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驾驶的未来愿景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奔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5 14:21
今年62岁的戴姆勒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CEO迪特尔·蔡澈对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全自动驾驶并不是梦幻,而是即将成真的现实。
蔡澈先生,您今早是怎么来上班的?
司机送我过来的,不是坐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您的司机何时会失业?
我希望永远不会。但是仅仅几年后汽车就完全可以自由前行了。这个过程是一步一步的,最初可能是汽车自己开出车库或是从公司大门行驶到办公楼前。这一切我们都会在接下来几年经历到。
什么时候汽车能实现全自动驾驶?
接下来10年内就可以实现了。
只是豪华轿车还是包括普通小车?
革新总是最先出现在高档车型上,但是如今从高档车普及到其他车型的过程比以往快得多了。
这意味着,到2030年,就连普通人买得起的汽车也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是的,肯定。大部分高档车都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技术水平。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导航,需要照下周围环境图像的摄影机和传感器。我们还需要能够诠释这些图片的高效的计算机和算法。所有这些技术的成本都不再是推行自动驾驶汽车的巨大阻碍了。
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汽车自动驾驶时打盹了?
我很确定,将来司机可以不用参与到驾驶中去,尽管自动驾驶汽车的任务比自动驾驶火车或是飞机更难,更难事先确定路线,也更易发生意外情况。实际上今天的飞行员和火车司机的工作基本上就只是监控而不是驾驶了,但是对于汽车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会引发法律和道德伦理上的纠纷。
例如发生事故时如何归责?
现在,在任何情况下,司机都要对他的汽车负责。而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事故首先是汽车生产商的责任。即使我们能避免100起事故中的99起,那逃不掉的1起也会是个巨大的问题。
那时人们就会说“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撞死了人!”
这与是不是奔驰汽车无关,而是一个关乎所有人的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这项新技术,必须对我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达成共识。一个100%安全的体系是不存在的。
作为生产商,发生事故后您会被拘禁吗?
当司机不需要对汽车的前进过程费心时,建立起自动驾驶体系的人就是责任人。这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事故都应归责于生产商。我们需要证明的是,我们按照技术标准采取了一切预防措施。
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后,事故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们的理想是无事故驾驶。在下个10年中,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迈进一大步。在正常的街道和交通条件下,这个过程甚至可能更快。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黑暗和冰雪等糟糕天气,或是其他情况。
无事故驾驶,这真是个美好的梦想。
如果我们能用自动驾驶显著减少事故死亡人数——如今这个数字是全球每年100多万人,那么这真的是个巨大的成功。但是尽管如此,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最初几年,社会必须为此制定规则。
比如说怎样的规则呢?
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前由人做出的决定,现在由程序算法做出了。我给您举个例子:有可能汽车在一个障碍物面前不会再刹车,例如跑过街道的孩子。汽车必须做出决定:我是直着开过去,还是向左或向右偏。也许左边是一个戴着头盔的摩托车手,右边是个没戴头盔的自行车手。如果从纯粹理性的角度考虑,汽车应该选择摩托车手的方向,因为他被保护得更好。但是这却意味着,他因戴了头盔而受罚,没戴头盔的人却因此得福。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那些人类每天凭直觉做出的无意识本能判断,这时候却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如果某个程序员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想想真是可怕呀!
没有一个程序员能在他的显示屏前决定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建立起全社会达成一致的规则,一种机器人伦理,而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比发展相关技术可能需时更长。
一直都是自己操纵方向盘的人要如何有勇气坐上机器人汽车?
信任建立在正面经历的基础上。在我们的试验中,大部分参与者最初都抗拒自动驾驶汽车。而在他们坐进一辆模拟汽车里后,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它,甚至还为之兴奋。
这些只是试验。
自动驾驶汽车的优势将非常具有说服力。人类目前最宝贵的是空间和时间,人数越多,个人空间就越宝贵。大部分人感觉在私家车中比在公共交通工具中更舒适,而现在,我们还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车里的时间,用来工作、休息或获取信息,这就非常有价值。
您对此充满热情。
虽然现在听起来还有些夸夸其谈,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将自动驾驶比拟从马车到机动车的飞跃。这一新技术会对社会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自卡尔·本茨发明汽车以来,汽车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驾驶这一过程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仍未有过。
您自己试开过这样一辆车吗?
是的,当然。当我在测试路段故意迎向对面车流,而汽车总能自动避开时,我不禁肾上腺素飙升。这也让我对这种体系的极限能力产生了信任。因此,我可以非常放松地坐在后座,任汽车自动前行。
如今我们在德国的道路上就能迎面碰上一辆梅赛德斯-奔驰测试车吗?
