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前瞻落地——解读虎门创新的三大关键词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时尚,虎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8 15:50
时装周搭界艺术、文化,电商加码O2O、微营销,童装扶持新政持续发力……本届“服交会”在高大上和接地气间不断转移角色,呈现出的是虎门服装产业紧随潮流趋势和市场变化的敏锐嗅觉。
时尚
“时装周”加码艺术范儿
以纯(YISHION)、衣讯(E·XUN)、纽方服饰(New Found)、伊卓(Eallcz/意澳)、“妙玲”牛仔、木棉道、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董怀光专场;小犀牛服饰“幻彩时光”时尚发布会、天菱服饰“J&2纳尼亚传奇”流行时尚发布会、“小小童话梦”和“时代新宠”富民童装流行趋势发布以及第15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总决赛……包括成人装、童装、设计师专场发布和设计大赛发布在内的共14场时尚发布秀让第十九届虎门服交会又多了一个新的概念——时装周。
当前,时装周在各地齐飞,除了扬名海内外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大咖”外,各大服装产业集群和时尚都市都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时装周。但对于以制造和商贸闻名的虎门服装业而言,“时装周”概念提出的背后是政府、企业和行业对原创设计能力提升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史,“批发、“做量”、“贴牌”等标签始终伴随着虎门服装的发展,而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大潮的来临,虎门服装面临着创新设计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虎门镇镇委副书记、镇长曲洪淇总结了四点思考,分别是对虎门服装区域品牌的打造;通过“虎门杯”大赛和独立设计师品牌展示等途径鼓励设计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把优秀的设计人才留在虎门。而虎门时装周的启动,正是在对虎门服装产业的现状和变化思考下所产生的结果。
可以说,首次引入“时装周”概念,意味着虎门服交会已经成长为以服装设计师以及时尚品牌最新产品发布会为核心的动态展示活动,同时,也是时尚文化的聚合展示。一年一度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功能定位,将由单一的“展示交易”逐步向兼具“时尚发布、资讯交流”转变。
除了引人瞩目的首届时装周开幕,本届服交会的时尚性还体现在树立文化艺术与服装产业深层次结合,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品牌价值方面。2014年,大莹女装城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装服饰时尚艺术基地——“第五时尚艺术莞”。该项目引进100家东莞的优质制造企业入驻,借用世界级艺术家资源库,将艺术家的作品与制造业对接,通过创作衍生品跨界相融,让艺术融入产业,用艺术改变产业。
服交会期间,除了虎门国际购物中心举办的“风尚达人体验季”主题活动,服装品牌“木棉道”还在“艺术空间”分会场举办现场手绘国画图样等文化创意活动,虎门知名设计师现场为客商进行服装配饰搭配、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世界级艺术家阿纳·奎兹其为第五时尚艺术莞创作的大型抽象装置艺术作品“自然混沌”也在服交会主会场——黄河时装城正门广场正式落成。
电商专区引爆“服交会”
在黄河时装城六楼,首次亮相的2500平方米电商专区内人头攒动。八大电商园区统一亮相,14家跨境电商、2家淘品牌以及电商平台、运营服务商、物流快递、网络供货等电商生态链各环节配套资源等进行了集中展示。二维码打印照片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在热闹的会场中寻觅着蕴藏无限商机的电商合作伙伴。
在众多线上机构中,虎门微商城展位的人气很高,新鲜有趣的“云册”、3D试衣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但展位负责人钟施宇的任务则是为有意进军电商或扩大电商经营的虎门服装企业讲解他们在服交会期间正式上线的新平台——“虎门服装微商城”,同时它也是东莞市第一个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微商城平台。
“虎门服装微商城”的上线运营,标志着虎门传统服装市场模式的新突破,也是虎门服装品牌企业营销推广的新举措。钟施宇告诉《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虎门服装微商城”的核心——“蜂收宝”全渠道分销系统以企业客户为导向,融合线上线下渠道业务,为市场及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可帮助中大型企业发展及有效管理网络分销渠道,也是建立分销门户,将沟通渠道平移至线上,积极进行线上铺货、全网分销商识别,通过网络渠道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分销商,对所有分销商进行统一监管,对分销商考核提供支撑,全面支持代理、批发、代销等多种B2B业务模式,同时可与蜂收宝B2C等产品深度集成,对分销商以及终端客户都会进行分析。
钟施宇把虎门镇对于电商产业的大力扶持称为一次极具前瞻性的行动,而在曲洪淇看来,“市场的手始终在运行,政府的手只是在适当的时间推了一把。”的确,互联网时代到来,虎门服装企业正在积极踊跃地拥抱电商,虎门服装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已达219亿元。今年,虎门镇再次携手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虎门服装产业带项目平台humen.1688.com”上配合线下服交会同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网上交易会”,以线上促销带动线下交易。
而在“虎门服装产业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暨跨境电商人才现场对接会”上,来自黑龙江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武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等10所院校的负责人与虎门电子商务协会签订了人才对接战略协议,协助解决虎门外贸电商人才紧缺的问题,40多位专业人才与25家虎门本土企业进行了现场招聘对接。
“童装名镇”持续发力
继“中国女装名镇”之后,2013年,虎门镇再次被授予“中国童装名镇”称号,时至今日,童装已占据虎门服装产业1/3的份额。本届服交会,J2童品库、小犀牛、熊宝豆丁等童装品牌强势亮相主会场,它们之中的多数品牌已经在CHIC 2014等大型行业展会中聚焦行业眼球。
提到虎门童装,就不能不提虎门镇政府对于童装企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据虎门镇副镇长黄沛民介绍,未来虎门还将通过多种途径助推童装产业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对市场的改造升级来推动童装商圈的营造,最好的例子就是2014年3月开业的富民童装中心;通过童装网上设计大赛等创意赛事提升企业的原创设计水平;政府组织童装展团参展服交会、CHIC等国内外大型展会,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
东莞市果子服饰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果子、俄梅戛两大童装品牌,今年7月正式入驻富民童装中心,拓展经理陈亚清告诉《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富民中心对入驻的童装品牌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而品牌之所以将公司迁至“新富民”正是看中了其“一条龙”式的配套服务,果子服饰不仅将办公地点迁至富民童装中心,还在五层拥有专门用来展示、宣传的特装店铺。
虎门富民集团副总经理卢道智介绍说,今年3月,富民商务中心一至五楼重新定位为“富民童装中心”投放了300万元资金扶持、奖励入驻商户,对总部进驻童装中心的品牌童装企业给予10万~30万元/户的扶持和奖励,对一至五楼的入驻商户给予装修补贴,并对商铺前三年公摊水电费给予减免等。
“我们的目标是将虎门富民童装中心打造成虎门童装航母、华南地区最大的童装展贸中心和中国童装品牌聚集地,成为虎门童装的品牌孵化基地。”卢道智说。
而在“老富民”周边,仍有许多虎门童装品牌以别样的方式抓住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东莞市万马国际服饰有限公司旗下的“小大人”童装主营男童装开发,但从明年开始也将涉及女童装的设计,营销总监郭华刚向记者透露,“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品牌未来计划在设计方面加大投入,也将在橱窗设计和陈列上多下工夫,正呼应了虎门服装产业强调原创设计和时尚元素提升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