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化纱线独领风骚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纱线,纺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8 15:34
2014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落幕
历经12载风雨历练的秋冬纱线展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各种类型的差别化纱线在这里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充分体现出纱线行业最新的潮流。
10月20~2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承办的2014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差别化纱线当道
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纱线企业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阳光出路,一些常规性纱线在市场上已经难以站稳脚步,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差异化、功能性产品。
本届秋冬纱线展就是最好的佐证。展会上,“大路货”纱线已经难见踪影,以差别化为主的纱线产品成为国内纱线企业开拓市场最有力的“武器”。
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苦练内功,在差别化产品研发方面颇有成效,在今年展会上展出了纳米铜抗菌纤维、云母冰凉纤维、黑白竹炭纤维以及远红外纤维和环保无染色丝纤维等系列产品。据了解,纳米铜抗菌纤维是文凤化纤推出的新产品,同时也是在此次展会上重点推广的产品。纳米铜抗菌纤维是一种新型、黑色的纳米颗粒嵌镶在多孔炭黑中的复合材料,这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既充分发挥了纳米铜材料的防霉抗菌的优异特性,又能避免常用金属纳米颗粒材料性能不稳定、易氧化、悬浮在空气中不易控制、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器官导致疾病等致命的缺点。
对于绍兴九州化纤有限公司来说,立足于差别化道路是他们生存的根本。在此次展会上,九州化纤重点推出了地福伦可降解纱线。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地福伦是一种全新环保纤维,采用脂肪族聚丁二酸丁二醇熔融纺制而成,具有传统聚酯纤维的功能和特性,在正常的储备和使用过程中形态不变,性能稳定,只有在完成使用寿命后,采用填埋法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并且在半年时间完全降解为水和碳,进入自然环境,回归大自然。
与以上两家企业相比,苏州金辉新材料公司在差别化产品研发上更胜一筹。在此次展会上该公司向观众集中展示了五大系列的产品,包括阻燃纤维、凉感纤维、咖啡炭纤维、花式纱以及仿棉仿毛仿麻等仿真纤维。阻燃纤维具有性价比高、阻燃效果好、手感柔软等特点。凉感纤维具有瞬间凉感度高,凉感持续时间长,兼具抗菌、抗UV 等功能。而咖啡炭纤维可染白色,具有消臭、抗菌等多种功能。花式纱通过染整后能够整理呈现面料的纹理及色彩变化。仿棉仿毛仿麻等仿真纤维则具有仿真度高,手感好等特点。
丰富多样的差别化产品不仅反映出国内纱线企业在科技和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反映出当前纱线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打开思路推广产品
“未来的出路肯定是走差异化、功能性的道路。”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杜双永指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纱线产品一定不能再走常规路线,尤其是当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海外企业时,一定要走差异化路线。
这样的想法在展会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同。浙江兴华利化纤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杜超认为,从参加本届展会的产品可以看出,企业都在生产差异化纱线,这就说明当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一定是差异化、功能化的产品。
“走差异化道路是一个大的趋势,比如现在我们公司生产的包覆丝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弹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有不错的销量。”北京光辉纺织有限公司展会负责人陈赞表示,北京光辉依然会朝着当前的差异化目标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能够使企业继续稳步发展。
实际上,除了坚定走差别化路线外,如何把产品更加推广出去也尤为重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参观展会时指出,当前纱线行业的一些前沿高端的产品一定要大量进行推广,企业一定要打开思路,要用十八般武艺把产品推广出去,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许坤元在参观中也表示,当前纱线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也正在日益提升,对于一些好的纱线新产品,一定要加大宣传,同时还要加强商业化的运行,把产品更好地推广出去。
海外产品结构现调整趋势
近几年来海外的纱线企业总是在中国纱线市场上不断发起冲击,尽管海外纱线产品在产品质量和科技上已经无法和中国纱线企业抗衡,但是他们利用低价格的方式入侵中国的市场,在中国纱线市场上抢占了很多份额。
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记者在展会现场注意到,本届展会参展企业中,一半以上都是海外企业,展示的产品主要以低支纱纯棉产品为主。
巴基斯坦的GLAMOUR纺织公司此次在展会上主要是展出了100%的纯棉产品,产品类别主要是普梳类和针织类以及赛络纺类,产品规格在20支以下。
尽管产品支数低,但是其在中国的销售一直保持不错的态势。“在中国的销售市场很好,每年我们销往中国的纱线数量都在递增。”该公司负责人Athere Elahi告诉记者。
来自瑞士的INTER S.A公司虽然是最近两年才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他们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迅速在中国进行了扩张。据了解,本届展会上,INTER S.A公司展示了梭织普梳纱、气流纺纱、喷气纺纱以及赛络纺纱,产品规格最高能达到40支。
面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企业的冲击,瑞士纱线企业能在中国拓展市场实属不易。对此,INTER.S.A公司负责人Moris BA表示:“我们的纱线质量是一流的,开拓中国市场,我们很有信心。”
据了解, INTER S.A所用的原料主要是来自于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棉花,而这些地区的棉花质量相对较高,同时在生产环节,该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避免产品受到污染,从源头上就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虽然目前海外企业都在觊觎中国市场,但是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的中国纱线市场正在向高档领域发展。“感觉目前中国对常规纱线的需求减少了,未来我们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了。”Athere Elahi说。
Moris BA也表示,由于目前中国棉花政策有新调整,同时市场需求也不是很旺盛,扩展中国纱线市场的步伐并不是很顺利。
谈到海外企业对扩展中国纱线市场未来的看法时,这两位海外企业负责人同时表示:“未来我们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才能适应中国市场。”
本刊记者-欧阳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