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家在中国玩蜀绣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西方艺术家,蜀绣
  • 发布时间:2015-07-23 12:01

  头发灰白、个头矮小朴实、说话温暾缓慢的好好先生迈克尔·频斯基(Michael Pinsky)是在英国社会参与实践艺术界享有盛名的大艺术家。他坚持为客人们用极其讲究的陶瓷杯子泡好英国式的红茶,然后摊开图纸和画册,扯下刚刚卸运回来的作品上的包装纸,开始讲述他的作品和想法。周围一片寂静,在场的人都屏息凝神地听着。他已经不止一次为不同的客人这样讲述。

  迈克尔·频斯基生于1968年的英国苏格兰。父亲是美国人,早年跟随父亲游历世界的经验使得他对于和社会人文有关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己是版画艺术家出身,青年时曾在曼彻斯特学习,后工作和定居在伦敦。由于早期对于西方纯艺术和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他对极简与抽象派的艺术非常着迷。频斯基的后期作品仍然借用这些艺术语言,把极简和抽象的艺术美学与他一直感兴趣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为观者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频斯基往往通过与观众互动形成完整的作品,作品本身关注社会性问题,比如全球变暖、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通过作品逐渐形成公共意识,让公众对艺术和社会本身都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说,《生命的脉动(Life Pulse)》(2005)。频斯基不仅是一位对社会现象有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也是一位科技怪咖。他用当代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用铝合金、电子微处理器、光线发射器和传感器创作了一组4个的装置感应光学柱。这件作品的外形犹如一根根燃烧的火烛,随着观者触碰传感灯柱,灯光便会随着参与者的脉搏一齐燃烧跳动。《生命的脉动》有点像是一种后现代的灵魂交流仪式,通过把观者跳动的脉搏和作品灯火跳跃的节奏进行融合,谱写了一曲机械、艺术和人性结合的曼妙的旋律篇章。更重要的是,这件作品使得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关注了自身与艺术的联系:从精神感应到物理的肉体心率健康;它像是一种媒介,连接了艺术和观者的精神和肉体本身。

  不过,这样一位基于西方语境下创作的社会参与性艺术家,在中国的特殊环境和背景下创作作品会是怎样的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协调和准备,2014年,笔者为频斯基在成都当代美术馆策划了他在中国的第一个个展“合(Survey)”。题目“合”在这里有两种意思:第一是东西方语境的融合,即西方的社会性参与实践艺术在中国;另外一个意思是他以往作品的集合展示,给予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们更多灵感,去感受和学习这种艺术的呈现方式。展览中比较有代表特色的一件作品是他专门以四川省的艺术和文化为灵感创作的《时间之纫(A Stitch in Time)》。频斯基以当地的刺绣纹样“蜀绣”为视觉语言,通过大量的在四川博物馆、当地婚庆店和人们着装的调查取样,再运用所取得的图样抽象简化,以并列的视觉表达形式,将蜀绣的纹样进行排列和渐变,从而绘制成一幅巨大的拼图装置作品。这幅大型拼图装置共108块,每一张小拼图皆为一张独立的作品,其纹理和过渡皆不相同。开幕式时,参与活动的观众可以每人持有一小块拼图,在未知作品完成图案纹样的情况下集体参与和讨论完成装置的组装与创作。这件作品使成都的本地观众以当代艺术为媒介,以亲身参与的方式重新认识和了解了“蜀绣”这种中国四川传统的文化和艺术语言,也激发了观众对于当代艺术的热情与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于2015年被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艾尔伯特美术馆(V&A Museum)展出并且永久收藏。

  另一件频斯基为此次展览特别订制的作品是《转换空间(Transparent Room)》。通过4天夜以继日不间断的录制,这件作品再创造了一个拥有成都当代美术馆外围一模一样的街道、天空、云朵和汽车不断流动、似梦似幻的真实空间。影像起始于写实的成都风景,之后变幻为抽象的图画,再变为观念的形、状和单一的颜色。《转换空间》通过三维空间内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使进入此空间的观众重新认识和发现那些他们早已烂熟于心,却不曾发觉的城市风景美感。

  展览过后,我曾向频斯基问起他对源于西方的社会性实践艺术与参与艺术在中国发展和推广的看法,他回答:“中国与西方的确有很多地方不同,例如文化、体制、经济策略、对公共空间的利用等,但是这并不影响社会性实践艺术和参与艺术在中国的推动与发展。”他说,“举例来说,成都这个城市充满了活力,蕴含着不可思议的生命力,这是在欧洲城市里面看不到的;庞大的商业建筑群和高档商场并没有抹去她的个性。食物、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图标、颜色、人们眼里那种‘我一定要干点什么’的热情里就有文化的味道。庞大的水泥钢筋里同样透出浓浓的川味,我觉得这里是一块非常适合发展的土壤。中国也有很多公共景观,但参与艺术和社会性实践艺术可能并没有在院校或者机构内部频繁发生,这一点很有趣。但我相信这一切也许正在改变。”

  文/黄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