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发行制度,资信评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23 14:02
【摘要】企业债券作为三大基本证券之一,本应处于主体证券的地位,但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债券的发展速度相比其他两者还较慢,其市场份额也有所减少,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分五个部分,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企业债券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 融资渠道 发行制度 资信评级
一、企业债券的基本情况
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公开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发行期限选择范围较大,但至少在1年以上,一般在3年以上,以5~10年居多,目前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期限最长的为30年。从权益方面考虑,企业债券为债务性融资工具,属于企业负债(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从期限上看,由于企业债券期限至少在一年以上,故属于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属资本市场(非货币市场)融资行为。
发行企业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主承销商,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上为发行企业债券必须聘请的四种中介机构,其中,主承销商包括有资质的证券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目前,企业债券主要发行模式包括:无担保信用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第三方担保债券,其中无担保信用债券对企业实力及信誉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资质,实际发行中以资产抵押及第三方担保方式发行较多,尤其是以第三方担保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发行企业债券最多。
二、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益处
首先,发行企业债券能帮助企业拓宽其融资渠道、扩大其融资规模,增强其融资能力。其次,企业债券是一种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改善企业债务结构、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可使各种形式债务融资相互补充、期限结构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发挥债务融资在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的作用。第三,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企业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较广,可以有效满足企业中长期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第四,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在金融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发行企业债券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宣传公司品牌,更加增强了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发行企业债券不仅是企业的一次融资行为,也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公司品牌的良好机会。第五,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便是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并且间接地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和经验,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
(一)企业债券发行总量成上涨趋势
由于近些年国家陆续调整了一些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为190支,发行总量为4252.33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270.42%和79.66%,2009年的规模和期数都是创历史新高。2010年,累计发行发行企业债券为182支,发行总量为30627.03亿元,是企业债券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年。
(二)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
企业债券发行的主体从传统的铁道部、国家电网等大型中央企业向地方企业扩散。截至2008年末,地方债占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28.9%,2009年末上升到52.3%,2010年为54.5%,前几年企业债券的年涨幅都都到达了20%左右。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债超过了传统的中央债成为企业债券中的主要品种,企业债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地方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
(三)企业债券品种多样化
2010年8月27日,我国发行了第一只市政项目建设债券。市政项目建设债券是在近年来核准的城投债的基础上,根据该类债券用于市政建设特点有选择推出的,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将起到促进作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国又相继退出了其他品种的企业债券,为企业债券市场在中国的发展铺垫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也为各个发行企业寻找到了更好的融资渠道。
(四)企业债券成为重要的投资工具
在所有这些年来,中国的债券市场交易量逐渐超越股票市场。2010年,股票市场只有54万亿元,而在债券市场交易量已达到63万亿元,从结构上看,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投资者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比债券保险范围的低得多,资金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如保险的规定,提高了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新产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以上的分析,主要的投资者可以扩大企业债券的投资全球化和市场利率的进程,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债券市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债券市场和债券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债券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现存问题
(一)我国企业债券与其他债券以及股票相比,发行规模偏小
在我国,近几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债券市场的发展,比较长期国债,金融债券还比较慢的。就债券的发行规模问题而言,债券的不同品种的分布是不合理的。而是中央银行的债券,国债和政策的这些传统的性质的金融债券的公司债券发行的占了市场大部分份额,所以企业债相对较低。
我国企业债券与股票市场的发行规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事实上,相比之下,资金和证券市场的公平性,企业债券具有融资成本低,控制的资金不被稀释的唯一优势。根据理论,企业的融资偏好,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发行债券,最后是股权融资。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发行公司债是远比发行股票有市场的。在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发行的初期,其规模是赶不上企业债券市场的。但随着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将逐渐偏离了企业债券而转向股票市场。
(二)我国企业债券的融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是中央政府部门传统的机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债券,真正的发行主体为企业的债券是属于少部分的,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更是罕见的。
因此,由于这些原因,公共部门和公有制经济之间,和之间的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严重不平等的存在,于获得融资债券发行方面。在“债务的名称,公司债券”的各种类型的行业垄断占据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优越,在市场上发行债券实际渗透市场。大型国有企业、地方的投资和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这一融资渠道来弥补资金不足,减少了企业、民营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交易的真正机会,中小企业的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基本上没有公平竞争。因此真的有效率的企业债券市场也就难以形成,资金分配的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
(三)我国对企业债券发行的管制过于严格
政府通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严格控制,对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来说是滞后的一位重要因素。自1987年《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利率和信贷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的建设项目筹集资金,国家是其本质。2008年,对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品种人民银行原有的部分,发行前是要进行注册才能进一步核准通过的。对同业拆借市场实现注册制度,初步实现了债券的过渡部分中国品种由审批制向登记制度,这也是近年来中、短期融资券为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年,在企业债券发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预先批准,后核准发行,采用的两个环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环节的问题:“链接直接批准出版的简化,但公司债券人存在繁琐和严格的审批程序。”
(四)我国尚未健全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债券评级不同的利率,发行公司债务必须不同,从而影响融资成本。债务评级应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者还可以根据情况偿付信用评级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资信情况,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债券的利率管制,信用评级的融资成本影响有限。评级机构评级给出结论可靠性低,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债券的风险,很难识别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同时,中国的资信评估机构虽然很多,但信誉不足,存在以低于合理成本的价格进行恶性竞争、向评级对象保证评级级别等不正当行为。这一系列原因都造成了我国的企业债券资信评级体系不合理,不能发挥其市场投资指标的真正作用,所以,只有在努力完善这一体系的前提下,才能让企业债券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发展。
五、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国应当采取的一些对策
若想让我国的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首先,应该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那就需要进一步改革企业债券发行制度,降低发债门槛。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更多的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而且也让这些投资者和融资者们对市场有了更多的信心,也便于企业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债券市场也才能发挥其直接融资的功能。
其次,便应该是多元化其发行主体。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化,同时也加快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但是企业债券的发展速度明显偏慢。这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对投资品种多样化的要求。若适当扩大发债主体的范围,不单能满足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也可以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再次,应该改革发行方式,由核准制逐步转向注册制。想要大力发展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就必须首先改变现有的债券发行制度,由目前的核准制转向注册制。核准制采用的仍是实质性管理的原则,凡符合发债标准的债券可获得批准,但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批准。然而企业转向注册制以后,企业的发行是由市场而定的,只要存在市场需求,企业就可以随时发行债券。由市场对企业债券的风险、价值进行客观的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债券,实现了用市场规律来验证债券价值的功能。建议企业债券发行逐步向注册制过渡,把企业债券能否发行、发行多少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从真正意义上建立市场化的债券发行体制。
最后,要完善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制度,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建立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信用和信用管理体系,是企业债券能否得到发展的一个关键。资信评估机构应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投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问题,并逐一的解决他们的时候,事情就慢慢的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当克服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弊端后,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户晗.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2]胡志成.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比较分析[J].企业与银行,2010,(9).
[3]赵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2005,(12).
[4]温彬,张友先,汪川.我国债券市场分割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
作者 袁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