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法国葡萄酒(下)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葡萄酒,品酒,饮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4 15:32
品酒是一门大学问
在法国有品酒师这种职业。据许多法国朋友向笔者介绍,通常判断一种葡萄酒的好坏,主要看色(la robe)、香(le bouquet)、味(le gout)三种指标。所谓色,就是用眼观看,如颜色光泽,不浑浊,在灯光下,新鲜的红酒呈红宝石色,陈年红酒则呈现桔红色;所谓香,就是持杯晃一晃,用鼻闻,好酒,可嗅到不同品牌酒的浓郁香味;所谓味,就是完成上述两个动作后,喝一口酒,让酒在口腔来回滚动几下,回味绵长,总体感觉柔和。综合上述三个因素,就可对某种酒的质量作出评判。当然不是所有法国人都有这样高的品酒能力,但是,大多数法国人都有品酒的习惯。笔者出席众多宴会时,主人当着客人起开瓶塞并都煞有介事地品尝第一口酒,当认为是好酒时,才往客人杯子里斟酒。在少数情况下,主人说所品尝的酒不能喝,饭馆就得马上换一瓶。法国人从不劝酒。除了宴会结尾致祝酒辞请大家喝酒外,一般不再劝酒。
法国人独特的饮酒方法
一餐中可以饮几种不同的酒,这是法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逐渐为世人接受。餐前喝开胃酒:有马天尼、威士忌加冰、枣子酒、甜白酒等和各种勾兑好的鸡尾酒或各种果汁。餐前酒的下酒食物,多是咸芝士饼干、橄榄、花生米等。主客一面饮一面畅谈各种话题。吃饭时,红葡萄酒要配肉、白葡萄酒配海鲜。玫瑰红葡萄酒既可配肉,也可配海鲜。红葡萄酒在餐前两个小时就得开瓶并倒进醒酒瓶中,让在酒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红酒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启动其活力,这样才能尝到原汁原味的红酒。在吃甜食前,主人致祝酒辞时喝香槟酒。喝香槟酒是很有讲究的,先要把酒放在有冰块的桶内冰镇,到喝时解开瓶盖上的钢丝,将酒瓶略为斜倒,用手摇动瓶塞,酒气会自动冲出木塞,发出“嘭”的振耳声音,此时宾主鼓掌,祝贺开瓶成功,并说明这是一瓶好酒,同时也烘托出主人待客的隆重气氛和宾主的高兴心情。还有另一种开瓶方式,据法国朋友介绍,在古代,法国骑士们用刀吹断香槟酒瓶颈,以表达高兴心情或某种豪情壮志。到喝咖啡时,喝科涅克酒(白兰地),这是一种40度的烈性酒,在饭后饮用,有活血和帮助消化的功能。喝这种酒的方式很特别。喝科涅克酒有专门的酒杯,杯口小,杯身圆得像小鼓,一次只倒小半杯,喝时用两手掌心握杯,把杯中的酒温热,再加以摇晃,使酒香四溢。当你饮用时,由于杯口小,先闻到酒香,然后再慢慢地浅饮,使你感受享用法国美酒的快感。虽然已到向主人告别之时,但却有流连忘返之感。
法国生产许多不同品牌的科涅克酒,如人头马、拿破仑、轩尼诗。国人经常把陈年科涅克酒称为《X·O》酒。《X·O》的意思是EXTRAORDINARILY OLD,即特别的陈年老酒。但据我所知,更好的科涅克酒是“路易十三”,在法国市场上的标价高达一两千欧元一瓶,国内卖到两万多元一瓶。
法国人还用冰酒作为消化酒。此酒的来历十分奇特。1794年秋,德国弗兰克尼小镇的果农正准备采收酿酒葡萄的时候,突遇百年罕见大雪。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果农倍感沮丧。为了避免冰冻的葡萄在解冻后坏掉,有的果农当即采收冰冻的葡萄进行压榨、除冰、酿造。当葡萄酒成熟品尝时,奇迹出现了。果农们尝到了从没喝过的甘美清爽的新型葡萄酒。冰酒因此诞生。
冰酒是甜白葡萄酒。法国基本上不生产。还有另外一种甜白葡萄酒,叫做贵腐酒。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出产贵腐,但以法国的贵腐最为名贵。贵腐者,高贵的腐烂也。具体的说,就是有些酒区,在秋天的雾气中,能产生一种贵腐菌,它能穿破葡萄皮,吸取果粒内的水分,这样一来葡萄果粒的含糖量就大大提高了。同时,细菌也使果肉内的成分发生变化。用这样腐烂的葡萄酿出来的酒,甜如蜜,散发着柑橘和杏子等水果的香气,十分迷人。在波尔多大产区内,有两个毗邻的贵腐产区,一个叫苏玳(Sauternes),另一个叫巴萨克(Barsac)。苏玳的酒甜浓,巴萨克的酒则酸度稍高,因此更为清爽。最有名的贵腐酒庄是伊甘酒庄(Chateau d’Yquem),坐落在苏玳产区内。贵腐酒有“液体黄金”的美称。
