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

  • 来源:楼市
  • 关键字:学区房
  • 发布时间:2014-04-28 09:14

  一位朋友的孩子,正面临小升初,本来可以正常升入文晖中学,但朋友不满意,希望能转到文澜中学或育才中学,其间辗转托了无数关系,请了无数次客,最终还是没能转成,朋友很是失落。我劝他,文晖中学也不错,孩子到新学校,要面临更大的压力,不一定是好事。朋友叹口气:“压力也不是坏事,初中阶段很重要,直接影响到高中的学习水平,还有将来的高考成绩,这是他一辈子的大事,我怎么能不着急。”

  这位朋友的心态,是很多为人父母者心态的缩影。为了不让孩子在人生上落后于同龄人,从幼儿园开始,父母们便挤破了头把孩子往名校送,似乎只要进了名校,孩子这辈子就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人父母的责任也就完成了,至于你将来有没有出息,就看你自己了。这样的心态催生下,“学区房”这个奇怪的名词诞生了。

  有人买新房时,为了能享受学区房配套,甚至可以忍受项目其他各种配套的不便。至于入住后是否能真正享受到承诺的学区,享受到的学区能否一直读到毕业,房子没有交付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即便如此,“学区房”作为卖点对于购房者的吸引仍然持久不衰。

  有人卖掉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换成40平方米的小房子,或出租,或空置,然后在附近再租套大房子居住,等孩子毕业了,卖掉学区房,重新再置业。这样折腾只是为了孩子能上所好点的小学,而且学区房可以升值,兼具投资价值,何乐而不为?手中握有一套学区房,哪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得无法居住的小房子,也犹如捧住了一个聚宝盆,接盘者永远蜂拥而至。

  这一切奇怪荒谬的现象,都缘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是父母们托起了这个市场,是父母们抬高了学区房的价格,孩子们想读到好学校的成本越来越高,“最好的九年”渐渐变成了“最贵的九年”。

  何苦来哉?

  “最好的九年”是属于孩子的。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太多的父母把这九年当成了自己的,在这九年里,恨不得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资源统统灌注到孩子身上,至于效果如何,先拿来再说。至少作为父母,我们已经尽力了。更有些父母,将这些折腾,当做一种家庭牺牲,在孩子面前言必称“我们为了你能上好学校,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如果我是孩子,真想反问一句:这是你们的选择,关我什么事?你们口口声声为了我好,那么有没有问过,我到底好不好?

  最好的九年,父母可以给孩子的,远远超过一所名校。比如爱,比如陪伴,比如快乐的回忆,比如朋友般的交心,比如完整而优秀的人格,比如良好而健康的习惯……

  当我们为了一套学区房焦头烂额伤透脑筋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细细想一想,这真的是最好的吗?

  潘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