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互联网时代》 浅谈传统企业转型之路

  • 来源:客户世界
  • 关键字:互联网时代
  • 发布时间:2014-10-21 12:25

  在提笔之前,我原本想写一篇关于呼叫中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的文章,后来发现呼叫中心这个课题偏小,写起来很有局限性。在央视播出《互联网时代》这一大型纪录片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部纪录片并不能回答所有人心中的问题,但是引发思考比给出答案更为重要,所以,今天请跟随笔者一起,走近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这个话题。

  互联网时代:来势汹汹

  当人们还迷恋着农耕时代的宁静,蒸汽机的轰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了远古的寂静;当火车的轰鸣响彻宁静的大地,悄无声息的电磁波早已经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气时代如排山倒海之势向人类袭来……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必然引起生产力的极大进步,每一次时代变革总是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互联网时代》让我们理性地认识到: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它将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柯达, 世界最大的彩色复印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数码技术的公司,因为担心数码技术推出以后其胶卷产业会受到打击,所以捂着,结果倒闭了;诺基亚,世界最大的手机公司,也是苹果采用的触摸屏技术的发明人,被微软收购后,现在的诺基亚只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了;黑莓,曾经在奥巴马上台的时候风光一时,但是在触摸屏技术的冲击下,黑莓的市值从600亿到40亿,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太多的公司,从顶峰到死亡,仅仅是几年时间。

  国内情况又如何呢?号称中国最大电器零售商的苏宁电器,其实体店业务自从2009年开始就不温不火;至于国美,不少人已经从昔日的辉煌中读出英雄迟暮的落寞;百度地图抢了车载导航的饭碗;腾讯微信动了中国移动、电信与联通的奶酪;PPTV、乐视都在大幅度侵占着原来电视产业电视台的业务;上海大众的调度呼叫中心今年被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把他们的业务抢得精光……

  上面提到的这些都已成为过去,这样的过去如今仍在继续,无数个屌丝逆袭、白手起家、新手跨界的快速致富故事在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噼里啪啦地爆出,卖煎饼就能卖个几百万的流水,卖情趣用品能拉来风投,淘宝网的小老板生活滋润……很多人恍惚了,我们似乎又回到了1978年那个市场破冰的时代,万物肆意成长,一切锐不可挡。

  传统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

  就像《互联网时代》影片里介绍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高层领导开始意识到互联网与企业所做的事情不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未来商业世界中,互联网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

  当小米、华为、中兴等企业纷纷通过互联网销售手机;当阿里巴巴支付宝通过“余额宝”开始干起金融生意;当TCL与爱奇艺合作推出互联网电视;当特斯拉轿车因为互联网而走红全球;当苏宁从一家传统的家电连锁要向互联网公司转型……这一切都让我们惊叹这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互联网正在改造传统产业!

  有观点认为: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今天不是你想不想往互联网转型的问题,而是你的用户已经不在你原有的渠道体系了,用原来的旧思维旧方式已经找不到用户了,倒逼传统企业转型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的用户。

  转型之路: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企业转型大环境下赋予企业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一种崭新的营销方式,一种迎接产业变革的方法论。针对传统企业转型,笔者拟从营销、产品、管理这三个维度进行讨论和总结传统企业的变革之道。

  1、营销的本质:用户思维与粉丝经济

  用户思维,其要点在于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核心”。作为厂商,必须从全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树起“以用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懂得用户,才能生产出迎合其需求的产品。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是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例如05年超女的成功在于迎合了大众民主的社会参与意识,更重要的在于对后现代新型偶像的崇拜心理;再如毛主席当年的革命胜利也正是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屌丝代表--广大工农兄弟“打土豪、分田地”的需求。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电影《小时代》评分不到5分,但正因为拥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2、3》才创造出数亿票房的神话。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情感成分,即便有缺陷的产品也会受到追捧。同理,任何新品牌的崛起一定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戳中了代表未来一代的精神诉求,并以这个点为中心完成从亚文化市场到大众市场的跨越。了解你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时代的客户环境,这才是成功营销的本质。

  2、产品的革命:简约、极致和颠覆

  简约,大家很好理解,苹果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简洁的外观、简化的流程。大道至简,越简单的设计越容易传播,Google和baidu的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越是简约,越能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眼球。

  极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超出用户的预期。针对用户的产品得抓住用户的“痛点”,因为需求要抓得准。服务的极致,可以去看看海底捞的成功案例。

  颠覆的要义,在于跨界。在互联网时代,不需要太多专业,但凡搞这些东西的都不一定是这个专业的。他们横空出世,翻一下中国近年的商业志,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都不在名册上,他们都不是名见经传的商业人物,都是“跨界而来的强盗”,但就是这些“强盗”,如今却成为商界的翘楚。

  传统企业产品上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于已有技术的优化,不是来自同重量级产品的竞争,虽然你的公司一直在往上走,但具有破坏力的东西却在另一面悄然盛开,这里才是革命的发源地。

  3、管理的突破:适时而变

  在以往的时代,企业管理者站在管理金字塔的最高处,企业变革的指令在发布后会一层层贯彻下去。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中的底层员工成为接触市场一线最早的人,管理者却成为企业中最后一个感触市场变化的人。正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所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模式都不奏效了,现在必须去打造新的。”在转型大潮下,技术的创新不是问题,商业模式也足够重要到时时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唯有管理,其实很重要,却往往被大家忽视。

  在网络新经济下,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界限,用户和企业之间有了交流和互动的机制。信息渠道的网络化带来用户需求的瞬息万变,使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有了强大的动力,导致网络新经济变化的周期缩短、速度加快。无论是要适应“变化周期短、速度快”的网络新经济特点,还是要满足“客户需求个性化”的根本要求,企业都必须不断加快其推出新技术、新产品的速度,这种高投入、高速度也对传统的规范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企业必须紧紧跟踪市场需求和最先进技术,为此企业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向高速运转、灵活反应、团队作业、扁平结构的方向转变,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兼具一定灵活性的企业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进入中国二十年有余,以“追随者”姿态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如今已是互联网巨浪中的弄潮儿。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无数的机遇和产业机会,小米的奇迹虽然空前,但不绝后,用好互联网思维,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迅速崛起。传统企业要想赢得未来,一定要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整个企业经营的逻辑之中。互联网的时代是大变革的时代,意味着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

  母质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