如今,依据规范国际道路交通的《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修正案,只要司机可以随时干预汽车前进过程,就可实现测试目的之外的部分自动驾驶,但全自动驾驶仍不被允许。我们希望能获得相关许可。我们很愿意在德国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在现实世界,而不只是在隔离的测试场。目前这只在美国通行。
您和政治家们谈过这事吗?
是的,我们希望柏林方面为此亮绿灯。我们不应该出于太过分的安全考虑过度限制一个国家的革新。
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时需要和目前不同的街道吗?
以前我们以为,我们必须为自动驾驶车辆建造新的基础设施。现在我们认为,它们可以在现有交通环境中前行。汽车观察自己的周围情况,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并对此做出反应。
我们接下来可能会在哪里遇到机器人汽车?
这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不久载重汽车就可以自动加载和卸下货物,在驶出货场时才需要一名司机上车。接下来,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驾驶,载重汽车司机可以在车上完成文书工作。高速公路是最容易的,因为不可预料的突发状况最少。对于小车来说,停车是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停车场前下车后,汽车能独自寻找到空车位,那就太棒了。
将来我们如何分辨出,在街上遇见的是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如今我们正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汽车应该能够和它们的周围环境进行交流。今年1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我们展出的一辆新型研究用汽车前部就有一块很大的LED电子显示屏,可以展示它想向左还是向右行驶,是否辨认出了某个行人。机器人汽车透露出自己的意图,使得周围环境能够适应它,这非常重要。汽车内部空间亦如是:坐在车里的人如果看到车窗玻璃上显现的信息,知道汽车正在做什么,如何辨认它周围的环境,也会觉得更加放心。
所以汽车可以和行人对话?
我们当然不能在显示屏上长篇大论,语言最好是英语,而且必须是能直观理解的符号。
自动驾驶汽车前进的动力会是什么呢?电力?
不管是人开车还是汽车自动驾驶,我们的目标都是零废气排放。我们将用电动机驱动汽车前行,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过渡期很漫长。自动驾驶的载重汽车是否也能实现电动,今天我还无法下个定论。可以预见的是,能量将主要储存在电池中。
您认为电池性能会变得更好?
和5年前不同,如今我相信,在实现合理的重量和更加可承受的成本的前提下,接下来10年电池的续航里程可达到400-500公里,也就是说是如今的两倍。
未来的汽车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的测试汽车内部是休息室的风格,车主既可和汽车(通过手势和接触操纵),也可和其他人实现最大程度的交流,可以开视频会议,也可以在投影屏上看电影。
我们还能自己操纵汽车吗?
自动驾驶汽车也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但是我也可以背对这些仪器而坐,自由消遣。
那么我们将迎来一个美好而全新的汽车世界!利用新技术,您还能在将来搜集到车主的很多信息。这样梅赛德斯-奔驰会和谷歌一样成为“信息怪兽”吗?
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服务。关键是,我们不会把这些信息用于商业用途。顾客可以自主决定,他想给我们哪方面的信息。我们告诉他,他会因此获得哪些附加价值。梅赛德斯-奔驰在安全性能上声誉良好。对我们来说,数据安全和汽车安全同样重要。
数据是时代的珍宝,而您绝不用它做生意?
这不是我们的商业目的,我们是生产汽车的。可能我们会参考匿名的行驶数据来更好地调控交通,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出售顾客的信息,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
您会为可能发生的事故储存汽车信息吗?
如果汽车是自动驾驶的,就必须建立起一种黑匣子数据,以便澄清法律责任问题。
将来,像戴姆勒这样的汽车公司会自己研发汽车的这一未来趋势,还是说谷歌会代替它们做这件事?
按照我对谷歌的理解,它并没有兴趣在全世界建立起汽车工厂。谷歌的目标是尽可能不间断地陪伴人们,获得他们的数据,而人们停留的最重要地点是汽车、房子和办公室。从技术上说,这种陪伴会产生全新的结合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谷歌各方面都更强。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有先机,我完全不担心我们会失去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而且,我们德国有三个非常强大的汽车公司——戴姆勒、大众和宝马,它们一直都在互相较劲,互相挑战。因此我很自信,我们将会以领先的姿态参与汽车的新生。
您并不害怕谷歌?
是的,我们尊重谷歌,但是我们不害怕它。
吴斯/译
[译自德国《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