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昱鲲·三世同堂的心理学意义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保姆,拉家常
  • 发布时间:2014-09-03 12:16

  赵昱鲲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亲传弟子,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著有《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译有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家有一个2岁半男孩,正在学做幸福爸爸。

  上一期谈到“如果没有村庄,就为你孩子自己建一个”,那主要是为他找玩伴。建村庄其实还有重要的另一面,就是找家人。

  早有研究发现,孤儿院里的孩子,虽然营养不差、玩伴也多,但智力、情商的发展,平均来说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生长环境里缺乏爱。一个被家人环绕的孩子,能时刻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而且是来自不同人的爱,这有利于培养出他的安全心理,对别人会比较信任、乐于交流,也更加敢于去探索世界、增加智力。

  显然,我不可能把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请到我家来住下,更不用说,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这么多年,姑、姨也快成了历史名词。但是,至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都还是有的,而且请他们过来,也是现实可行的。

  当我的外国朋友们听说我们请老人来帮我们带小孩时,一个个都大惊失色,因为在老外的观念里,我们成年之后,就跟父母差不多算是脱离了关系,偶尔互相探望可以,但如果长期带小孩,那是需要给老人付工资的。因为老人本来可以用这些时间、精力去潇洒度过晚年的呀。

  而我们的主要考虑是:

  安全和爱心 不靠谱保姆的报道时有耳闻。虽然我们理智上知道那只属于极少数人,但我们可不想拿自己孩子去冒险。更不用说,她们对孩子的爱心,又怎么可能比得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

  中国老人对孙子辈的喜爱和眷恋,是外国人远远不及的 他们退休后虽然能找到一些兴趣活动,但据我的观察,什么活动带来的欢乐都不及带孩子。当他们与孩子在一起时,老人是更幸福的。

  这也是一个难得的让我们与老人重新沟通、建立关系的机会 自从上大学以后,我们和父母的联系就日渐疏远。平时我们叫老人来,他们也不来,说是怕给我们增加负担。现在有了带孩子这个名义,他们终于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来了,我们又可以经常在一起拉家常。跟父母的话题变多了,心中的感恩也多得多。

  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让老人劳累,更加要小心处理婆媳等新的关系。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让父母来帮助带小孩,可以让孩子的生长环境更有爱。

  文|赵昱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