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仕工廠被砸背後 「價格屠夫」如何破解低成本困局?
- 来源:台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格蘭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4 13:08
據報導,格蘭仕曾經是叱吒中國大陸小家電行業的「價格屠夫」,憑藉瘋狂殺價,壓低利潤搶占市場。因沒錢做研發,產品跟不上,陷入再降價進而再度影響利潤的惡性循環中,員工打砸工廠被指是因為格蘭仕給工人的工資承諾沒有兌現。
格蘭仕們的困局
其實,不只格蘭仕,最近,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生產商格力,也陷於輿論旋渦,被傳克扣部分員工獎金以及向員工攤派銷售晶弘冰箱、淨水器、空氣淨化器等。
另一巨頭美的也「沾邊」,前段時間位於順德北滘鎮的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某廠區發生600名員工消極怠工事件,疑因工人工資突然縮水上千元而起。美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此事因部分前員工鬧事而起,目前已恢復生產。據美的方面通報,此事是部分曾經被美的集團處分而辭職的人煽動引起。由於部分員工對工資薪酬存在疑問,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第一時間與員工進行溝通,並提出了解決方案;目前方案已經獲得員工認可,員工情緒穩定,工廠生產正常運轉。
業內分析認為,上述事件背後凸顯的是以「價格戰」為綱的格蘭仕正遭遇低成本模式帶來的困境。與此同時,美的工廠也出現「工人主動停工」,格力則被曝克扣員工數千萬獎金,被戴上「血汗工廠」的帽子。
格蘭仕是位於廣東的民營企業,主要生產微波爐、空調、冰箱和洗衣機,它的微波爐曾連續12年在中國大陸市場銷量第一。發展到今天,格蘭仕一直不變的主要競爭策略就是價格戰,也因此在業內獲得了「價格屠夫」的稱號。
1996年8月,格蘭仕微波爐第一次降價,平均降幅達40%。當時一台松下微波爐在中國市場售價為3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而格蘭仕微波爐的價格則控制在1600元左右,僅相當於前者的1/2。此後7年間,格蘭仕共進行了9次大規模降價,每次降價幅度一般都在30%~40%。1999年,格蘭仕獨享大陸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把大陸市場微波爐生產廠商數量從100家打到不足30家。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格蘭仕瘋狂殺價的同時,利潤率也開始大幅降低。近幾年,格蘭仕將價格戰策略蔓延至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但戰線擴大後,業績卻並不好。據媒體報導,2011年格蘭仕營業額在2010年的基礎上有所增長,但增長率小於前幾年,淨利潤由於原材料成本升高等原因,跟2010年基本持平。
家電專家劉步塵說,微波爐在格蘭仕的業務占主要部分,但該產品在大陸已經走過了高速擴張時期。格蘭仕後來轉向空調、洗衣機等大白電,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並不高,企業沒有定價權而且始終奉行低價策略,營收堪憂。
「整體缺錢的情況下,格蘭仕近幾年還常把低價當成行銷噱頭。」劉步塵說,「2012年,格蘭仕推出售價999元的6公斤滾筒洗衣機,僅為同樣規格國產品牌的1/3,外資品牌的1/5。很多品牌商曾表示,999元的滾筒洗衣機並不賺錢,格蘭仕這款洗衣機的實際產量也相當少,目的只是以此為噱頭,吸引消費者買其他型號。」
這些年,格蘭仕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沒錢做研發,產品上沒有突破,於是不得不降價;降價又進而影響利潤,這種狀況下,原來給工人的承諾就自然會面臨壓力。劉步塵說,格蘭仕應該跳出這個怪圈。
格蘭仕總裁梁昭賢在最近的年會上說,「2014年是格蘭仕的轉型元年。格蘭仕要從微波爐向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延伸,做全白電的綜合供應商;與此同時,格蘭仕要從『物美價廉』走向『科技時尚』」。
這種轉型的壓力,不只格蘭仕,格力、美的等白電巨頭也同樣面臨。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後,家電市場的增長迅速放緩,市場環境的急轉直下,迫使已經突破千億規模、正行駛在高速擴張路上的美的集團「緊急刹車」,推行「戰略轉型」。
家電製造業轉向哪裡?
對於格蘭仕打砸事件,廣東美的集團、珠海格力電器的勞資糾紛等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電從業人士稱:「這些事件反映了中國製造業的困境,壓力才剛剛開始。中國製造業需要調整和轉型,如果在員工福利、待遇方面沒有做出長遠安排,這種壓力會更加激化,這樣的現象可能會持續發生。」
家電製造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2011年來,內銷市場並不景氣,增長難達預期。很多企業的價格走的是中端路線,市場上的高端產品多被外資霸占,這導致產品的毛利空間小,企業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下滑。宏觀環境也不樂觀。過去勞動力總量大、成本低是中國製造業的優勢,隨著人口結構變化,這一「人口紅利」在不斷消失。
如此情形下,家電製造業會走向何方?業內分析認為,拚低價、拚規模,員工低薪低福利的舊有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企業應該從粗放式經營向品牌化經營轉型,從低端向高端轉型。
「調整轉型的過程很痛苦,可能會出現新一輪行業洗牌,一些企業會被洗掉,在目前的數量上縮減一半。」前述家電業人士說,「短期內,中國家電製造業要實現毛利大幅提升,實現結構轉型還相當困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支持企業優勝劣汰。」
長年跟蹤空調業的奧維諮詢助理總裁張彥斌稱,2014年一季度的大陸空調市場情況不好,出現下滑。他提醒說:「在行業平穩期,格力不能用成長期的手法來操作,否則很容易出問題。」
北京中怡康市場研究公司副總經理彭煜認為,2014年中國家電業還面臨向互聯網轉型的難題。硬體不斷智能化,價格也會隨著電商管道占比的提升而日益透明化。「產品優化帶來成本增加,同時價格卻有走低的壓力,兩者形成矛盾」。企業的應對之道就是成本控制,上游原材料價格、員工收入也會受到擠壓。
彭煜建議,產品和營收今後會分離,這需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帶來了機會和挑戰,2014年中國家電業智能化的浪潮如火如荼。適應者獲得新生,而以單純製造為主的企業將在這波互聯網轉型中被無情淘汰」。
案例重現
2014年4月14日,格蘭仕(中山)電器有限公司約200名工人從淩晨零點開始,將宿舍、飯堂、車間流水線、超市、大門、電動叉車、警車以及辦公室電腦設備等悉數砸毀,工廠所有保安跑光。打砸一直持續到淩晨6點,才有大批特警進廠戒備,事後公司總裁親自到廠道歉。
打砸事件在網上傳開後,格蘭仕官方隨即發出一份聲明,稱此次是「200多名員工的聚集事件」,並將原因歸咎於新員工酒後鬧事。然而事實真如他們說的那麼簡單嗎?
文|史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