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2010年的一个下午,我在黄山。雨后的黄山呈现出一片灰青色的调子,云很淡,雾很淡,非常静谧,对应此景,令我想到澄澈、通透、超凡脱俗的情语。此时画黄山,已不是结构的问题,也不是皴法、笔墨的问题,显然已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了,即所谓“山水体道”。之后这种感觉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曾间断地去表现那种感觉,用不同的手法。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令我放不下的眷恋是那份纯净,是那份不染纤尘的精神渴望、通透祥和,如佛家所说的自性本自清净,又如荷尔德林、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现实中的人心浮躁、环境的恶化,让我有了更强烈的表现欲望,是水韵青花让我有了可能。
我选择了“青”这一色相。青在古今中外都有共同的象征和心理暗示:高贵、纯净、庄重、典雅、开阔,是天、是海的颜色。
在表现技法上,我首先打破皴擦点染的程式,以没骨法为主。用笔要高度概括,一笔下去,笔墨结构,物象结构及心理节奏高度统一。用笔又必须干脆,笔随心转,心随意动。与以往作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新画法强调以水驭青花—也就是说,我画水,以色显水之象,以水载我心。这样,我心中要表达的那份纯净通透、亦真亦幻、超凡脱俗的水韵青花便呈现了出来。
作水韵青花,对心法的要求大于技法,我真切的体会是在作画时心需放平,勿刻意去画,要单纯,只要心单纯了那份情也便有了。水韵青花尚虚不尚实,更适宜表现虚静之境,水气氤氳,亦真亦幻。如若画得过实,其视觉效果会进入画青花瓷的误区。青花瓷的魂是火,水韵青花的魂则是水。
从材料上说,纸以细腻的玉版净皮为上,水要纯净,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晕化并少有水渍。颜料我最初是选用青金石加工,但其细度达不到要求,后改用水彩颜料替代。水彩颜料和墨的物性有很大的差异,一是墨的分层高,水彩的分层低,对水的敏感度也不同,如果水韵青花追求水墨的浑厚华滋是行不通的,也是扬短之举。同时,水韵青花需大笔定乾坤,然后在恰当的时间补笔补水,细心收拾,这里,时间的把握非常关键。
水韵青花表现的笔墨结构、核心精神主要还是建立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之前的“古韵弹墨”“遇化黄山”,是不会有我今天的水韵青花的。
水韵青花帮我实现了作为一个画家去表现生命、表达人文关怀的愿望。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本自拥有这样一个世界,但现实中人们浸淫红尘,常常会为生活所累,忘记生命本来的意义。我希望我的水韵青花能让人们时常地回归一下本我,找回自性,并清醒地认识到名利不是人生的究竟,勿忘伴随生命初始的那份纯净的自性,那个恬淡的精神家园,莫忘时时保养那份灵性。只要我们少一份欲望,就会多一份自在,我们的环境就会少一份污染,心中的蓝天白云就不会抛弃我们。
为此,我作水韵青花时都会静心整理环境,换上纯净的水,干净的颜料、调色盘,独自一个人面对洁白的纸,这种仪式感带来的状态,仿佛已将万缘放下。以“静”求“净”—我必须是真诚的,我以纯净之心去呼唤纯净的艺术,去营造那“理想国”,方能让观者感受到那份诗意的栖居地、那份纯净的空间。
许振,又名许朕,字鹏举,1962年生于安徽,1986年毕业于阜阳师大美术系,1994年毕业于北京画院高研班。中国新水墨画院专业画家,新黄山画派代表性画家,“水韵青花”的开创者,北京元亨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被烟台美术博物馆、新加坡神州画社、日本板井博美术馆、加拿大清龙华人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许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