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麗光電 「三贏三零」交出光鮮亮麗成績單
- 来源:台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光麗光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4 13:13
筆挺的西裝、金絲邊框的眼鏡,講話永遠和風細雨,不疾不徐,昆山光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麗」)總經理陳榮輝,頗具儒雅從容的學者風範。事實上建築科系畢業後就進入了台灣國泰建設的他,確實在長榮大學的土地與開發科系兼過課。事業的發展順風順水后,陳榮輝與朋友合夥成立了建築公司,開始了創業生涯。
拒絕負債 重啟「想要的人生」
上個世紀80、90年代,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建築業自然也不例外,陳榮輝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蓋房子帶給他成功的興奮感並沒有持續太久,陳榮輝發現房地產雖然高利潤但是風險也大,企業規模越大負債就越高,從開始幾千萬(新台幣,下同)負債到幾億,「資不抵債」常常讓他有一種如臨深淵的危機感,隨時面臨著不確定的風險,比如1999年的台灣9.21大地震,頃刻之間就會將所有財產化為烏有。「這個風險年輕人還可以承擔,但是50歲之後還要在隨時會引爆的風險下負重前行,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陳榮輝回憶說,他決定果斷抽身,重新開啟新事業。
抓住機遇 12年成就LENS專業製造商
從哪裡開始呢?雖然當時陳榮輝還沒有清晰的想法,但是有一點是他認定了的,就是一定要尋找一個穩紮穩打、不靠舉債的行業做。2001年,陳榮輝抱著這樣的想法來到了大陸,從東北一路南下考察。2002年,43歲的陳榮輝帶著自己和朋友湊來的5000萬,在昆山成立了光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從建築營造業老總到防護玻璃加工行業的新人,陳榮輝放下身段甘願從最基礎的做起。「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特別明確的定位,只要是我們能做的都來者不拒,甚至像游泳的潛水鏡我們也做過。」
企業起點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進取。陳榮輝認為,一個有生命力、有成長力的公司,必須對新生事物有很快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在新的市場需求出來之後,必須能把握住機會與時俱進。
「比如電容觸控技術是蘋果2007年7月發佈的,在2008年大量上市。我看到電容觸控後期的發展潛力,在2008年底就跟董事會提出投入電容觸控技術的研發生產,但是恰巧遇到了金融風暴,為了保險起見只得暫緩投入。金融危機一過,2010年我們快馬加鞭立即投入研發生產,跟上了市場的發展趨勢。」陳榮輝說,光麗就這樣一步步不放棄每一個機會,憑藉著過硬的產品質量、紮實的生產能力和可靠的交貨週期逐漸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12年的堅持與打拚,陳榮輝帶領著光麗慢慢成長壯大,2013年營業額已達12億,企業員工人數1000多人。如今,光麗已經成為一家從事各類面板(LENS)製作,如手機視窗、數碼相機視窗、PDA面板、儀表面板等的專業面板生產製造商。
持續創新 產品升級贏訂單
成立12年來,從最初的「什麼都做」到做「手機有機玻璃」,再到如今主打「智能手機的電容觸控技術產品」,光麗始終堅持產品的不斷升級和創新。
在此期間,陳榮輝也在有意識地聚焦企業的產品定位。尤其是近幾年全球智慧手機及移動終端實現了爆發式成長,光麗也將更多的精力聚焦在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玻璃保護鏡片的研發和製造上來。陳榮輝介紹,「我們現在有兩個廠,光麗負責做有機玻璃,信光泰負責做電容觸控,目前整體業務比例是電容觸控占了70%,原有的有機玻璃目前已經減少至30%。」憑藉著在電容觸控方面成熟的製造優勢,光麗在業內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形象,引得聯想、華為、中興等大陸主要智慧手機製造商紛紛主動上門簽訂單。
精耕細作 抓住品質和效率
除了技術上要與時俱進,與市場保持同步外,陳榮輝認為,對於一家OEM製造企業來說,最核心的能力還是產品的良率和效率。「良率和效率是我們能夠獲利的關鍵指標!」他毫不諱言,儘管由於種種原因,一開始光麗往往不能成為一些重要客戶的首要供應商,但是當其他的供應商無法滿足客戶要求的品質和交期時,就會找到光麗。光麗能夠取得中興、聯想、華為等大陸手機大廠的訂單,靠的就是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可靠的交貨速度。
如何保持高良率和及時交貨呢?陳榮輝坦言,沒有捷徑,必須建立規範的生產管理流程並嚴格執行;同時人員的流動也嚴重影響產品的品質,所以必須要留住員工。光麗目前員工月流動率在4%~5%之間,在同行業中是很低的水準。「如何留住員工?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能每個企業採取的具體措施不同,但有一點就是要讓員工有歸屬心、認同感,自然金錢物質方面的鼓勵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在心裏裝著員工,營造一個大家庭的和諧氛圍。」陳榮輝強調。
專注OEM 擴大產能
「現在光麗做的是手機和10寸以內平板電腦的玻璃保護鏡片,這個市場的需求量非常龐大。2013年全球智慧手機達到10億支,2014年將達到12億支,2017年預計成長到17億支;平板電腦的成長也由一億台到三億台,尺寸也在不斷變大。由此產生的產能缺口短期內很難滿足。」
面對這一龐大的市場需求,陳榮輝根本不用為找訂單而發愁,目前最讓他比較傷腦筋的是,如何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提高產能。因此公司從2011年就開始了登陸資本市場的規劃,目前已經基本籌備完畢。陳榮輝說,「今年將在台灣上市,我們上市之後會繼續專注在OEM這一塊,在現有規模和產能的基礎上擴大一倍;伴隨著製造業內遷徙趨勢,光麗也計畫往內地和蘇北地區拓展。」
擴大產能只是上市的目的之一,陳榮輝更看中的是上市對一個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市對我們來說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通常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都很短,台灣的中小企業現在能存活10年以上的不到10%。我們希望光麗能通過上市擴大產能、提高管理水準,吸引到更多有號召能力、能夠帶領員工一起奮鬥的中層管理幹部人才,使企業能有一個更好的體質,未來還能再拚十年直至實現永續經營的長遠目標!」
「三贏三零」 做好產品是硬道理
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產品,產品做好了自然有人找上門,這是陳榮輝比較理想的企業生存模式,現實中光麗也是這麼做的。除此之外,光麗多年來一直堅持「三贏三零」(客戶贏、員工贏、股東贏;零庫存、零負債、零呆賬)的管理原則,則為光麗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健康的基礎。陳榮輝說,未來電子產品的觸屏會朝著大而薄的方向發展,這也意味未來的產品會越來越難做,目前已經有很多同行知難而退,這對光麗是機會更是考驗,但是不論市场風雲如何變幻,陳榮輝堅持認為,抓住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做好產品就是硬道理。
陳榮輝
昆山光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包括游泳潛水鏡在內什麽都做」,到「手機有機玻璃」,再到如今主打「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電容觸控技術產品」,光麗光電,12年持續創新升級,依靠「三贏三零」(客戶贏、員工贏、股東贏;零庫存、零負債、零呆賬)的精細管理,交出亮麗成績單!
文|史瑩 摄影|袁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