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简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上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理论课面临的困境,从学生学习积极性、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教师、学生、学管人员之间的沟通情况等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概括,通过分析,提出了学校和教师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总结了解决思政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 对策

  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学生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应掌握较宽领域的知识。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倾向于专业技术的应用,学程短,一般为三年制,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近些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亦日趋激烈,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各高职院校纷纷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有些学校在就业率等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对所谓“用不着”的理论学科大砍特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1]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现就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对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的兴趣度普遍不高。就我院学生而言,学生上思政理论课存在缺课、迟到等现象,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查人、点名勉为其难来教室上课,导致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差,提不起学习兴趣,低头率高,玩手机者有之,两耳不闻窗外事低头只睡大头觉者有之。另外,大多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普遍入耳不入脑,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鲜事”。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课堂上“不务正业”,利用思政课完成专业课作业。[2]

  2.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显著

  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不能达到知行统一。前面提到过,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影响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情绪。学生学得不主动,教师教得没激情,形成恶性循环,一方被动地接受,一方死板板地灌输。学生不能激励教师进步,教师不思进取,懒得搞科研创新,无法提高业务水平,上课“一言堂”,应付了事,这又使学生放弃思考、发问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加厌学的情绪,使学生谈“理”色变。就这样在某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下,一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效果自然不佳。

  3.思政课教师、学生和学管人员之间缺乏沟通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性动物,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沟通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充分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和老师沟通,也能更加明确教师的教学意图,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存在着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甚至还有教师不认识所教学生,学生不知道任课教师是哪位的尴尬情形。一方面,由于思政课多为大班授课,上课学生人数比较多,客观上造成教师与学生缺乏充分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造成了任课教师不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自然无法作到真正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表现一无所知,而学管人员,比如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表现有充分的了解,但却对学生课堂表现知之甚少。而思政课教师和学管人员缺乏沟通,甚至有的思政课教师不知道授课班级的辅导员是谁,而辅导员也不知道期末成绩该向谁要。

  二、思想政治课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1.学校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1.1 教学管理方面

  建议高职院校建立一整套教师与学生的管理机制。学管工作由学生处、教务处联合各系部共同开展,从学生出勤、上课到实践情况等方面作到严格管理、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教师管理方面,把教师上课情况视为工作考评的重要一环,发生一次教学事故,年度考核将视为不合格。[3]

  另外,建议学校加大培训教师的力度和资金投入,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注意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我院开展科研氛围浓厚,经常开展各项学术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进修与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1.2 硬件配套设施方面

  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学校的软实力的话,那么,可以说,学校的硬件设施就是学校的硬实力了。学校应该从方便教学、保证公共课教学效果等方面着手,加大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实现教学环境现代、信息化,从而加速知识的更新和丰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便利。

  2.教师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1 提高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专业知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外出进修、考察、学习,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拓宽眼界,丰富授课内容,增强课程理论说服力。

  2.2 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政治性也强,一味地讲原理学生听得无趣,更听不懂,就无法正确运用科学理论。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建议加大对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经常有序地开展,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对科学理论产生共鸣感,增加对理论知识的认同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2.3 避免曲高和寡,思政教学要接地气。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思政理论就是“唱高调”、“打官腔”,其实不然,理论源于实践,思政理论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完全可以讲实情、说实话、接地气,科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联系当前实际,用时事讲理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政治理论。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新华网,2004.10.15.

  [3]沈有梓.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2007(12).

  张晓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