠惰期。」那如何度過這樣的怠惰期?周樑成表示,「推動方式要改變,活動方式等也都要改變,要讓他們有新鮮感、挑戰感。」
企業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大眾管理。一個新員工進入企業,會感受到企業文化存在的能量,如果是正向積極的,他也跟著努力創造業績;如果感受到負面消極的,自然也就跟著渾水摸魚。周樑成骨子裏頭與生俱來就好像知道如何運用員工的「自我管理」來進行「大眾管理」,這是企業最明智最深遠的管理思維。
●華國光學司歌——為了世界更美好
迎著初升的太陽,
我們緊握雙手闊步走在現代企業先列,
沐浴金色的陽光;
我們精誠團結,昂首屹立於光學領域的前沿。
禪城江邊,倒影華國人辛勤的身影;
西樵山下,華國人是爭先的浪頭。
生活被我們鍍上了光彩,世界因我們美好而明亮;
團結友愛、進取拚搏開拓、事事求是,精益求精;
為了讓世界更美好,
我們牢記諾言,永遠向前。
司歌凝聚經營理念唱出「世界光影之窗」在華國一系列的企業文化當中,最讓人好奇與敬佩的是其「為了世界更美好」之司歌,司歌中融入了華國許多最精髓的文化理念。據了解,台資企業中,擁有司歌的並不多。「當初想到創作司歌,也是因為總是要想辦法用各種方式來突破推動企業文化。老實講,我是一個很少說話的人,很多東西比較難表達出來,不善言辭,所以就想透過司歌,不斷傳頌,透過別人的力量,來表達執行出來。」周樑成借鑒佳能等一些日本公司的文化方式,「雖然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有司歌,時間很久遠的也有,但一直執行司歌比賽的,可能只有華國。」
華國只要在開會、重要的活動、場合、時刻都要唱司歌,而且每一年都要進行司歌比賽,有獨唱、合唱,還有部門之間,已經成為華國人驕傲的日常活動。前三名都會有相應的獎金和獎狀(證書、或錦旗),以資鼓舞。
華國司歌的作詞、作曲可謂經典,百聽不厭,朗朗上口,飽含著激昂積極、陽光向上、青春夢想……「作詞是公司人自己創作的,公司有給予了獎勵;作曲是請佛山音樂學院的老師,當時僅花了800元(人民幣);後來也找樂團創作錄音了一個正式版的。」周樑成介紹,「司歌比賽剛開始也要用強迫的方式,有些活動,公司如果不強壓,就沒有人會認真自覺執行,慢慢也就沒人參加比賽了,那樣過一兩年,司歌就會不再唱了。當然,後來大家都體會到了司歌的快樂和益處,也才能積極參與。」
周樑成打趣地說,「現在如果不加強推動度過這個怠惰期的話,有一天,企業文化在華國就會變成一個傳說——傳說以前華國有企業文化,傳說以前華國有司歌,傳說以前華國有怎樣的活動……」
華國自從推動了企業文化建設——司歌傳唱與比賽、運動會、微笑活動、健康快步走、慈善事業等一系列活動,建立、改善員工生活環境,還擁有自己的圖書館、企業學校,離職率明顯下降,4500人左右的龐大隊伍,基本維持在5%左右。
「慈善是一顆種子」
普播為了傳承
慈善事業同樣屬於企業文化,在無形中影響著每一個員工的「善」與「奉獻」精神。周樑成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非常低調、樂善好施、樂於助人的慈善家,他對於慈善方面投入的數字,輕描淡寫,「比起別人動轍幾千萬、上億的捐助,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只有量力而行。」但慈善不用來比較的,可貴的是心與行動。
「小時候,爺爺就把『慈善』這顆種子種在了我的心裏。他一直身體力行地教導我,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爺爺認為他一生最大的榮譽是他拿到了『好人好事代表』。我父母也是如此,一直告訴我們,有能力的話就要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周樑成心裏洋溢著燦爛,「有一天,這顆種子總會發芽、成長。我也一樣,要把這顆種子種進華國每一個人的心裏,只希望也有一天,一顆或一些種子會發芽,把愛與奉獻傳承下去。」
在華國的廠門口,有捐助箱,每個月每人要至少捐出5毛錢(人民幣)來,但不是從工資裏扣,這是周樑成要求的。「事實上,5毛,對大家都沒有影響,無關生活痛養,公司也不是要你這個5毛,5毛加起來也占不了公司慈善投入的多少。我希望的是,員工自己自覺自願地拿這5毛投到捐款箱裏面,這個動作行為對於員工自己的意義不一樣。」
在特別慈善捐助事件時,華國的員工都很積極踴躍、能夠慷慨解囊。不因善小而不為,周樑成語重心長道,「這個無論如何,用勉強也得要勉強出來,我想要的是大家發自內心的善念與行為習慣,需要不斷地糾正和灌輸才能養成。如果有一天,大家有更好的能力,就可以為社會奉獻更多。」
這種奉獻精神,周樑成也貫穿執行在公益團體中,一直默默地付出著時間、精力與金錢。佛山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自成立起,他是一直堅持參與、參加活動的人,從會員到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財務長、常務副會長,再到現在連任兩屆會長。台資企業目前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階段,協會服務企業也一樣,從功能上需要轉型升級。周樑成帶領著協會,也在不斷創新服務,如與廣東省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簽約合作,共同解決佛山台資企業的融資問題等。
隨著4G技術的發展,或許智慧移動終端對光學鏡片鏡頭又會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將是華國的新機遇。對於未來,周樑成期待,華國可以與品牌廠商攜手,共榮共存更長久更深遠,可以讓「世界的光影呈現」更美更炫!
周樑成
佛山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熟鑫銳光學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灣今國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佛山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周樑成語錄
●慈善就像一顆種子,我要把這顆種子種進華國每一個人的心裏,總有一天,它會發芽、成長,會將愛傳承。
●企業文化就像空氣、水,是無色無味的東西,要把公司的規章制度、理念精神融入企業的血脈裏,變成大家自覺遵循的一種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
●對於來參觀洽談的客戶有一個要努力的原則,就是「來一個,簽一個」,只要來了華國,就要憑著優良的管理、技術、價格、誠信等把客戶的心和訂單留下來。
文|陳薜薇 摄影|袁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