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去的驾驶旅游圣地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驾驶,旅游
  • 发布时间:2013-10-09 13:01

  技术,驾驶感受,数据外形。基本构成常规汽车类杂志文章的主要内容,脱离了这几样,似乎在纸张里再难觅他物。但其实,所谓杂志,以一“杂”字当头,是为何解?杂字的基本字义里,有一“混合”意。自然,以杂为志,其旨在杂;没有斜枝旁叶,只做光杆司令,绝不是该有的杂志精神。

  古人造车,以轮代步,为的是去到更远的地方,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吗?非也。那时候的车,只为提高生产力,获取更多生产资料;后期进化成为掠夺生产资料的战用装备。梦想于车,自由于车,不仅不是古代造车精神,扔到现代,也只是商人的理念贩卖而已。

  不可否认,这部四轮机器可以弱化物理上的距离感,有路的远方,皆可到达。但心之远方,有车未必可抵。何谓心之远方?某某卫视的口号能十分准确的表达这一意境——身未动,心已远,说的就是这一似仙若神的状态。

  既是如此飘渺的境界,自然只有精神力量可带人前往。而文学从来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在它成为纯文学作品前,还发挥了信息传递这一功能许多年。可见,在古代,诗歌是行驶在信息传播这条大道上的“车”。而我们现代人,通过这些“车”,又能一定层面上回到过去的某个地方,感受某个时刻。远方,跃然于心。说的就是这个感觉了。

  或许简单说来,诗和车,去远方,一者心理;一者物理。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有趣有意思的程度绝不只如此。有一句诗我想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应该很少人知道它的前一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你看看,大诗人李商隐是驱“车”去郊外解闷,才看到了如此佳景,写下了传世金句。要是没有“车”,可能他就走不了那么远,看不了如此别致的景致,也不能将心中烦闷尽情抒发。人类历史上,又少一首诗篇佳作。诗与车,多么有意思!所以,我们开开车,读读诗吧。

  撰文:陈晨 摄影:文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