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看得见”的爸爸(中)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海归,美国,智力发展
  • 发布时间:2015-11-16 15:26

  赵昱鲲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亲传弟子,现任国际积极心理学会驻华特别代表,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著有《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译有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家有一个2岁半男孩,正在学做幸福爸爸。

  上一期讲到,我海归了,而且还把妻子劝回国住了3个月。这3个月她住得很满意,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全家海归。

  这个决定在我们亲戚朋友之间激起不少讨论。此前,由于我已经大半海归了,所以大家对于这个决定也不算没有心理准备,但是仍然觉得,我在事业发展得差不多之后,还是会回美国的。我们的孩子是在美国出生的,将来肯定要在美国上学对不对?君不见那么多人现在都想尽了办法、花了大价钱,想把孩子送出国受教育呢。哪有像我们这样逆流而动的呢?

  我的主要考虑是:让孩子在一个团圆和睦的家庭长大,比他在哪里上学更重要。我很不赞同有些家庭,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国外上学,爸爸继续留在国内挣钱支持孩子的教育费用。看上去两个人都做出了重大牺牲,但我想这样父母分离的模式,长远来看,不见得对孩子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是有着不同的任务的。母亲让孩子学会爱、交流,父亲让孩子学会勇敢、果断。这是男女两性天生的区别。只有父母在一起,把这些优势互补,才能让孩子最健康地成长。

  不仅如此,父母分离,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影响。我有朋友住在一个此类家庭很多的地方。他说,据他观察,这些由妈妈独自一人带着在国外上学的孩子,普遍逻辑思维、动手能力较差,数理成绩不好。这些都是男人的强项,是父亲应该影响孩子的地方。

  更糟糕的是,这类孩子大部分时间跟母亲在一起,也不见得爱、人际交流能力就强。这倒不仅仅是由于母亲容易溺爱他们,或者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他们身上从而造成了过大的压力,而且还由于丈夫不在身边,她们自己的爱和人际交流无从展示,那孩子又怎么学呢?

  我跟妻子从来都不惮于在孩子面前秀恩爱,无论是在行动上多拥抱、接吻,还是在言辞上经常说“我爱你”或者大肆赞美。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夫妻之间洋溢着爱的家庭,孩子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感情世界和情感能力。

  文|赵昱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