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宝业绩地雷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中青宝,手游,上海美峰,深圳苏摩
  • 发布时间:2015-08-22 09:52

  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甚至亏损,但上市公司对巨额商誉却不计提减值;此外,公司涉嫌少计提游戏产品折旧,开发支出资本化激进,目的可能是为了规避ST。

  中青宝(300052.SZ)于2010年2月登陆创业板,2013年公司主打的手游概念遭市场追捧,公司股价也曾一度短期内暴涨10倍,借助这一资本狂热东风,公司于2013年对外收购了多家手游公司。

  不过,随着手游市场的降温,中青宝收购标的不仅2014年业绩承诺未达标,而且2015年上半年还发生了亏损,但公司却不对账面上高达4.19亿元的巨额商誉计提任何减值准备。

  除去商誉外,《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中青宝无形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是游戏产品,但计提的摊销额少于理论值,公司存在少计提折旧粉饰业绩的嫌疑,而且公司多个年份均将所有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会计政策相当激进。

  2015年上半年,中青宝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7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5.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0.62%。

  中青宝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主要归功于投资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及费用控制,考虑到公司2014年已经发生亏损,如果2015年仍然亏损,则难逃被ST的命运。

  商誉地雷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青宝的账面商誉余额为4.19亿元,其中上海美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美峰”)、深圳市苏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苏摩”)形成的商誉账面余额分别为3.4亿元、7760.54万元,公司未对上述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2013年8月14日,中青宝公告称,计划用4.4亿元分别收购上海美峰和深圳苏摩各51%的股权,这两家公司于2013年四季度被正式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上海美峰和深圳苏摩均从事移动终端网络游戏开发与运营,交易对方均给出了未来的业绩承诺。根据公告,原股东承诺,上海美峰2013-2015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00万元、8000万元及11000万元,深圳苏摩为分别不低于2450万元、4000万元及5200万元。

  愿望是美好的,事实却很残酷。《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这两家公司2014年业绩均未达到业绩承诺目标值,而且2015年上半年更加惨淡。

  2014年,上海美峰、深圳苏摩分别实现净利润6446万元、639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仅为80.58%、15.98%;2015年上半年,上海美峰、深圳苏摩分别实现利润-491.75万元、269.61万元。从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两家公司要完成2015年全年的业绩承诺值,恐怕存在很大的难度。

  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当收购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预计低于原来入账的金额时,那么商誉就会发生减值,此时就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不过,中青宝在收购标的业绩承诺未达标、经营惨淡的情况下,却未对账面上高达4.19亿元的商誉计提任何减值准备。

  对此,中青宝解释称,2015年1-6月,上海美峰由于几款游戏延迟上线,实现收入1665.06万元,但下半年有多款游戏上线,预计能完成全年的预测收入及利润目标。

  事实上,中青宝对于上海美峰2014年业绩未达标,也同样解释称是因为主打游戏产品由预计的2014年上线推迟到2015年上线。

  难道新游戏产品上线就能够改变目前的业绩困境,成为公司的救命稻草吗?以史为鉴,中青宝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显示,公司募投的所有新游戏产品均早已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却均是亏损的,可见中青宝对新游戏产品的开发运营能力确实欠佳。

  而且,中青宝是在手游市场最火爆的2013年收购上述两家企业,但手游市场在经历了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和2014年的快速发展后,随着用户人口红利的渐失,2015年整个行业开始趋向平稳,营收放缓甚至下滑,资本变得冷静,开始成为目前的新常态,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上海美峰、深圳苏摩要达到2015年的业绩承诺目标,无疑将会难上加难。

  如果上海美峰、深圳苏摩下半年仍然无法实现业绩承诺,那么中青宝账面上巨额的商誉无疑将会成为业绩地雷。

  折旧计提不足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青宝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4.13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游戏产品”,期初、期末账面余额分别为3.05亿元、3.48亿元。

  中青宝会计政策规定,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内按直线法摊销,游戏产品摊销年限为1年或5年,其中客户端网络游戏摊销年限为5年,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社交游戏摊销年限均为1年。

  根据上述规定,即使全部按照客户端网络游戏的5年来摊销,保守以公式“2015年期初余额/(摊销年限×2)”来计算,那么中青宝上半年对“无形资产-游戏产品”计提的折旧额,也至少应该有3050万元,但是2015年上半年公司对“游戏产品”的摊销额仅2216.84万元,二者相差833.16万元,公司存在少计提折旧、粉饰业绩的嫌疑。

  根据中青宝2014年年报披露的成本构成,网页游戏与手机游戏当年的营业成本分别为3957.91万元、8016.24万元,占总营业成本的比重合计已经高达60.3%。如果中青宝“无形资产-游戏产品”中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的占比同营业成本构成比例一致,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那么中青宝2015年上半年对游戏产品要计提的摊销额为1.04亿元,而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仅1325.18万元。

  不止于此,《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中青宝开发支出的会计政策也非常激进。中青宝账面上自2008年开始出现“开发支出”,一直到2010年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均为100%,此后也一直维持非常高的比例。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按照“(开发支出本期增加额-结转当期损益)/开发支出本期增加额”计算得知,2011-2014年中青宝的开发支出资本化率分别为99.32%、100%、85.03%、93.83%,2015年上半年也达到69.29%。

  开发支出资本化会夸大软件企业的资产、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使软件企业多缴所得税,损害企业的内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4年还对开发支出计提了1471.55万元的减值准备,2015年上半年,中青宝开发支出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仍分别高达1.17亿元、1.01亿元,目前公司募投的所有游戏项目均处于亏损状态,且行业不景气,因此公司账面上的巨额开发支出恐仍存在减值的风险。

  一切或为规避ST

  2015年上半年,中青宝实现盈利1325.18万元,除了激进的会计政策外,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

  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263.03万元,全部来自参股子公司上海跳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跳跃”)。4月22日,中青宝将所持有的上海跳跃6%股权以600万元转让给深圳鹏资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2015年半年报显示此笔转让获得投资收益211.9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跳跃原是中青宝控股子公司。2014年9月20日,中青宝将所持有的上海跳跃15%股权以1500万元转让给赵增社先生,公司持有的跳跃网络股权由51%减少至36%,成为参股公司。通过此次交易,公司2014年获得投资收益1485万元,此外因丧失上海跳跃控股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为3473.32万元。

  除此之外,中青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方式对净利润也有较大贡献。财报显示,中青宝2015年上半年的所得税为-463.65万元,所得税之所以为负,最主要的因素是因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期初的527.46万元大幅增加至1438.56万元,对净利润的贡献为911.1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68.75%。

  公司管理层在认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操纵空间,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期间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可抵扣亏损时,则不能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将可抵扣亏损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减少所得税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青宝账面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已经达到4547.91万元。

  另外,中青宝对各方面的费用支出也有所控制。根据财报,中青宝2015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3451.04万元,同比下降34.21%,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广告推广费,同比大幅下降43.72%至1481.9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宝2015年半年报称,公司下半年将有多款游戏上线,在此时控制推广费用,虽然短期有助于业绩改善,但恐不利于中长期业务的开展。

  中青宝千方百计实现盈利背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公司2014年已经发生亏损2203.59万元,如果2015年仍然亏损,按照规定公司将被ST。

  本刊记者 杜鹏/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