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中耳炎,中药外治,感染化脓
  • 发布时间:2013-11-02 16:44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出现感染化脓,常有耳痛、耳内流脓等症状。对于此种疾病,除了急性期抗感染外,通常还会对其外在用药。中医主要是针对邪壅耳窍、耳痛、耳内流脓等病机或症候进行外治处理。以下几种方法均是经过临床证实,有的可自制,供大家参考。

  ■滴鼻法

  适用于脓耳见耳内闭塞,或有鼻塞不通等症。可用鱼腥草液、双黄连粉针剂溶液、银黄注射液或抗生素滴鼻液之类滴鼻,消除鼻窍邪毒,以免邪毒窜耳。侧卧偏头位,使药液达到咽鼓管咽口处,以宣通耳窍,促进中耳腔的通气引流。

  ■止痛法

  急性脓耳早期,鼓膜尚未穿孔,耳痛重,用2%石碳酸甘油滴耳(鼓膜穿孔后禁用);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急性复发,耳内疼痛明显者,用虎耳草汁滴耳,或鱼腥草液、双黄连粉针剂溶液、银黄注射液之类滴耳,每日3次,解毒止痛。

  ■清洁法

  主要针对耳内流脓情况,以及时清除耳内脓液,保持耳内干燥或耳脓引流通畅,促进邪毒消散与病情好转。可用3%双氧水或淡白醋(凉开水、食用白醋各半)清洗耳内脓液,至干净为止。清洁次数应根据脓液多少而定,耳脓量多者,每日宜3~5次;脓液量少者,每日1~3次。清除耳脓后,再行滴药法或吹药法。

  ■滴耳法

  主要针对耳内流脓,采用药物滴耳的方法,根据脓液性质与量的多少,可选用不同滴耳剂。

  ★水溶性滴耳液 适用于急性脓耳鼓膜穿孔后,以及慢性脓耳复发后,耳脓稠浊、量多者,可用鱼腥草液、双黄连粉针剂溶液、银黄注射液之类滴耳,或用西药抗生素滴耳液,每日4~5次。根据临床报道,还可用自制滴耳液——

  银连液 金银花、川黄连、黄柏、蝉蜕、地肤子、薄荷各30克,水煎浓缩备用,滴耳。

  三鲜汁 鲜蒲公英、金银花叶各60克,鲜生地黄30克,用水洗净切碎,用纱布包好绞汁,取汁滴入耳内,1日3次。

  穿心莲虎耳草汁 鲜穿心莲、虎耳草适量,捣烂取汁滴入耳内,1日3次。

  ★油剂性滴耳液 适用于急性脓耳后期,以及慢性脓耳迁延期,耳内脓液黏浊量少。常用抗生素油剂滴耳液。一次滴耳后药物在局部保留时间较长,每日滴2次即可。根据临床报道,中药油剂滴耳液也可以自制——

  柏子仁麻油 柏子仁,以麻油(食用芝麻油)浸,以油滴耳。

  玄参滴耳油 玄参150克,百部90克,煎汁浓缩至500毫升,过滤,加枯矾粉(过100目筛)30克,加入麻油或甘油1000毫升,冰片0.6克,搅匀备用。核桃油 核桃仁挤榨出油,每100毫升加入冰片4克,以油滴耳。

  鸡蛋黄油滴耳 将鸡蛋煮熟,去蛋壳和蛋白,留蛋黄放锅内用小火炼出油,去蛋黄渣,取油。以油滴耳。

  参柏油 冰片4分,枯矾6分,苦参、黄柏各10克(研粉过筛),共研粉,麻油放入铁锅内烧开,冷却数分钟后,将药末倒入麻油中调匀。每次2~3滴,每日2次。

  黄连滴耳油 黄连素5克,甘油1000毫升,石碳酸0.5毫升。

  ★酊剂滴耳 主要用于耳内脓液已净,但鼓室湿润不干的状态,每日滴耳1~2次即可。最常用的是4%硼酸乙醇,硼酸可消炎,乙醇具有挥发性,可促进鼓室干燥。也有用自制酊剂滴耳——

  鲜地黄酊鲜生地黄适量,60%的乙醇浸泡4周,将生地黄挤压取汁后与原液混合,每日3次,每次2~3滴。可用于急、慢性脓耳。

  白背叶酊鲜白背叶500克,捣碎,加60%乙醇100毫升,浸泡10日,过滤去渣,使用时加入氢化可的松0.2克搅拌溶解,每日3次,每次2滴

  动物血滴耳用于急性脓耳。用鲜鳝鱼血、鲜麻雀血滴耳,每次几滴,每日2~3次。

  ■吹药法

  急性或慢性脓耳,鼓膜穿孔、流脓,可用药粉(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吹入耳内。此法应由医生操作,以喷粉器吹入最佳,薄薄一层即可,不宜太多,患者自行吹入则可能药粉太多,堵塞鼓膜穿孔,妨碍脓液引流,反致产生变证。每日1~2次即可。

  ■药捻插耳法

  红升丹60克,冰片3克,麝香1.5克,研细末,用脱脂棉搓成长2~3厘米,直径1毫米的棉捻,消毒备用。洗耳道后,以75%酒精浸湿棉捻,并在药粉中蘸匀放置外耳道底部,与鼓膜保持约2毫米距离(此法宜在医院进行),每日换药1次,连续4~5日。

  ■鼓膜涂药法

  鼓膜中央性中小穿孔,中耳腔干燥无脓,先清洁外耳道,再在鼓膜穿孔边缘涂抹去腐膏(当归、紫草、白芷、血竭,用麻油煎熬成膏,加入少许麝香即成)每周1次,连续3次左右。然后向耳内吹入聪耳再生散(三七3克,血竭、龙骨、赤石脂各6克,石膏2克,乳香、没药、儿茶各1克,冰片少许),每次约0.01克,每日1次,以促进鼓膜愈合。

  ■外敷法

  脓耳耳后红肿疼痛者,局部以醋调紫金锭外敷,或芙蓉膏搽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 李凡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