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南:房产品不是普通商品,需要有文化基因的传承
- 来源:楼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绿城,房产,钱塘明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28 08:03
“以前在其他房产公司时,总觉得房产品就是普通的商品,房产行业也是普通的行业,而在绿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房产品已经提升到一个承载文化的水平,我们的房产品需要有文化的传承。”绿城将其精神刻画成了符号深深地浸染在产品里,同时也深刻地烙在了何信南身上。
何信南,老绿城人,投身绿城房产8年,先后负责绿城·郁金香岸、绿城·明月江南等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8年2个项目,每个都精雕细琢。
和很多房产人一样,何信南最初从事的是最基层的现场工程管理工作。或许因为做工程出身,何信南对房产整个流程了如指掌,从工程的把控,到材料、成本、质量的把关,到交付和后期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何信南对产品的“苛刻”也总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他严谨、细致的本性。绿城九龙仓·钱塘明月是他操盘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绿城在萧山真正意义的“第一作品”。
那日初见何总,印象甚是深刻,精炼能干,谦谦有礼,距离感随之烟消云散。在与何信南的交谈中,记者总能看到绿城特有的影子:“真诚善意,精致完美”。
01
房产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它需要有文化的传承
很多杭州人心中都有一个绿城梦,而高品质是众多“绿粉”追随绿城的重要原因。
“绿城”的名字,在杭州人看来再熟悉不过,其近乎“严苛”的产品品质,无形中早已成为杭州的品牌标签,品质房产的代名词。
正如这句“为更多的人造更多的好房子是绿城人的使命。”何信南在谈到绿城时笑意飞扬,透露的是绿城人满满的自信和责任感,“绿城产品的品质在社会上的评价有口皆碑,是因为品质是绿城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品质的营造上,我们可以从产品的一砖一瓦中窥见其精工细作,而且对于品质的要求绿城内部有自己的标准,这标准甚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这是绿城能做出优秀产品的原因所在。”
关于这些,很多杭州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绿城追求品质的小段子。比如绿城早期的代表作杭州桂花城,当时在已经卖掉80%的情况下,却又因为园区景观未达到宋董的预期目标而追加了2000万元资金——每个人都很清楚当时的2000万元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意味着什么,而当时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还处于初期的模糊阶段,绿城的产品品质已超过了他们的期望值。
这些在何信南眼中早已见怪不怪,而且深信这就是绿城的精神,“宋董曾经是老师,因此总是怀揣着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色彩,这些色彩也浸润在了绿城的企业文化里,因此不管是绿城人还是绿城的产品,总有着浓浓的绿城色彩。”绿城将它的精神刻画成了符号深深地浸染在它的产品里,同时也深刻地烙在了何信南身上。
“以前在其他房产公司时,总觉得房产品就是普通的商品,房产行业也是普通的行业,而在绿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房产品已经提升到一个承载文化的水平,我们的房产品需要有文化的传承。”何信南直言不讳。
02
绿城九龙仓强强联合,打造萧山“第一作品”
绿城向来对于所拿的地块尤为挑剔,由此可见钱塘明月地块深厚的“价值魅力”。
2013年年底,为竞得项目绿城九龙仓·钱塘明月地块,九龙仓、绿城的代表在现场举牌十分果断,经过近两个半小时车轮战,349轮激烈的举牌竞价,最终以25.76亿总价捧回,折合楼面价13586元/㎡,一举夺得2013萧山宅地地王。绿城何以势在必得?
据何信南介绍:“对这个地块本身的资源,我们在拿地前已经做了详细规划设计,对此地块的性价比做了透彻的分析,可以说比很多竞争者功课做得更足,事实上,早在拿地之前就已经信心十足。”这也是最后在如此激烈竞争之下,绿城拿地的重要决心所在。
作为何信南操盘的第一个项目,他毫不掩饰对这个新项目的期望:“我们对萧山市场进行深入发掘,发现这个地块是萧山今后核心区域里绝版的住宅地块。从其地理位置来看,项目位居萧山主轴线金城路和南北轴线市心路交接处,堪称萧山市中心最具价值的宅地之一。
作为萧山的新区板块,该区块表现出了惊人的魅力,萧山人称它为‘最具都市范儿’的区块。”
在众多的口碑中,外界也一直对该地块给予厚望。地段价值稀缺,其优势不彰自显。据何信南描述,项目周边配套无可挑剔,萧山区政府、人民广场、市民中心(规划)、萧山图书馆、萧山医院……居于城市中心,咫尺之间享繁华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悠然步行即可享受华润万象汇(规划)、开元名都大酒店、LSE城市生活广场、银隆百货家电商场、大润发超市等城市大型商业配套带来的都市生活。
钱塘明月位居萧山中心,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市民中心,而市民中心所在的区域,一定是城市区域的中心,也一定是行政和生活的中心。“另一个都市生活的标签便是地铁,钱塘明月作为名副其实的双地铁盘更是值得点上一个大大的‘赞’。”何信南讲道:“对于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步行所及的,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和品位。而钱塘明月就是让你可以用脚步,到你想到的地方。”
谈及项目,不禁让人想到钱塘明月项目从拿地到高调亮相的惊人速度,仅仅12天,这在杭州绿城的操盘速度上是破天荒第一次。绿城与九龙仓于萧山的项目并非二者首次合作,早在2012年11月的大连,两家公司就有合作项目,用何信南的话说:“这次绿城和九龙仓的合作既是互补也是强强联合。”
