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釣,作為海釣的一種方式,在漂浮於風浪之中和搏擊於激流之間的同時,感受那魚兒咬鉤時來自海底與心靈的瞬間碰撞,其刺激與愜意歷來為廣大釣友所鍾情和喜愛。
深海、大魚、搏擊……這些關鍵字是很多海釣者最喜歡的感覺。而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海釣玩法就是目前最流行的船釣。一出海少則一天,多則一週,失去手機信號,仿若與世隔絕,只享受和海洋與魚的共處。這是海釣者最愜意的生活。
天氣晴朗,東南風5~6級,這是海釣者馬力的船在6月初出海的第三天下午,船正在舟山正東方向180海里的東海外海隨流航進。他投下一隻180克的紅色鐵板假餌,不大一會兒,便感到了魚線另一端的力度。
開始他以為魚不大,拉了十幾米後馬力意識到是條大魚,接下來就是狂出線。在油田釣,魚很容易往油井裏鑽,因此駕駛員趕緊把船往外開,直到拉出去200多米,用了15分鐘,馬力才釣上了這條60多斤的紅甘。
比起在礁石上坐等魚兒上鉤,船釣是更主動地搜尋和引誘。譬如馬力這次中魚,起到關鍵作用的工具是那只鐵板假餌。它模擬一條受傷逃竄的小魚,誘騙大魚來攻擊。這種釣法被稱作「鐵板釣」,這是目前船釣中非常風行的玩法。除了鐵板釣之外,還有波趴釣、拖釣等船釣玩法,它們共同牽引了海釣人的瘋狂。
樂趣中有技巧
從淺海駛向深海,從捕獲小魚到搏擊上百斤的大魚,海釣者不再局限於礁石附近的被動等待,而是轉向了自由廣闊的無垠海洋。更豐富的魚種、更神秘的海域,給了海釣者道不完的樂趣。
在大陸船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條件。浙江一帶有紅甘,基本全年都有,每年4至6月往往能釣到大魚;7至9月則是去大連、青島、煙台一帶釣青甘的最好時節;海南一帶氣候溫潤,全年都能釣金槍魚。而廣東汕尾的流花油田一帶,則是玩家們最早開發出來的大陸深海船釣的地方,魚種非常豐富,紅甘、牛港、海狼、金槍都有。
船釣者最喜有攻擊性的大魚,每到一處陌生的海域,會先問當地的漁民是否有這樣的魚。因為這樣的魚更容易去咬鐵板,而且中鉤後的爆發力和耐力都很強,它的掙扎對人也是體力上的挑戰。當然,想讓魚和自己鬥,首先得讓魚上鉤。
「傳統海釣是等,下了餌之後吃不吃是魚的事;而現代船釣是用假餌。你騙術不高,就釣不上魚。這是人和魚鬥智的過程,要開動腦筋。」一位有著近十年海釣經驗的玩家高鵬說。
「騙魚」讓人回味
每次出海把船開出去一兩百里至80米到150米水深的海域,根據目標不同,將鐵板投在不同的水層,利用鐵板的不平衡性,讓它做各種假動作,而這個假動作像不像小魚受傷逃竄,則取決於人的操控。因此,這是個費體力和腦力的過程。「各種姿勢,不停變換。比如收兩圈,提一下;一隻手拿杆,另一隻手不停地抽;慢抽、長抽,短平快地抽。」高鵬說,「行裏有句話,『要掌握鐵板的靈魂。』」
一旦感受到魚上鉤的時候,也就是真正考驗體力的時候。此時,既不能任由魚逃竄,讓線杯狂出線;也不能用蠻力拉,這樣也可能導致斷線跑魚。有節奏地時放時抽,幾經來回終將大魚拉出水面的瞬間也就是興奮感的頂點。
在陸上,是人與人的生活;在海上,是人與魚的相處。無論中魚還是跑魚,都牽繫著海釣者的喜怒哀樂。海釣者張飛記得他以及一群海釣者曾到東海海釣,鐵板扔下去就中魚,結果同時發的三條船,每個人都魚兒滿箱。而讓馬力印象深刻的則是2013年一次跑魚的經歷。「釣到下午,很累,結果釣上了,開始以為不大,結果拉了20米後,魚開始發力,瘋狂出線,線杯都是滾燙的。我們拿礦泉水降溫,線杯直冒白煙。最後300米線全部拉光,斷了跑掉了。」馬力估計這是一條逾百斤的金槍魚。
鬥智鬥勇地釣上了魚,不過還是在最後一刻讓魚跑掉,這份遺憾在高鵬眼中,「就像是瘋狂地追求一個姑娘,最後還是失敗了一樣。」中魚了才是完成征服,而跑魚就留下無盡的想像。究竟是條什麼樣的魚?說不定它還能刷新自己的紀錄呢?於是,每次遺憾都是自己新追求的開始。「『騙魚』總是充滿了回味」,馬力說。
城市浮躁 海上純淨
魚是船釣者的目標,而海洋才給予船釣者生活。出海不是為了尋求刺激冒險,而是探求一種更精彩的人生。
海上新鮮的空氣和飲食都是極其令人喜悅的。在賣了一天力氣之後,把戰利品冰鎮一小時做成刺身享受,這種快樂無法比擬。
當然,更多的魚還需要保護和放生。對海釣者而言,收穫之中,其實魚並不重要,與海洋相處才最喜悅。城市很浮躁,海上很純淨。如果沒有經歷過海釣,沒有經歷過大風浪,就不能體會人生的意義。海釣給了人生更大的空間,假如你想快樂一輩子,就去海上釣魚吧!
文|程安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