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盘子比较大,股价走势平稳,加上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所以平时很少会关注到它。”四川一位资本市场人士表示。
不过,近期攀钢钒钛开始暴涨之旅,股价从12月15日的2.99元/股连续上涨至22日的4.64元/股,涨幅高达55.18%。据了解,这一暴涨主要源于攀钢集团官方微信号12月15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提到,“攀钢与普能集团、万里通公司研发的千万级钒电池产品已批量生产。”
不幸的是,上述重大利好被“证伪”。12月20日晚间,攀钢钒钛公告称,“攀钢集团未进行钒电池的生产,没有直接参与普能集团的钒电池研发工作,与万里通公司也没有合作关系。”
“乌龙利好”被证伪
12月15日,攀钢集团官方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钒电池开发助力攀钢实现钒钛梦》的文章。文中提及,“近期,攀钢与普能集团(兼并了全球最大的钒电池公司——加拿大VRB公司)、万里通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千瓦级的钒电池产品已经批量生产,还有一款兆瓦级的钒电池产品处于商业化示范阶段。”
该文章一经发布,攀钢钒钛获得机构和游资的大力追捧,连续拉出多个涨停。
12月20日晚间,攀钢钒钛公告称,“经向攀钢集团询问,因攀钢集团官方微信的工作人员疏忽,在未经认真核实的情况下,引用转载了其他网络媒体发布的钒电池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与攀钢集团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原来,攀钢集团官方公众号发布的上述消息来自于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2015年6月30日在微信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是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主导和支持下,由天府商品交易所发起设立,联合攀钢集团、昆明钢铁、攀枝花丰源矿业和攀枝花市钛都化工等共同组建而成的钒钛产品专业交易平台。
记者发现,12月22日,攀钢集团官方公众号已经删除了上述文章,但在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微信上,该文章仍可查看。
澄清四点问题
虽然攀钢钒钛对“钒电池量产”一事予以澄清,但是机构和游资却仍然疯狂追捧,12月21日、22日攀钢钒钛再次涨停。龙虎榜数据显示,21日3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攀钢钒钛2.87亿元。
这也许是由于澄清信息隐藏在股价异动公告中,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2月22日深交所发出监管函之时,才真正将这起“闹剧”公诸于众。
12月22日晚间,攀钢钒钛对控股股东发布的文章进行了四点说明,关键信息有四点:第一,攀钢集团的官方微信在引用其他网络媒体的相关信息时,把“普能集团与攀钢集团”调换成了“攀钢与普能集团”;第二,该信息由于表述不清,容易被读者理解为攀钢集团与普能集团、万里通公司共同研发钒电池,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第三,攀钢集团未进行钒电池的生产,但一直致力于钒电池所需的固体硫酸氧钒和钒电解液的开发与产业化;第四,攀钢钒钛生产的钒制品主要有氧化钒、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等,没有从事钒电池的研发工作。
市场终于醒悟,发生在攀钢钒钛身上的一切,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12月23日,攀钢钒钛直接低开后跌停。对于很多“嗅觉敏锐”甚至不惜动用融资工具买入攀钢钒钛的资金来说,顿时陷入尴尬境地。尤其是22日追高买入的融资客,恐怕已凶多吉少。
“烫手山芋”难甩
事实上,与二级市场股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攀钢钒钛业绩未见起色。财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15亿元,同比下降30.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9.72亿元,同比下降1211.17%。从公司主营构成上看,矿石和铁精矿占收入比重最大,钒、钛产品次之。铁矿石今年继续低迷,年内跌幅已近5成,无疑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
攀钢钒钛亦尝试甩掉包袱,将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转让给关联方鞍钢矿业,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今年6月,攀钢钒钛公告称,拟将持有的鞍钢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鞍钢集团投资(澳大利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关联方鞍钢矿业,上述两家公司的主要资产是澳大利亚卡拉拉矿业公司。
财报显示,卡拉拉公司2014年亏损额高达45.65亿元,加上因铁矿石大跌所带来的资产减值,攀钢钒钛去年出现巨亏。
可是面对卡拉拉这个“烫手山芋”,鞍钢矿业也不愿接手。攀钢钒钛10月22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交易双方就拟出售资产的估值、定价等因素难以达成一致,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出售资产事项的筹划。
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转让卡拉拉股权失败后,攀钢钒钛今年扭亏的难度增加,而铁矿石的下跌则来自于系统性风险,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记者 张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