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早教的核心价值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早教,尊重
  • 发布时间:2014-09-03 12:31

  早教机构创始人贾军 贾军是东方爱婴早教机构的创始人、总经理。她带领的东方爱婴已有15年历程,在全国拥有500多家早教中心,是中国早期教育的知名品牌。

  贾军最早将美国PAT国际中心(Parentsas Teachersnational Center)的家庭支持和辅导计划及拉玛泽国际组织的分娩课程引入中国,她本人也获得了拉玛泽国际认证分娩导师(LCCE)和PAT国际认证爱婴导师(Parent Educator)资格。

  早教产品研发者姜巍 姜巍是宝宝树网站的产品总监、早教产品米卡天地的总经理。

  姜巍带领“米卡”编辑团队,负责该产品从内容策划、产品制作到渠道销售、线上销售、呼叫中心、物流仓储、数据系统的全方位运营推广,同时担任宝宝树网站的产品(含手机APP)总监。

  最好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什么?

  从最初的课程式的早教,到风行多年的闪卡式早教,甚至在孕期就开始的小莫扎特培养计划……这些都是早期教育所必需的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什么是真正需要的早教?

  今天的两位嘉宾,一位来自中国最早期的早教机构,另一位来自新媒体育儿领域。作为从业者与见证者,同时也作为两位母亲,她们对于早期教育是如何看待与理解的呢?

  早期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早教要把家庭拉进来,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态圈。”

  东方爱婴早教机构创始人贾军

  我从事早期教育已有15年的历程,经历了“早教”从很少人知晓,到现在很多人知道、一部分家庭接受的整个过程。直到15年后的今天,真正理解“早教”的价值与意义和真正接受早教的人群事实上还是少数,这是整体的特点。回顾这些年的发展,我认为“早教”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越来越“早”:最初的早教基本是从孩子1岁多开始,现在早至孕期就开始。

  ●明显的多元化发展:音乐、美术、运动、阅读……课程领域大大增加。

  ●早教中心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豪华,但是水准参差不齐。

  ●大亲子的概念形成:在早期教育中,父亲的参与度开始有所增加,而祖辈的养育态度正在早教中呈现良性转变。就我个人而言,最早我认为早教的主体就是孩子,早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而现在我认为,早教其实更像一个生态圈,教育的主体应该包括孩子和他的主要养育人(父母、祖父母、保姆)。

  这是因为,育儿本来就是一门系统科学,早教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生态圈,就需要把整个家庭拉进来。在早教中心上课听讲互动还不够,还应该在家庭内将早教系统再继续,为孩子与家庭创造更多的互动体验机会。“早教的未来将是多元组合的服务网络。”

  宝宝树网站产品总监姜巍

  一开始我也认为“早教”就是面向孩子的。我也带孩子上过早教中心的课程,在陪伴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始料未及的是我自己获益良多,收获了很多和孩子玩的好点子。在自身经历和研究早教行业的发展中,我才慢慢坚定了早期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家长。

  而作为早教新媒体从业者,我们最初是想搭建一个记录与分享的平台,妈妈们在网络上记录孩子的成长,需求问题可以得到解答。慢慢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圈子的概念开始在网络中盛行,家庭与家庭的分享开始成为育儿网站极具价值与活跃性的内容。至于早教的未来,我相信早教机构、互联网与新媒体,在未来将多元组合,形成一张触及面更广更深的网,惠及更多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

  早期教育的本质

  “早期教育是做减法的教育。”

  东方爱婴早教机构创始人贾军

  我不喜欢“大脑开发、潜能开发”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早期教育是一个做减法的教育。“减法”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只要是符合孩子的需求就“刚刚好”,不必随波逐流,流行什么就学什么。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天赋,这个天赋表现的形态在各个年龄段是不一样的,需要通过早期教育的引领,帮助父母去激发,最终成就属于孩子自己的能力。

  “只有父母才知道什么是适合孩子的早期教育。”

  宝宝树网站产品总监姜巍

  教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也经常会有不同的反应与结果。所以,什么样的早期教育能够为自己孩子的发展带来助益?只有父母能够掌握。

  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去了解和学习。对于孩子,尤其是0~3岁的孩子而言,父母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对亲子教育的投入,是影响孩子早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父母提升自己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认知,能够给孩子更多的帮助。

  早期教育的误区

  “对早教的误解多年来一直存在。”

  东方爱婴早教机构创始人贾军

  虽然早期教育在发展认知与接受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早教”的很多核心误区依然存在。最突出的是如下几点:

  ●早教中心就找个地方给孩子玩。所以环境好就行,对于早教内容的关注反而居于次席。

  ●早教是孩子的事儿。把孩子往早教中心一放就万事大吉了。

  ●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事实上,教育本身是慢活,人生是长跑,应该充分尊重教育的后显性。“早教机构夸大化营销加重了人们对早教的误解。”

  宝宝树网站产品总监姜巍

  刚刚贾老师所说的“早教就是让孩子玩”是一种普遍的心态。还有一种父母心态是,一旦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那就得什么都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多、什么都应该会一点。而真正的早期教育不是单纯的认知与才艺的培养,而是应该落实在孩子智商、情商、生活能力与经验的方方面面。

  另外,从我自己以及与妈妈网友的接触中,对于早教中心有这样两种认知:一是早教中心对于自身课程的夸大化推销,比如早期智能开发、儿童敏感期的捕捉、大运动能力锻炼等,妖魔化了早教中心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二是将孩子交给早教中心就万事大吉,事不关己。

  早教的选择与信息辨别

  “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东方爱婴早教机构创始人贾军

  现在国内外早教机构集聚一堂,特色、水平、资质也是良莠不齐。如何选择早教机构?我建议:

  ●看品牌。在商业竞争与经济社会的大浪淘沙下,能够生存并不断焕发出生机的品牌一定有它生存的独特价值与文化积淀。

  ●亲身体会。不只听取销售人员对于早教机构理念的介绍,更要去了解理念的落实。比如,你可以请老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来阐述,她们所宣扬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同时,多留心观察孩子在早教机构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与心理状态。

  ●听取周边已经就学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最后选择的决定权一定要回归自身,切忌从众心理。因为早教的基础是尊重孩子,要从自己孩子的需求与特点出发进行选择与比较。

  “父母们的互相帮助是信息净化的有效方式。”

  宝宝树网站产品总监姜巍

  想要拥有甄别早教信息的能力,除了自身需要学习、了解基本的育儿常识以外,父母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在置身信息的浩海而不被淹没。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社区或者手机的移动终端软件这些便捷的方式找到和别的父母的沟通平台。在这些平等、友好的交流中,父母也是“专家”,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一个信息可以多方面比证,人人皆可用最有效的方式寻找到对自己最有益的早教信息。

  文|达西 统筹、编辑|申艳 摄影|刘洪 化妆|惠子形象妆苑 美编|王德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