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品牌亮相泳装名城——2014中国国际泳装展在葫芦岛成功举办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泳装展,防晒用品,健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8 11:42
2014中国国际泳装展以“聚合·提升”为主题,吸引了逾百家优质泳装品牌及关联企业进行现场展示,其范围包括泳装、泳具、沙滩装、运动内衣、健美服装等,展会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8月16~18日,2014中国国际泳装展在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中国泳装名城(辽宁葫芦岛兴城)比基尼展览中心盛装启幕,这是全球唯一的泳装全产业链专业展会,亦是全球性的泳装、泳具、面辅料、印染、设备等相关产业的专业展贸平台。
本次展会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辽宁省分会、葫芦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中国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国际化泳装年度会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王茁,顾问蒋衡杰,常务副秘书长谢青,辽宁省服装协会会长王等行业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届展会以“聚合·提升”为主题,逾百家优质泳装品牌及关联企业进行现场展示,其范围包括泳装、泳具、沙滩装、运动内衣、健美服装、健身服、防晒用品、沙滩用品、泳装面料、辅料等,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三天时间里,中国国际泳装展“十大品牌”流行趋势发布汇在展馆内上演,十大品牌相继亮相。除此之外,2014中国(葫芦岛·兴城)服装电子商务峰会、2014“佳兆业”杯第三届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泳装模特大赛、2014中国(葫芦岛·兴城)服装产业经济论坛、2014“小桃泳衣”杯第四届中国(葫芦岛·兴城)泳装设计大赛、2014中国泳装“十大电商”品牌联演等多场活动,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体验。
工业转型创造城市新生
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受政策影响,葫芦岛市从一个落后的城镇发展成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成为东北地区工业重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葫芦岛市一二三产业迅速壮大,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比肩而立,重工业产业已经占到城市经济工业的90%,但是发展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露出端倪,并倒逼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在此契机下,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主动并前瞻式地提出向创意生态城市转型,在多方面上下求索,积极探寻,寻找可以在工业上实现突围的产业集群,或是能够打破现有产业状况的行业入驻。
葫芦岛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文光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到,葫芦岛的经济转型需要三个条件:首先,需要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带领城市实现转型;其次,这个产业要具备联动价值,可以带动其他产业配套发展,同时关联固有产业转型升级;最后,这个产业可以成为一个符号,赋予这个城市新的内涵。兴城的泳装产业刚好符合了这三个条件,因而,在兴城已有近30年历史的泳装产业成为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支点。
葫芦岛以泳装产业为源头,会展经济为杠杆,并用创意经济融合一二产业发展,进而撬动葫芦岛市产业升级转型。在葫芦岛市委市政府看来,泳装产业具备很多先决条件,第一,它符合了葫芦岛目前急需轻工业的现状;第二,泳装行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都非常广阔;第三,泳装产业是聚氨酯产业链条的终端,葫芦岛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聚氨酯产业基地。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使葫芦岛和泳装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时作为国家海关总署试点的“跨境电商平台”,也是目前葫芦岛泳装产业的一个有力支点,泳装自诞生之际就不是作为一个国度的文化而存在的,而是注定要走出去的。
起初,兴城的泳装产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多数是小作坊模式,生产贴牌加工产品。在定位泳装产业为城市转型的支点后,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给泳装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以市场为主体的前提下,给予泳装产业政策支持,搞好监管,鼓励竞争,并非以精心呵护的形式将产业“搂在怀里”,更没有对企业指手画脚,而是让它走到市场中去竞争,去创新;其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方面给予了资金支持,如产业的走出去战略、公共服务建设,以及目前积极倡导的电子商务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
