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死病”又一新病原被发现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偷死病,养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28 12:54
1月15日-16日,2013年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下称“虾体系”)年终总结会在广西南宁召开。虾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岗位科学家黄倢研究员、刘永坚教授等均作了精彩报告。受病害影响,近年对虾养殖普遍成功率低,此前业内曾有国内虾料产量下降30%的传闻,会议当天,刘永坚透露,2013年我国虾饲料产业约为131万吨,同比下跌22.19%。不过,可喜的是,我国专家在病害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黄倢团队发现了“偷死病”的一种新病原,并首次检出影响对虾生长的肠胞虫。
养殖成率低2013年国内虾料同比下跌两成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刘永坚
2013年虾料产量约131万吨,受今年养殖环境恶化、养殖成功率较低的影响,近几年来首次下跌,与2010年产量相当,相较于2012年的产量(168万吨),跌幅为22.19%。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四大厂家占有59.78%的市场,其中恒兴25万吨,海大24万吨,粤海21万吨,通威8.3万吨;世海、东腾、统一和正大等17家中型企业占据21.83%的市场份额。21家大中型企业占据虾料80%以上的市场,养殖环境的恶化使得市场对虾料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型虾料企业的生存环境将越来越恶劣,市场整合度在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提高。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新春
由于EMS暴发,2013年全球虾供应量较2012年减少23%左右,其中,泰国总产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50%;中国对虾养殖总产量预计为125万吨左右,较2012年的160.84万吨减少约25%;越南总产量为47.59万吨,同比增长10.9%。
另外,供应短缺引起全球虾价上涨。以2013年8月美国的数据来看:白虾的价格为5.95美元/磅,比上一年上涨56%。
“偷死病”国内外认识有差异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何建国
“偷死病”或者说肝胰腺坏死症,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国际上关注比较多的是早期死亡综合症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EMS/AHPNS,即early mortality syndrome和Acute Hepato 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现在已统一归结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
国内所说的“偷死病”,即肝胰腺坏死症,也表现出典型的肝胰腺坏死,但与AHPNS在症状和病理上都存在差异的,两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AHPNS为急性,表现在放苗30天之内发病,死亡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对虾3-5天内全部死亡;而“偷死病”常常发生在养殖60天以后,除肝胰腺坏死外,常发生于高密度养殖环节和相对比较高温的地区。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黄倢
虽然AHPNS在我国很多情况下也被称为“偷死病”,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前我国养殖对虾中的“偷死病”与AHPNS存在明显区别:对虾“偷死病”多发生于养殖30-60天后,累积死亡率60-80%,病虾肝胰腺萎缩但不一定颜色变浅,部分肌肉发白。AHPNS对虾肝胰腺浸润的血淋巴细胞和细胞质包涵体。
根据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我们认为,“偷死病”应该是多种病原引发的疫病,之所以生产上用这个病名,主要是有别于白斑病常见的对虾发病时在水面游动和在池边死亡的情况,实际上应该称为“偷死综合症”(Covert mortality syndrome,CMS)(编者注:“偷死病”和“肝胰腺坏死症”下文统称“偷死综合症”)。
发现偷死综合症新病原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何建国
2012年5月—2013年10月分别在广东, 广西、海南、河北等1 3 个地方采集,取“空肠空胃”等症状的172尾病虾肝胰腺、血液、肠道和患病仔虾进行细菌分离,共鉴定细菌941株,分别属于10个属,73种细菌。在这些鉴定细菌中数量较多的细菌有副溶血弧菌193株,占鉴定细菌的20.5%。