“九龙仓在商业竞争上的优势是不可比拟的,他们是一家香港百年房企,稳健的财务运作是他们的特长,而绿城的优势在于住宅品质的营造。”谈笑间,何信南严肃了不少。因此,钱塘明月这个项目可谓集合了两家品牌房企的良好基因,“绿城是高品质住宅的营造专家,而九龙仓的强项是商业,所以钱塘明月项目的沿街商业的布置就更多地听取九龙仓的意见和建议,打造最迎合萧山市场的产品。”
可以说,绿城在进入的每一个城市,都将同一产品在同一区域的品质做到第一视为理所当然的目标。以明月江南为样本,绿城九龙仓·钱塘明月未来的样貌也可窥探一二。
据记者了解,绿城九龙仓·钱塘明月在明月江南项目基础上做了全面升级,何信南也透露,不管是在产品上,还是绿城的园区服务体系内容上,都将做进一步衍生和深化。“绿城善于将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色彩,贯穿于产品和服务中,这就变成产品和服务中最精彩的部分,所有产品都隐含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正因如此,可以预见,当绿城与萧山结缘,就注定了萧山居住品质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03
重视教育资源,就是重视生活的幸福指数
在市场进入产品为王的时代,如何为楼盘创造附加值,是摆在楼盘决策者和销售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地产作为其中一个迎合当下消费需求的热点,楼盘做好教育文章非常关键,因为教育关乎居住者的下一代,关乎未来。
对此,何信南有自己的看法,“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未来与房子所在地的教育配套关系密切,对教育配套的考虑是影响购房者决定把家安在哪里的重要因素。”这是很多开发商考虑的问题,也是很多学区房如今依然受到追捧的缘由,“可以说,在房子诸多附加值的配套中,教育配套是不得不提的一项。”
“对于一个品质楼盘而言,为业主提供必备的教育配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谈及钱塘明月项目的学区配套,何信南自是信心满满,“项目临近银河实验小学、高桥金帆实验小学、北干初中、萧山五中等知名学校,教育配套成熟,教学氛围浓厚,这也是我们看好这个地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绿城坚信把文化灌输到楼盘的开发和企业的开拓中去,这是一个品牌房企生命力的源泉之一。
“重视教育资源,就是重视生活的幸福指数。”何信南直言。在绿城,文化教育早已成为园区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城之所以能发展到目前的规模,与其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而追根溯源,是教育为绿城提供了人才,并托起了绿城今日的飞速发展。所以绿城格外注重教育事业,甚至把教育作为绿城的归属产业。”
“这是一种广义的教育,体现在园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每年夏天,绿城的海豚计划都会如约而至,海豚计划已经是绿城教育体系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标志性活动。”针对园区3—18岁少儿业主,“海豚计划”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海豚计划”系列主题沙龙、“海豚计划”少儿夏令营、绿城“小海豚”记者团、“海豚计划”摄影大赛……旨在通过统筹协调绿城物业服务、教育、医疗、健康促进等资源,关爱小业主健康,让他们在培养技能的同时,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塑造品格、促进身体与心智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在整个社会倡导要让我们的孩子有个安全、健康、快乐、幸福、和谐的童年。这一直是我们绿城所倡导的理念。
“海豚计划”只是绿城园区生活服务体系中的一项活动,而使居住者真正享受到“房产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切实提高园区业主生活居住品质,才是绿城的终极目标。
04
房产品作为投资的手段已基本告一段落
谈及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何信南有着独到的思考和判断。
在何信南看来,随着市场环境和调控政策的变化,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这个市场:“我是觉得今年的市场在进一步细分,并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市场细分主要是产品定位,产品找对了市场的契合度,就能迎合一部分市场,而这一部分市场可能足以消化整个楼盘,所以这样往往逼得很多开发商在整个市场选择上会更加精细化,不能像原来那样‘大而全’。市场两极分化,可能一部分产品会销售非常好,比如刚性需求始终存在,而另一部分产品就会遇冷,介于趋向两极的市场,开发商肯定会寻找一个正极。”
“我觉得房产品作为投资的手段基本告一段落,虽然以后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可能有更多投资渠道好于房产品,这也是一种商品到最后趋于社会的一个规律。”何信南谈到,房产品作为一种商品有它的特殊性,除了工作以外,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个空间里,所以从居住的角度来讲,房产品跟普通商品是有区别的,消费者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受到宋董与企业理念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何信南对于完美人居的孜孜以求。他坦言,他更希望房地产能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理性的回归更能体现房产的竞争力,在理性健康的行业里面,绿城公司本身的品牌、品质、服务、产品特质更具有产品竞争力。
本刊记者 俞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