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共生”技术要点总结

  水稻插秧尽可能的人工插秧,撒播不利于鳖的活动,水稻杀虫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施用对鳖生长没有影响的复合生物肥。

  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勤看、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响应湖北省提出的“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新理念,进一步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转变水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挖掘水产业新的增长点。2011年至2012年,在湖北省水产推广技术中心的支持下,京山县开展了“稻鳖共生”试验示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稻田准备工作

  (一)稻田改造工程

  养鳖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水体无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没、保水性能好的一季熟中稻田。田块最好为壤质土,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田块周边环境安静,进出水方便,交通便利,面积以5-10亩为宜。

  苗种放养前,稻田需进行改造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开挖田间环沟,加高加宽田埂,建立防逃设施和完善进、排水系统。

  1、开挖田间环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供鳖活动、避暑、避旱和觅食的环形沟,环形沟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6%-9%,要求沟宽1.5-2.0米,沟深0.8-1.0米。

  2、加高加宽田埂。结合环沟开挖工程,用挖沟的泥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加高加宽时,泥土要打紧夯实,确保堤埂不裂、不跨、不漏水,以增强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改造后的田埂,要求高度1米以上(指高出水田平面),埂面宽不少于1.5米,池堤坡度比为1∶3。

  3、建立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可使用网片、石棉瓦和硬质钙塑板等材料建造,其设置方法为:先用高1.2-1.5米的密眼网布围住稻田四周,在网布内侧距网顶端10厘米处再缝上一条宽25-30厘米的硬质塑料薄膜,或将高55厘米的石棉瓦或硬质钙塑板埋入田埂泥土中15-20厘米,然后每隔80-100厘米处用一木桩固定,注意稻田四角转弯处要做成弧形,以防止鳖沿夹角攀爬外逃,池周围的防逃墙内留宽0.5米以上的空地供鳖晒背和休息。与此同时,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以防鳖逃逸。

  4、完善进、排水系统。稻田应建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以保证使稻田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没。进、排水系统建设要结合开挖环沟综合考虑,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二)环沟消毒

  环沟挖成后,在苗种投放前10-15天,每亩环沟面积用生石灰50-75公斤进行消毒,以杀灭环沟内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饵料鱼、鳖的疾病发生。

  (三)投放螺蛳和投放有益生物

  螺蛳投放时间一般在4月份,每亩投放活螺蛳100-150公斤。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公斤/平方米)、田螺(投8-10个/平方米),河蚌(放3-4个/平方米)等。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和鳖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投放饵料鱼

  稻田工程完工后,即可投放小龙虾苗种作为饵料鱼。投放的小龙虾苗种一方面可以作为鲜活饵料供鳖食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养成的成虾进行市场销售,增加收入。虾种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份,投放从市场上直接收购或人工野外捕捉的幼虾,规格一般为200-400只/公斤,投放虾种75-100公斤/亩。

  二、鳖种的投放

  (一)鳖种的选择

  鳖种一般选择专业龟鳖苗种繁育场生产的中华鳖为宜(经过土池养殖一年的鳖种),放养规格在250-500克/只之间,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年龄相同、无病害发生。

  (二)鳖种的投放时间及放养密度

  鳖种投放时间应在秧苗移栽后的5月中下旬的晴天进行,放养密度控制在100只/亩以内。为了控制水质,还可以在环沟放养少量大规格的鲢鱼。

  三、饵料投喂

  鳖为杂食性动物,常用的饲料来源很广,一般可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三大类。为了提高鳖的品质,所投喂的饲料以新鲜淡水鱼为主。

  鳖种入池后即可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总重的3%-6%,每天投喂1-2次,具体的投喂量视水温、天气、活饵(螺蛳、小龙虾)等情况而定,坚持“四定”投喂原则。养殖过程中一般不选用配合饲料,禁止使用激素类添加剂和有残留的药物。

  四、水稻栽培

  (一)水稻品种选择

  养鳖稻田一般只种一季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目前常用的品种有汕优系列、协优系列等。

  (二)稻田整理

  水稻田的整理可按平时水稻田间整理方法进行,最好选用机械耕作,尽可能的缩短整理时间,减少田间整理操作时对环沟水质的影响。

  (三)秧苗移植

  秧苗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鳖稻田宜提早10天左右。无论是采用抛秧法还是常规栽秧,都要充分发挥宽行稀植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以30厘米×15厘米为宜,以确保鳖的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五、田间管理

  (一)水位控制

  稻田水位控制基本原则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环沟为保障,确保不伤鳖。具体为:3-4月份,饵料鱼(小龙虾)、螺蛳投放后,稻田水温已基本稳定在20℃以上,为使稻田内水温始终稳定在20-30℃,以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避免提前硬壳老化,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5月份,为了方便耕作及插秧,可将稻田裸露出水面进行耕作,插秧时可将水位提高到10厘米左右;鳖种投放后根据稻田生长和鳖的生长需求,可逐步增减水位。

  (二)日常管理

  1、查鳖的吃食情况、查防逃、查防逃设施、查水质、查病害等。

  2、勤巡塘、勤做清洁卫生工作、勤换水、勤记录。3、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生物等。

  六、试验结果

  经过近2年的养殖试验,7亩试验田亩产出中华鳖750公斤,小龙虾520公斤,水稻9350公斤,共计收入为12.42万元。除去成本苗种1615元,饲料20130元,药物700元,基地建设7500元,纯收入为70321元,亩平均收入10045.9元,年亩平收入5022.9元。较同期种双季稻的收入高2倍。

  七、讨论与小结

  1、加强防逃防盗管理,中华鳖属肉食性动物,一定要给予充足的食物,防止其逃逸;其次中华鳖属经济价值较高的名特优水产品,防逃墙、防盗网的安装一定要科学合理。

  2、水稻插秧尽可能的人工插秧,撒播不利于鳖的活动,水稻杀虫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施用对鳖生长没有影响的复合生物肥。

  3、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勤看、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湖北京山县水产局 涂爱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