法国在席间还有一种饮酒方式,即从头至尾只喝香槟酒,据说是隆重招待贵客的一种做法。笔者在法国任职期间遇到过一两次,大都出现在大公司举行的宴会上。
法国人大多喜欢喝红葡萄酒。据说它的好处是红葡萄皮上有许多氨基酸的成分,由于法国人喝红酒多,患心脏病的人相对较少。法国有各种档次的葡萄酒,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最低价格约几欧元,中档的约十几欧元,较高的几十欧元,最高可达几百至上千欧元。法国不同年份原装拉菲葡萄酒在国内售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一瓶。法国人喝葡萄酒,平均消费量在世界上无疑是名列前茅的。劳动人民尤甚,简直当水当汤喝,当然他们喝的是廉价的日常餐酒。笔者在一个工地上看到,午餐时,工人们一手持长棍面包夹奶酪,一手拿着一瓶红葡萄酒,边吃边喝。
当法国人请你去餐馆吃饭时,通过主人点的酒,你就可以看出他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和富裕程度,也可感受到主人待客的热情程度。总之法国葡萄酒之所以能誉满全球除了好的质量外,还同法国文化和法国烹调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它能长盛不衰。
法国葡萄酒在中国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国葡萄酒受到国人的青睐,法国酒文化也推动我国民众的饮酒习惯悄然发生变化。葡萄酒的消费量与日俱增。据2014年媒体的报道,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葡萄酒消费总量第一的国家。我国葡萄酒消费总量在2007至2013年间增长了2.75倍,去年达到了18.65亿瓶,已超过法国、意大利,成为全球最大红酒消费市场。这个数字本身已经够惊人了,但是要知道,我们的人均消费量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不过我们也明白,即使葡萄酒是低度酒,也不是消费越多就越好。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1997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应法国农业和渔业部长路易·勒邦塞克的邀请正式访问法国的情景。会谈中,根据温家宝书记的提议,双方就建立示范农场达成共识,为中法在葡萄酒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说到法国在华建立示范农场,据业内人士介绍,还有一段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为落实温书记同法农业和渔业部长达成的共识,法方派葡萄专家来中国,先后考察了山东、宁夏、天津、河北等地,以便选择种植酿酒葡萄的场址。所到之处,皆不满意,当他们怀着失望的心情途经河北怀来县东花园镇返回北京时,却偶然相中这里的一片荒芜的古河滩。它土壤贫瘠,砂砾竟厚达七米,然而,这正是适合良种葡萄生长的地质条件。陪同的中方人员兴高采烈:场址终于找到了,荒滩原是聚宝盆!法国专家也兴高采烈:他们如愿以偿,得来全不费工夫!就这样,2000年9月,中法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建立了。顾名思义,它的使命就是向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展示葡萄种植和酿酒的规范,并且将这些规范在神州大地广泛地铺开。
如今,在葡萄种植、酿酒工艺以及葡萄酒销售方面,中法两国的交流,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已达到空前的水平。法国葡萄酒界一位资深人士指出:就我的亲历而言,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令人想起了美国加州40多年以前的景象。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 蔡方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