2011年,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开始启动规模大、档次高、内容丰富、影响力巨大的泳博会。经过三届泳博会的举办,兴城泳装30年的草根生涯,在3年间实现了产业的重大突破。据统计,2010年泳装年销售额实现50亿元;2011年销售额为70亿元;2012年销售额为100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150亿元。通过不断的摸索与试探,葫芦岛市找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即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创优、渠道创通,把产业价值向高端前移。葫芦岛泳装产业的发展目标也进而明确为:以兴城为中心、聚焦名牌企业、先进基础、前卫创意,扩展集研发设计、品牌创意、工艺技术、生产营销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国际泳装之都”。
走国际化路线仍须努力
中国泳装产业每年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记者从前来参展的泉州克拉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金处了解到,近几年行业内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有的实体店经营非常好,但是来自线上的冲击也颇具威胁,其实电商如果运营得当,整体上就可以弥补实体店的不足,不管是泳装产业,还是服装业,最好还是全渠道、多角度地实现销售。福建泳装企业生产的泳装定位中高端路线,目标锁定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拥有相对成熟的品牌意识和形象,本次参展的目的,主要在新技术、新面料、新科技、新产品的展示,以及对泳装产品、泳装产业的交流探讨。
兴城奢奇制衣董事长赵刚也谈到,国内泳装市场非常广阔,这个行业需要很多专业定位和时尚定位,但行业内还没有领军品牌。目前泳装产业主要分为游泳运动、滨海旅游、养生等几大类,而泳装企业最看好的是休闲度假的泳装,这一类受众面大,时尚普及度广,目前所占的销售比例也非常大,葫芦岛恰恰是以滨海旅游为主,这对于兴城泳装产业的发展是很好的助力。
同时,欧洲经济低迷,乌克兰时局动荡,俄罗斯持续低温,这对于泳装产业也是很大的挑战。鉴于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很多企业目前面临着转型内销或开拓新兴市场的难题,部分企业转销东欧市场,而一些企业通过参展或联合亚马逊等渠道准备开拓南美和北美市场,但开拓新市场也存在不小风险,不少企业持观望态度。
相对于国外已经很成熟的百年泳装品牌,国内的泳装企业刚刚起步,在设计研发、品牌推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石文光所说,“产品的质量要优一点,科技创新的能力要强一点,文化创意的水平要高一点。”
百家品牌争相竞艳
本届展会中,海内外参展品牌多达110余个。期间,主办方力推的“中国国际泳装展十大品牌”——ARENA、爱慕、浩沙、安莉芳、洲克、ROXY、JANTZEN、凯迪龙、奥德卡、三奇,为观众带来一场异彩纷呈的泳装精品展。据了解,阿瑞娜(ARENA)、洲克等专业游泳运动品牌展现了独有的设计理念;爱慕则带来了“泳衣中的礼服”理念,与现场观众分享华美与泳装的结合;而浩沙、安莉芳,以及中国驰名商标KDILON凯迪龙、奥德卡、三奇等品牌则呈现了自身时尚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产品线。
此外,本届展会海外品牌参与积极。以冲浪文化为内涵的澳洲品牌“ROXY”、拥有103年历史的美国著名泳装品牌“JANTZEN”,以及巴西知名人字拖品牌“ipanema”和“Havaianas”、日本知名泳镜品牌“TABATA”等带来的域外来风大有可观。本届展会也因不断吸引海内外的优质品牌资源,成为最具权威的泳装产业平台,彰显了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以国际知名高端度假泳装品牌——JANTZEN为例,起源于1910年的美国著名泳装品牌JANTZEN,今年5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拉开了中国泳装市场与全球对接的帷幕。在本次会展当中,JANTZEN结合中国泳装市场快速、时尚化的发展趋势,主打度假泳装市场,引领度假生活新体验。参展产品以整体式泳装为主,主要分为SWIMWEAR、ACTIVEWEAR和COVERUP三大产品系列,并突出了“造形合适”的创新设计理念,定义胸围线,将经过橡胶处理的纱线,即橡胶松紧线,混入织物,以使得泳装有弹性、合身、舒适和修身;同时在胸部设计中,没有使用厚胸垫和钢托,使得泳装在使用过程中更健康、更安全。JANTZEN一直秉持为女性实现度假泳装的梦想,与其他泳装品牌实现区隔的同时,打造“泳装不再只是在泳池”的概念。
线上线下互推“入市”
在专业观众邀请上,展会特邀百余位VIP商家代表、电商、买手等渠道资源,推动企业从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全渠道转变,同时,汇聚了国内外多家贸易机构及品牌采购商到场观展,为企业获得订单、助优质产品“入市”驶入快行路……
值得一提的是,由7家兴城地区泳装行业骨干共同出资设立的“天诚泳业”,在展会现场带来了“兴城市泳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即比基尼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展示。该平台承担了“六大中心”的功能,即物流商务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产品检验中心、人才开发中心、文化展示中心、资本运营中心。
其中,该平台项目之一“中国泳装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在展会开幕当天上线运营,并在开幕仪式上完成第一笔线上交易。
电子商务平台与展会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结合,将成为专业的O2O模式的泳装电子商务平台。本届展会也因泳装产业关联资源的汇聚,将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国泳装产业最权威、最专业的国际化年度盛会,成为深度粘合企业需求的聚合平台。
本刊记者_万晗 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