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佤文化渗透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渗透,传承,弘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7 16:11
摘要:有些学生与其说是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民俗文化,还不如说是对其不了解,为了传承和弘扬佤文化,避免下一代孩子不了解自己家乡的渊源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佤文化是势在必行的,让学生在学中了解自己家乡的佤文化,为沧源打造佤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渗透 传承 弘扬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以知识,也应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分析民俗文化现象时,还需充分挖掘优秀民俗文化的内涵,巧妙渗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佤文化,既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措施。有些学生与其说是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民俗文化,还不如说是对其不了解,为了传承和弘扬佤文化,避免下一代孩子不了解自己家乡的渊源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佤文化是势在必行的,让学生在学中了解自己家乡的佤文化,为沧源打造佤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最富人文性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佤文化教育,是沧源县人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的迫切要求。
一、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的环节
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面对熟悉的家乡,也许并不能真正领略家乡之美,不能了解佤族是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民族,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佤文化就变成了我们备课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上每一课前我会认真专研教材,及时发现课文中可以渗透的环节,认真备课把佤文化灵巧的渗透在与之相对应的地方,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去了解。如:在教学《画家乡》时,我会提前备好课,收集一些关于佤族特色的图片,让学生在感知中去去完成这幅画,可谓是教学与渗透两不误。
二、扣住“口语交际”,深入了解佤文化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更不能把这一环节忽略掉,要把握好每一个能利用的资源把佤文化渗透其中,如:在六年级下册了解家乡的口语交际中,我把学生分成五组,让他们分别从衣、食、住、节日、民俗民风中去收集素材,整理资料,做成幻灯片,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做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提高说、做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佤族特有的特色,从而真正喜欢上这个神秘而又热情的民族。
三、在作文教学中达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会看、说,还要会写,这时把佤文化的渗透升华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写“我的家乡”这篇作文时,可对孩子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做一一积累,然后把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把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用优美的文字写出。
总之,民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弘扬民俗地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我们的语文教学承担着教育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佤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挖掘,了解历史,了解民族,让我们的教育走向生活,走向世界。
肖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