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固定资产“40万亿”目标

  企业融资需求较为强劲,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16年回升,但统计数字被高估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地区生产总值更重要的原因。

  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各省区《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有16个省区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超出了2016年GDP,22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加起来超过40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统计概念和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

  两个统计指标之间主要有两点差别:一是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扣除了土地购置费和旧建筑和旧设备的购置费用;二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补充了50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房地产销售增值、无形资产投资。但这两方面影响无法解释两者之间26万亿元的缺口。

  统计数字被高估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地区生产总值更重要的原因。受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影响,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字存在高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由地方数据直接加总,同样被高估。而统计局在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时利用建筑、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等相关统计资料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调整。总体而言,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更接近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水平。

  统计数字高估对投资增速造成扰动,2016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突显了这一问题。过去三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负增长,2016年大幅下降了63.5%。这么大幅度的下降不完全是经济状况恶化的结果,也受到统计数据挤水分的影响。过去两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随之出现大幅回落,2016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已降至全国最低。

  但辽宁以外地区以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存在高估。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GDP比例略有回落,主要是因为辽宁省投资下滑的影响,辽宁以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总体上仍在上升。2016年,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总体比例已经接近100%,比东部地区高出近一倍。

  2017年,多数省份下调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但各省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与2016年基本持平。公布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23个省区中,三个省的投资增速目标高于2016年,分别是新疆(2016年目标12%,2017年目标50%)、辽宁(2016年目标6%,2017年目标12%)和安徽(2016年目标11%,2017年目标11.5%);9个省的投资增速目标与2016年持平;11个省增速目标低于2016年。

  尽管下调增速目标的省区更多,但是新疆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定在50%,比2016年大幅上调,所以23个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加权平均增速与2016年基本持平。公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一定达成。2016年有25个省区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只有9个省区完成了目标,其余16个省区未完成。因此,2017年各省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最终也不一定全部达成。

  受统计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未来仍有可能出现异常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尤其是月度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总体被高估,未来不排除还会有辽宁以外的其他地区因为统计数据挤水分导致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但地方政府也有可能直接调整统计口径。例如,山西省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公布投资增长目标,而是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根据新的统计口径设置”。

  撇开统计上的干扰,我们预计2017年真实的投资增速出现回升。2016年以来,经济增长逐步企稳,工业品价格由通缩转向通胀,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大幅下降。2016年企业利润改善、负债率下降都对投资起到促进作用。央行最新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总量创下3.74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反映企业融资需求较为强劲,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16年回升。

  作者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梁红/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