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慢性中毒症状及防范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 关键字:池塘慢性中毒,水产养殖,养殖池塘中毒
  • 发布时间:2014-01-28 13:34

  在养殖病害频发的养殖环境下,很多厂家、养殖业者都意识到“中毒”问题,从开始时的重金属到近两年来提出的藻毒。对于这些“毒”,大多却又一知半解,不够重视,只是平时泼洒些有机酸类的所谓“解毒剂”,达到心理上的安慰。

  水产毒素分类

  细数养殖池塘中的有毒物质的来源与种类,有很多方面。现将养殖池塘的有毒物质的来源和种类小结如下。

  (1)藻类毒素。主要是神经毒素和肝毒素。神经毒素使养殖动物神经麻痹或反应迟钝,痉挛抽搐,呼吸系统麻痹,呼吸困难,严重者死亡。肝毒素导致养殖动物肝中毒,引起肝脏肿大、萎缩、坏死等一系列生理障碍。如微囊藻、鱼腥藻、裸甲藻、膝沟藻、三毛金藻等。赤潮水引起的养殖生物大量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池塘在养殖过程中,蓝藻和三毛金藻等引起的鱼虾中毒死亡也是比较常见。在一些蓝藻泛滥的池塘中,往往使用平时非常安全的灭藻剂后,引起养殖动物大量死亡,其实就是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有些水色老化的池塘,水色转清、倒藻、水变后出现鱼虾死亡、对虾偷死等,大多与藻类毒素引起的中毒有关。

  (2)微生物毒素。主要是病原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毒素可以局部损坏组织细胞,引起细胞病变,继而组织病变,器官衰竭;破坏消化系统,引发腹胀、厌食等;还有致敏、发热、神经毒性,引起生理紊乱等。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引起出血、贫血、肝病变、神经麻痹、痉挛等。细菌毒素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养殖动物机体,真菌毒素更多来源于变质饲料和餐饵。

  (3)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有毒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组胺、亚硝胺、吲哚等,引起养殖动物直接中毒、生理紊乱、机能下降等。长期处于有毒物质超标环境的养殖动物,体质弱、抗病力差、食欲不振、生长慢,严重引起中毒死亡。

  (4)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重金属、染料等)、杀虫药(有机磷农药、菊酯类等)和抗菌药(抗生素、磺胺等)等的残留或与水环境中的其他形成的新物质(氯化甲烷、亚硝胺等)。所谓“是药三分毒”,这些药使用后都有毒性残留或本身无毒但与水体的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导致养殖动物肝胰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5)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农业污水(农药)和工业污水(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进入到水域,污染了养殖水源,而养殖户多数不经处理即作为养殖用水使用;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等,携带有毒物质,随雨水进入池塘。使用受污染的水源,不经过水处理,养殖成活率低,病害多,生长缓慢。

  解毒措施

  有毒物质引起中毒死亡,大家比较关注。如投放消毒、杀虫药后中毒死亡;灭蓝藻或水质恶化后倒藻,出现死亡;或亚硝酸盐、硫化氢中毒引起死亡等。但一时没有造成死亡和病症的慢性中毒,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鱼类肝肿大、腹水,对虾肝萎缩,厌食、痴呆等,一直到出现死亡才受到关注。但往往为时已晚,因为出现零星死亡时,整个池塘的养殖动物都已经慢性中毒、体质明显下降、生理紊乱、肝胰受损严重。不用药则已,一用药死亡更加严重。因为用药加重了动物肝胰的负担,无疑是“雪上加霜”,毒上加毒。近几年的养殖中,出现的病害很多与慢性中毒有关,因为都是肝脏出现问题。有些肝脏出现障碍,再继发病毒病和细菌病,几乎无计可施。即便是平常容易处理的疾病,也显得束手无策,或者损失较大。