所有鉴定细菌在不同地域不同对虾肝胰腺、血液、肠道中均有分布,其中肝胰腺中鉴定细菌433株,属于7属31中,其中弧菌属131株,占30.2%;血液中鉴定细菌417株,属于9属27种,其中弧菌属135株,占32.4%;肠道中鉴定细菌398株,属于8属共38种,其中弧菌属109株,27.4%。
在不同地方采集的患病对虾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大量不同细菌,每个采样点主要细菌种类不尽相同。偷死综合症如果是细菌所致,也不是由单一的副溶血弧菌所致。
偷死综合症是环境胁迫对虾慢性中毒所导致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我们养殖量超过了容纳量。研究表明,池塘亚硝酸氮、氨氮和偷死综合症有密切关系,两者发病阀值分别为:163ug/L—259 ug/L、282 ug/L—316ug/L,达到或超过这个阀值很可能导致对虾暴发偷死综合症。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黄倢
我们从患偷死综合症的对虾中检测到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RNA聚合酶基因蛋白序列与已知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的同源性为39%,属于野田村病毒科α野田村病毒属,因此暂命名为“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
CMN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其与目前已知的两种虾类野田村病毒不同: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和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PvNV)均不会引起发病对虾的肝胰腺症状。我们初步分析认为,CMNV是2009年以来导致我国养殖对虾发病偷死病的病原。对2010-2013年收集到的偷死综合症样品检测中,CMNV均有阳性检出。
野田村病毒性偷死病症状通常表现为病虾肝胰腺萎缩、部分病虾肝胰腺切面发红或颜色变浅,甲壳发软,虾体腹部肌肉发白,对虾在池塘底部死亡。
现在看来,偷死综合症应该包括黄头病、野田村病毒性偷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以及部分在溶氧条件好的情况下的白斑病,黄头病毒(YHV)、CMNV、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分别是导致黄头病、野田村病毒性偷死病和AHPNS的病原。
对虾生长缓慢真凶或找到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黄倢
我国近几年出现的对虾生长缓慢的问题(暂称“对虾滞长综合症”),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苗种在遗传上的“退化”所致,而是由于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virus,IHHNV)和对虾肠胞虫(Entero cytozoon hepatopenael,ECZ)的感染,后者是一种寄生于对虾肝胰腺细胞内的微孢子虫。仔虾和养殖前期的生长缓慢主要是IHHNV所致,养成期生长缓慢或停滞可能是肠胞虫感染所致。
感染IHHNV,对虾生长缓慢,虾苗大小差异悬殊。腹部背板结合处经常出现白色或浅黄色的斑点使对虾看上去去体色斑驳。继而这种斑点会逐渐消褪。体色常偏蓝,腹部肌肉不透明。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表现为慢性矮小残缺综合症,稚虾表现额角弯曲、变性,触角鞭毛皱起,表皮粗糙或残缺。
对虾肠胞虫在我国是首次被检出,从目前研究来看,这可能是导致对虾生长缓慢或停滞的主要原因。另外,该病原还会导致对虾“白便”。肠胞虫是水平传播,可以通过水质传播,即使投放SPF(无特定病原)虾苗,也会被感染。对苗种选育来说,我们要重视对虾滞长综合症,因为这完全干扰苗种选育计划。
“偷死”可提前检测和预防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黄倢
对虾养殖应进行多病原检测,常规检测病原种类为:WSSV(白斑综合症病毒)、IHHNV、YHV、CMNV、TSV(桃拉综合征病毒)、AHPNS、ECZ。在现有检测技术中,试剂盒检测较为方便,养殖一线可操作性强。对虾病原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的研发非常有意义,目前已成功组转生产了WSSV、IHHNV、HPV、TSV、YHV-1、YHV-7、CMNV等虾类主要病原现场快速诊断试剂盒,累积试制329套,但现在还处于优化和推广阶段,有待于技术成熟后进行产业化生产。
与此同时,我们初步开发了对虾多病原共检试剂盒,一个试剂盒检测一个样品,可以检测四种病原,优化试剂盒检测技术。
另外,对虾偷死综合症可用微生物制剂来防控,我们研究团队自养殖对虾内外环境中已分离、鉴定了313株优势菌,筛选到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AHPNS病原)弧菌拮抗菌株5株,建立了抗病菌株坚强芽孢杆菌PC024、蜡样芽孢杆菌PC465与溶藻胶弧菌PC773的特异性检测方法,目前抗病毒复合益生菌制剂已进行了产业化生产。
《农财宝典》记者 梁春桥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