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汽车设计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汽车,设计
  • 发布时间:2013-10-09 14:37

  近年中国的汽车设计已大有进步,但只能算是实用。论创意,可说是零。仍有不少自主品牌的新车和概念车,明显有抄袭欧美日车型的影子。国产汽车设计师,暂时未有作品可以令人留下印象,又或是可引起海外媒体的赞扬和关注。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产的汽车设计人员,大部分都不是从小就成长于一个拥有汽车的家庭,对汽车的认识实在有限。老实说,中国的汽车普及化,只是最近二十年的光景,自不能和拥有超过百年汽车文化的欧美国家相提并论。

  人家由婴孩时期,已坐在父母亲的车上出游或探亲什么的,汽车,早已是欧美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人家设计汽车,不光追求外形的独一无二,而是要表达汽车对生活的影响、反映民族的文化。所以,我们看到法国汽车,就知道那是法国人设计的;看到又大又长的美国车,能想象到美国的公路一定又长又直;看到德国车,就感受到那种对机械执着的民族特色。至于中国设计特色,又或者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的车,对不起,除了极为老套的龙,暂时都没有。

  如果从民族历史去看汽车的发展,中国早于黄帝时期就发明了车。我们的“车”字,其实已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车轮、车架、和车厢的形态。按道理,中国应该在汽车科技上占先机。只不过,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以科举士人为正途的“士农工商”社会中,像设计或制作车这种工艺,成为科举制度以外的谋生技巧,并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及发展。相反地,欧洲自文艺复兴后大力发展科学及各种工艺,此消彼长下,中国的工业包括汽车,便一直落后于人。

  外国的汽车设计人员,会着眼设计应该采用什么最新的物料来造车灯或座椅、车身形态是否迎合未来生活要求、车厢的物料能否营造家或办公室的感觉,最重要是设计有否创造或改革了生活潮流甚至是用车的文化。国产的设计人员,仍逗留在功能和外形上的流行元素,却未能在车厢的物料、车型的变化等方面,做到有前瞻性的设计。事实上,国产的汽车设计仍只留在最表面的花拳绣腿外形功夫上。

  当然,自主品牌车厂的管理层和老板,也要明白汽车设计和R&D的重要性,在汽车设计这环节,一定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人才培训,中国的汽车业,才能在竞争中得到成长,否则,中国仍只会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永远无法成为影响世界的汽车生产国。

  狄港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