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在癌痛患者的应用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护士,疼痛教育,癌痛
  • 发布时间:2015-08-21 15:11

  【摘要】【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癌症病人疼痛调查表”对100例肿瘤晚期疼痛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调查回答情况对患者所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健康教育,干预4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实验组对疼痛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提高,疼痛程度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疼痛知识水平,改善镇痛效果,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士 疼痛教育 癌痛

  癌痛属于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各方面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造成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痛的主要手段,严格遵循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90%癌痛患者可得到有效缓解,75%以上晚期癌症患者疼痛能得以解除。据统计全球癌症患者约1400万人,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700万人,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现有癌症患者300多万人,其中50%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仅41%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晚期癌痛患者占25%。在现存有效缓解疼痛的各项指南及药物疗法的大背景下,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而生活质量却未随之得以改善,其中癌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已成为近年来非常受重视的临床问题,在众多影响有效控制癌痛的因素中,患者自身癌痛管理知识的缺乏日显突出,本研究通过调查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知识程度,对患者存在的误区进行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肿瘤晚期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1~83岁,其中食管癌11例,原发性肝癌14例,胰腺癌7例,乳腺癌13例,肺癌17例,卵巢癌16例,直肠癌10例,鼻咽癌9例,喉癌3例。患者均出现肿瘤远处转移,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并服用止痛药物,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1.2 方法

  1.2.1 评价工具

  采用国内学者潘兰霞翻译修订Ferrell等制订的“癌症病人疼痛调查表”,量表重测信度为0.65,内容效度为0.95,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74。该量表共有16个条目,前9条调查疼痛知识,后7条调查疼痛经历,以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计算疼痛知识得分,疼痛经历采用0~10级数字评分法,其中0级代表“一点也不”,10级代表“极其严重”。

  1.2.2 疼痛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我院肿瘤内科6名具有丰富疼痛管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的原因及特点、癌痛的正确评估方法、癌痛的常用镇痛方法以及癌痛的护理措施,6名高年资护士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研究。对照组按照肿瘤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当天由培训护士了解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药物情况,并发放“癌症病人疼痛调查表”,随即对患者错误的条目进行纠正并告知其原因,同时向癌痛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包括自身疼痛程度的评估与报告、止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疼痛管理技能的培养等。住院第2周时对第1周的疼痛知识进行强化教育,以后以此类推,干预4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知识答对率、疼痛经历级别以及平均疼痛时间,运用百分比调查患者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检验水准ɑ=0.05。

  2 结果

  两组癌痛患者疼痛知识答对率、平均疼痛经历分级及平均每天疼痛时间。

  注:经4周干预后两组癌痛患者疼痛知识答对率、平均疼痛经历分级及平均每天疼痛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开展的势在必行

  癌症患者对癌痛认识存在诸多误区,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前癌痛患者对疼痛知识的答对率平均为25%,其中错误率高的条目为认为止痛药只在疼痛严重时使用(4%)、癌症疼痛是不可能完全控制(5%)、刚开始使用止痛药剂量宜小,以防疼痛加重时再增量(7%)、长时间使用阿片止痛药会成瘾(7%)。结果表明癌症患者普遍认为癌痛是癌症进展的信号,多数人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向他人透露病情;相当部分患者认为癌痛如癌症一样无法治愈,宁愿选择忍受疼痛;加之对止痛药物相关知识的缺乏,癌痛患者表现出对止痛药物成瘾性和耐药性的担心,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严重影响癌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只有在无法忍受癌痛的情况下才求助于医务人员,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疼痛教育是有效疼痛控制和评估的前提与保障。护理人员针对癌痛患者存在的误区,向患者详细讲解止痛方案和麻醉止痛药物的理论知识,告知其规律性服药可预防疼痛发生或病情加重;向患者介绍癌痛得到有效控制的成功案例,告知药物成瘾性发生率不超过1%,以消除患者的恐隐心理。护理人员主动、客观、科学地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按时、合理给药,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用药观念,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通过4周疼痛知识强化教育的干预,癌痛患者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自愿改变以往的服药方式,疼痛知识及疼痛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3.2 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国外学者对晚期癌痛患者的质性访谈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在癌痛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癌痛患者渴望通过护理人员得到癌痛相关知识和应对技能,并获得支持,但实际上他们获得的相关帮助却非常有限。本研究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多内容多形式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更新护理工作理念。通过与癌痛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在纠正癌痛患者认知误区的同时了解其信息需求,使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提供适时、规范、循序渐进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及时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同时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

  3.3 癌痛患者自我疼痛管理能力的培养

  疼痛管理是指通过疼痛评估、记录、治疗和护理,以控制疼痛的过程,包括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临终尊严,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和可行的疼痛控制的全过程。国外有学者研究指出造成癌痛管理欠佳现状的原因除医护人员因素之外,患者对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缺乏、对疼痛评估方法认识不足、对阿片类止痛药的成瘾性和副作用的担忧等亦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规范化疼痛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癌痛患者更新知识与观念,掌握癌痛的正确评估方法,认识到正确报告自身疼痛情况以及与医务人员沟通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的疼痛管理意识。癌痛患者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疼痛处理,主动向医务人员提供维持及调整止痛药物剂量的依据,从而提高自身对癌痛的控制水平。

  4 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突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激发出癌痛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护理,密切护患关系的同时提高癌痛患者的自我疼痛管理能力,改善癌痛控制效果,将关爱与尊重患者的理念付诸于行动,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62-176.

  [2]Singh DP.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palliative care[J].Indian J Palliat Care,2010,16:36-43.

  [3]余红春,陈玉娣.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1):15-17.

  [4]王黎红,何华.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9.

  [5]Michael I Bennett,Kate Flemming,S José Closs.Education in cancer pain management[J].Curt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2011,5(1):20-24.

  蒋赛珍 郑素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