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理解抽象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抽象,绘画
  • 发布时间:2015-07-23 13:40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插瓶花的经验,买一些不同颜色种类的花,红、白各几支,觉得高处绿色好像太多了,你剪掉它,再补些蓝色,花形换小一些……然后你觉得“对了”“完美了”。这个过程里,你触及了色彩——花色,形式——不同大小的花、叶,构图——不同的位置,最后达到了某种你内心的和谐、平衡。

  这时一位18世纪艺术家走过来,用细腻的油画笔,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你的花一丝不苟地描绘出来,这就是古典学院派油画。

  然后又走来一位19世纪末的艺术家,他的笔有了变化,笔头多了个金属圈,笔头扁而圆。这时,一抹朝阳撒在了你的花上、你的桌上,风吹过窗帘,花叶颤动,阳光忽明忽暗。他唰唰唰唰,运笔如飞,不断用各种色彩的点,快速点向画面,把瞬间变化的光影完美地捕捉下来,这就有了印象派绘画。

  之后又来了一位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他看着你插的花,色彩和谐,错落有致,光影迷漫。他扭过头去,用画笔写了一首小提琴曲,来描绘他内心的感受。这就有了抽象画。音乐的音符、起伏、连续、宛转、跌宕,你沉浸在音乐的时空里,时而愉悦,时而沉重,时而雀跃,时而悲伤,在不知不觉中它打动你的内心,音乐是时间性的,它穿越时间。音乐是最古老的抽象艺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具体的形象,但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会在脑海里看见形象、色彩甚至是一段故事,这就是艺术通感。

  抽象绘画是平面的,色彩的过度,笔触的走向,不同颜色的冷暖、强弱、对比,相互的呼应,无不具有与音乐的节奏、强弱同等的效果。不知不觉中你从画面里听到了长笛的温润——淡蓝、大提琴的深沉——深蓝、小提琴的雀跃——翠绿、小号的欢愉——黄、鼓点的强悍——锗红。不知不觉中,你的视线被带到了画的最远端、最深处,一道由浅至深的蓝色的有力笔触从眼前划过。

  19世纪工业革命所导致的视觉经验改变使得抽象艺术成为必然。摄影术发明后,摄影的记录功能取代了画家的画笔,一张绘画的意义,除了呈现记录的客观现实外,更重要的是表达画家的内心经验。

  在1970年代晚期,中国对于国外经典名著的翻译量开始增加,其中就包括康定斯基的著作《艺术的精神》。这些知识的引入,使得中国的艺术家们得以从社会现实主义转向其他艺术形式。中国的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成为最先在国内研究和创作抽象画的第一批人。之后的“85艺术新潮”,批评家高名潞先生提出东方意象抽象画“意派”开始出现,经过30年的探索,形成独立的有别于西方思辨抽象艺术体系的冥想式、东方禅意的抽象画系统。

  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都有“写意”一说。“写意”的核心是“忘我”和“忘言”,这两点都是冥想的重要方法。

  艺术家的冥想与思想家或者出家人的冥想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冥想必须与某一物化过程同步。制作行为、媒介材料与“忘我”和“忘言”的冥想状态自然结合为一体,就形成了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物象就有了天然、自在的灵性。

  近两年抽象画的市场拍卖纪录不断被刷新。2015年2月,伦敦苏富比拍场上,德国抽象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抽象画》以3040万英镑(接近3亿元人民币)成交。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博览会Art Basel中展出的架上绘画类作品,抽象画占70%~80%。这一切的信号都表明,在未来的1~3年内、抽象画必定会被市场持续追逐,而独树一帜的东方抽象绘画必将成为这一轮的焦点之一。

  张勇 艺术门画廊首席运营官

  文/张勇 编辑/岳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