  针对养殖池塘的慢性中毒,笔者根据经验,提出以下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1)水源处理,定期解毒。环境污染,已是共识。对于不同的水源要辨明,有些水源可以直接用于养殖,有些水源需经过处理后用于养殖,有些水源根本就不适合养殖。对于受污染的水源,要经过严格处理后方可使用。使用前使用氧化性消毒剂彻底消毒,经沉淀后,再用绿威宝等络合剂络合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消毒剂残留,解毒后用微生物制剂(益生健、活菌王)和水体营养剂(氨基酸活藻素、藻动力等)恢复原水体的微生态平衡,通过菌藻的作用,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和降解池中残留的有毒物质如亚硝酸盐、组胺、亚硝胺、硫化氢等,为养殖动物提供无毒的舒适的栖息环境。

  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绿威宝、池底解毒丹、高稳C和葡萄糖等解毒产品,消除或缓解养殖动物慢性中毒现象,增强养殖动物活力。尤其在水变、倒藻和进水后,需要适当解毒。

  (2)氧化水体。随之池塘有机质的日益增加,微生物的分解导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当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的到一定值时,水体溶解物质的存在状态出现变化,引起生态自净能力和解毒能力下降,有毒物质逐渐积累,而且很多有毒物质都有还原性。所以定期使用氧化剂如福地安、爽水灵,可以氧化有毒物质,保持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池塘自净力和提高池塘生态解毒能力。

  (3)活化水质,稳定藻相,防止倒藻。养殖水质的稳定,有赖于水体的藻相、菌相的平衡。藻相和菌相的种群变化和数量的大起大落,都会引起大量死藻、死菌,而死藻和死菌的降解中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当水体有机质过多,溶解氧低时,分解产物呈有毒的吲哚、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引起养殖动物中毒。定期用益生健、黑金神等微生态制剂稳定藻相,保持藻类活力,在藻相和菌相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上保持良性的动态平衡,使水生态良性循环和水质指标稳定。

  (4)降解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的根源。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毒素、微生物毒素,甚至藻类毒素都与底质有关,池底是池塘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水层。因此,处理池塘有毒物质的关键之一就是底质的改良。施用活菌类底质改良剂分解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和病原菌繁殖的根源,保持水环境持续健康。

  (5)及时处理出现的有毒藻类(如蓝藻、裸藻、甲藻、三毛金藻等)和有害微生物(弧菌),消除隐患。当池塘出现有害藻类的初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方法或化学方法将有害藻类抑制。用氧化剂(美之源)氧化水体,补充水体微量元素,促进水体有益藻类繁殖。再用复合芽孢杆菌(益生健)优化菌相和藻相的种群结构,抑制有害藻类,达到预防有害藻类过度繁殖的目的。定期用TCBS培养弧菌,监控弧菌的数量,当弧菌数量超过1000个/ml水时,及时用蛭弧菌(噬菌皇)或消毒剂泼洒。

  (6)慎用刺激性大、副作用大的消毒药、杀虫药;不依赖内服抗生素预防疾病。消毒、杀虫的同时,破坏水体生态环境,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解毒能力减弱,同时不少消毒剂和杀虫剂都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要慎用。

  (7)长期用乳酸菌、多维、高稳C拌料,定期用护肝产品拌料投喂,保护肝脏和肠胃。在养殖环境中,鳃丝和体表是有毒物质侵害机体的第一道屏障,维生素类营养物对鳃和皮肤保健和促进损伤修复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用多维、高稳C泼洒或拌料投喂。肠胃是有毒物质侵害机体的第二道屏障,保障肠胃健康至关重要。用促长大泡王、强效促长剂等富含乳酸菌、酵母菌的微生物制剂和维生素拌料,使有益微生物在消化道定植,形成微生态屏障,有效阻止有毒物质侵害和有效降解有毒物质。肝脏是动物解毒的中心,基本上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经过肝肾来解毒,肝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解毒能力。所以必须定期使用护肝产品如保肝促长素等拌料投喂,保持肝脏健康。

  海南正强超越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郑德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