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竞技驾驶第一步法拉利运动驾驶课程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竞技驾驶,法拉利,驾驶课程
  • 发布时间:2011-08-22 14:17
  这是本专题的最后一门课程,中置后驱跑车拥有最完美的重量分布和底盘极限,而一旦突破这个极限之后又是最难控制的猛兽。《汽车导报》测试总监谭德凯带你迈向竞技驾驶的大门。

  来自意大利的教练团队、一对一的贴身教导、驾驶最新的V8旗舰458 Italia,自1993年开始运营的法拉利驾驶课程(FerrariCorso Pilota)今年开始向媒体开课。通常,法拉利驾驶课程只对车主开放,四个级别分别为运动、高级、拓展、挑战级。前两级别可在中国完成,后两级必须在意大利法拉利总部的费奥拉诺(Fiorano)赛道上进行。

  和普通房车培训不同的是,法拉利的培训课程难度较大,第一运动级别的内容已包括过度转向、赛道全圈的试跑了,这等于宝马的2级或以上的内容。本次举办地上海F1赛道虽然和法拉利驾驶课程的诞生地——近邻马拉内罗工厂的Fiorano赛道相距万里, 但在中国举办的“ 法拉利驾驶课程”同样遵循着严格的标准,有着同意大利一样甚至更高的专业品质。

  采用最新的458 Italia作训练,能够有效地对法拉利最新的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两座位MR的跑车全程由教练陪同,一对一时刻进行指导,我们熟悉的CTCC车手何晓乐也在此次活动中担当教练。

  还好在场的媒体朋友均经历过多次及不同品牌的驾驶训练,法拉利一开始就要求大家跑圈了,只需按照教练之前摆放的提示处松油、制动、进弯、切弯心以及出弯,458精准的操控性能舒畅地陪着我们完成跑圈的练习。下面我们来分析MR布局的独特魅力。

  MR的极限魅力在哪里?

  中置后驱的458在车身重量分配方面和FF、FR差别较大。在加速时,458前后轴配重为35:65,可见车身后部有足够的重量压住驱动轮有利加速。当速度稳定时,前后配重为42:58,车头依旧比车尾轻,这时候车身空气动力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特别像458这类极速超过300km/h的超级跑车,车头足够的下压力对前轮指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制动时的前后配重为60:40,前后轴配重平衡,不像FF或FR那样,整个车头像要下跪似地,特别是FF,车尾都会翘老高了。

  需要注意的是,MR车的发动机在驾驶者身后,整辆车的重心几乎在车身中部偏后位置,理论上刚起步时的转向显然没FF或FR效果好,但法拉利多年征战F1累积的空气动力学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的还有动力输出,MR车先天的布局优势令它能够配置更大排量或更大马力的发动机,令曲轴输出的动力直接交给与发动机连接的变速箱。之后,动力从变速箱两边出来的半轴传递给两后轮,省去传动轴的机械完美结合,这是高级别赛车最常采用的布局。

  另外,重心在车身中后部令车辆在转向过度的时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状态,所以在练习绕8字,当车辆拐过8字的上下止点的飘移时,车辆滑行的控制要比FR车型难得多。由于动力大(570hp),加上法拉利V8发动机的转速上升特别快,当大油门下转向时(CST电子稳定系统关闭),车尾瞬间就向外甩出,而且甩出的幅度也大,直接令车辆原地调头。详细说,车尾甩出的瞬间几乎毫无迹象,不像FR那般渐进,458毫不讲理一下就甩尾了。

  解决MR的转向过度,方法很简单,只需让自己的右脚更细腻地控制油门即可,例如在同动力,同在第一挡情况下,FR需要踏下3/4油门甩尾时,MR就需要踏下4/7的油门。换句话说,如果FR的油门分成4份才能精确控制的话,MR起码要分成7份来控制。这说得比较悬乎了,没有长时间的练习谈何容易。

  再来看看制动时的车身荷载状态,前60后40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前轮不至于承受过多的重量,这样的好处除了不会对前制动片造成过多的负担外,驾驶者在此状态下也能更好地控制好车身,特别是在有转向弧度的制动区域。不过,因为重心在中后部关系,驾驶MR跑车在进弯时不能太早松开制动,太早松开制动,车身又回复到正常行驶的配重状态42:58,这样的话车头显然过轻不利前轮有效进弯。正确的做法是MR车可作适宜的延迟制动,因制动下的前后配重较FF、FR平均,在进弯时适当带些制动,让车辆重心依旧以车头为主,压着前轮按照驾驶者的指向转弯。

  MR魅力,离不开需要更细腻的油门控制,高超的制动技巧以及高速下的平稳感,难怪直到现今,超跑或高级别的赛车,依旧MR不变。特别一提,充满魅力的法拉利458 Italia在日常驾驶时,有赖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帮助,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前文所说的甩尾只不过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的练习罢了,车主可别随意尝试。另外,线控油门的458随时可以做到极细腻的动态反应,要控制好这些当今最先进的超跑,提高个人驾驶技术也是重点,如果车比人凶,又如何去找驾控乐趣呢?

  文/谭德凯 摄/谭德凯

  不同的底盘,不同的乐趣

  做车迷时,经常听人说前驱车转向不足、后驱车转向过度的“坊间观点”,直到大四《汽车设计》课上,教授说:全世界的车都必须设计成转向不足。

  对这个问题,我曾以粗浅的理论挑战过教授,教授向我道出了其中原由:高速发生转向不足时,人的本能是松开油门,所以设计成转向不足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这个模糊的问题我一直带进了试车工作中,不停的失控和救车之中渐渐明白了教授所提到的“操控稳定性”,其实不论前驱还是后驱,所有车都是转向不足的。

  一段最让我记忆深刻经历是,我开着一台传说中的“甩尾王”保时捷911。按照理论,这样一台车的尾部沉重,应该是甩着出弯的,然而我却遭遇到了罕见的转向不足。事后分析,当时的节奏有误,还没到弯心点,已经开油出弯了,上扬的车头没有下压力,轮胎一路尖叫不转向,转向不足在所难免。

  话说试了这么多车,再回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显得更没有主意了。所有车都是转向不足的,前驱车尤为如此。论各种布局车型的操控区别,前驱车会更简单入门一些,宽容度也更大一些;后驱车会增加挑战,尤其更加考验驾驶的基本功;而当车上到MR、RR时,多半是大马力怪兽,已经变得超越常人驾驶能力了,必须要强大的电子系统来辅助,这时四驱系统会帮很大的忙。

  论最纯粹的驾驶乐趣,多数人还是认为FR前置后驱有着最纯粹的乐趣。

  当然,车只是工具,怎么用好它更重要。(吴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