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会计:孔子曾经是会计人的同行。他年轻时,因生计困顿,当过负责仓库财物进出登记的会计。在当时,这不是什么体面工作,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他没有因会计工作轻微敷衍塞责,他尽职尽责,每笔账目都记录得清楚明白。一段时间后,孔子总结了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规律,“会计,当而已矣”。
@指尖上的会计: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曾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孔子云,人无信不立。潘先生特别注重会计人的诚信,并因此将其创办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就像“同仁”特别适用医药行业,“立信”二字仿佛是为会计行业特创。会计人应是诚信的人,不欺人,不欺心。
@指尖上的会计:潘序伦先生把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归纳为六个字:公、信、廉、密、勤、敏。公指公正严明,恪守中立。信指保持信誉,建立信用。廉指廉洁自爱。密指受人之托,保守秘密。勤指处事时勿必殚精竭虑。敏指承接业务后要按时按质完成。这六个字中前三个字是做人的要求,后三个字是做事的要求。做人在前,做事在后。
@指尖上的会计:新中国第一会计学家是谁?很多人会列出杨纪琬、阎达五、葛家澍等名字。可惜不是,是顾准,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们熟悉他,是因为他是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经济学家。我们感到陌生,是因为不了解他在会计领域的造诣。聊举一例,现今针对企业的税收专管员制度就是顾准在任上海财政厅长兼税务局长时创立的。
@指尖上的会计: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前后大概几十位,这中间最有名的当数杨纪琬先生,能称得上会计学家的也当数杨纪琬先生。八十年代初,杨先生与闫达伍教授一起提出了会计管理活动论,把会计工作由过去的统计计数定位提升到管理活动的高度。这一理论的提出,极大地长了会计人的志气,会计人的地位因之实在地提高了。
@指尖上的会计: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仙逝,会计学界一代巨星陨落,我辈不胜哀悼!上世纪八十年代,葛家澍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教授一南一北,分别提出会计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引起了空前热度的学术讨论,也因此奠定了二位先生会计学术宗师的地位。两位老先生先后辞世,中国会计学术界从此进入后宗师时代。
@指尖上的会计:中国会计史研究第一人是中南财大的郭道扬教授。中国自古重农轻商,会计被视为末等职业。会计一科更是有史无书,正史鲜有涉及。郭先生1940年出生,在他上大学的年代,仍有“男学工、女学医、不三不四学会计”的嘲讽。上世纪80年代,先生撰写的《中国会计史稿》出版,从而填补了中国会计史研究的空白。
@指尖上的会计: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说,判断会计师事务所的好坏要看两点:一是发现假账的能力,二是揭露这一假账的能力。发现假账的能力并不高深,难的是有勇气揭露假账。可以说,揭露假账并非能力而是担当。揭露假账的风险客观存在,至少事务所可能损失一个客户,严重的可能引发官司,甚至危及签字会计师的人身安全。
@指尖上的会计:以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知道了张连起先生,那时候《财务与会计》杂志每期登一篇张先生的会计随笔。写文章不易,张先生数年如此,才情可见一斑。后来知道他是会计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全国政协委员之一,他等于是会计界的一面旗帜了。去年买了连起先生的大作《起而论道》,文气纵横,钦佩之至,推荐大家一阅。
@指尖上的会计:会计人从政如何?给大家介绍两个中国人成功的案例。何厚铧,1981年获加拿大特许核数师、注册会计师资格,1982年回香港,在毕马威会计师楼任核数师,后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朱立伦,纽约大学会计学博士,35岁时升台湾大学会计学教授,40岁时当选桃园县县长,在2008年仅47岁的他又被推选为国民党副主席。
@指尖上的会计:聊及会计界时髦人物马靖昊,天健咨询业务总监叶钦华说,马靖昊是“会计界的郭德纲”。我一听就感觉说得到位,好贴切的类比啊!我将之转告了马先生,马先生用此作了笔名。马靖昊说微博编了两本书,书名《玩的就是会计》。会计段子也能嬉笑怒骂,把晦涩的原理用无厘头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智慧舍马其谁?
@指尖上的会计:袁国辉者,鄂人也,会计硕士科名。初学于洛工,继学于首经贸,曾膺杨纪琬奖。学成混迹京城,迭次供职国企民商,会计职事巨细悉历之。簿记本微末事,日夕事之,有所悟则命笔题记,拾缀成文数十载于报刊。近因微博盛行,亦作跟风之好。日诌二三博文,其文或会计心得,或职场辛酸。用心实深,然和者寡。
文 袁国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