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 如何保湿
- 来源:家庭医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鱼鳞病,保湿霜,油脂分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02 15:31
入秋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毛细血管开始收缩,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体内器官的运转和代谢都相继放慢了速度。藏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等也变得“懒惰”,提供的水分和油脂明显减少。缺少皮脂和水分的滋润,人体体表最外层的表皮角质层就会干枯,老化加快,易出现脱皮现象。人们会感觉到面部干涩,脱屑增多,易出现干性脂溢性皮炎、白色糠疹等。民间所说的蛇皮(医学上称之为鱼鳞病)在冬季明显加重便是这个原因,同样是这个原因,像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特异性皮炎和瘙痒症都会在冬季容易发病或加重。
身体保暖 皮肤也受益
深秋时节,寒风萧瑟,落叶纷飞,失去绿叶相伴的梧桐树显得那么光秃和老态。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为免去冷风的侵袭,应适时披上秋冬装,把皮肤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免受冷风的侵蚀和寒冷的偷袭。身体暖和,血管也就舒松,提供给皮肤的营养和血供就增加,皮肤内分泌油脂和水分的能力增强,皮肤就会变得光滑润泽。
选择合适的保湿霜
除了借助外界的防护以外,应根据个人不同肤质的特点,对肌肤作不同的呵护,如油性皮肤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控油,尽量吃清淡的东西,洁面的时候可用深层洁面乳把污垢清洗,切不可频繁清洗,否则油脂分泌会越来越多。而干性皮肤在冬天保湿比较困难, 最好还是用一些含橄榄油、甘油的护肤品或者保湿霜进行护肤。有些中老年人不管自己的皮肤是否合适,只要标明是化妆护肤品,尤其是写有外文说明书, 便放心地用, 这是不合适的。
实际上,所谓的保湿护肤品主要活性成分不外乎3种类型:吸湿剂、润肤剂和封包剂。常用的吸湿剂有甘油、丙二醇、尿素、蜂蜜等,它们吸收水分没有选择性,可从环境中吸水,也可从皮肤中吸收水分;而且,它们一般不单独使用,多跟封包剂同时使用,才能提供有效的保湿作用。而封包剂如凡士林、矿物油、石蜡、鲨烯、植物油、动物油等,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防止皮肤表面水分蒸发。润肤剂是一类从酯到长链醇的多种化合物,包括十六烷基硬脂酸盐、蓖麻油、希蒙得木油等,涂抹后能填充在干燥的皮肤角质细胞间的裂隙中,使皮肤很快变得柔软、光滑。
日常所用的不同的保湿霜多是以上三类物质的不同配比。好的保湿霜能提供很细腻的质感、较好的相容性和持久的保湿效力。如保湿霜质地清爽,皮肤吸收好,不会油腻泛光,比较适合油性皮肤和喜欢化妆的人;比较油腻的保湿霜如含矿物油的,只适合极干的皮肤或极干燥的冬天使用;含甘油类的吸水保湿霜则比较适合相对湿度高的春末、冬初季节以及南方地区使用。
适当喝水吃水果
在秋冬干燥的季节,多补充水分和富含维生素E和C类物质,多喝水,少量饮酒或服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如丹参等,有利于血液流动。
洗澡不能频繁
冬季洗澡不要太频繁和时间太长。一般一周洗1次澡(编者注:南方气温相对较高,干燥程度较低,洗澡次数依具体情况而定),水温要适宜,不宜过热,有些老年人到冬天喜欢用很热的水冲洗, 觉得不仅舒服, 也止痒,但这对皮肤很有害,洗后皮肤会更干燥和瘙痒。洗澡时尽量少打沐浴露或肥皂(尤其是皮肤皱褶处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可用碱性小的婴儿皂),不要反复搓洗(以免碱性物质长时间接触皮肤),可多温水泡澡,洗后要擦干身上的水分,并根据自己皮肤的特点上些保湿的霜或油,以选择水质的滋养霜为佳。滋养霜要多涂抹一些,特别是脸部、手、手臂外侧、腰胯部、小腿等容易干燥的地方。
□ 武汉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教授 冯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