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約糾紛纏身 沃爾瑪「止血關店」

  • 来源:台商
  • 关键字:沃爾瑪,租賃合約
  • 发布时间:2014-09-03 14:10

  案例重現

  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正在為此前的瘋狂擴張「埋單」,這不僅包括沃爾瑪正在和即將在大陸關閉的25家門店,還包括一些已簽約但未正式進駐的門店。

  而正是因為這些簽約但未入駐的門店,讓沃爾瑪陷入業主方的多起仲裁請求。這些與沃爾瑪發生糾紛的專案均位於二三線城市,包括河北石家莊、江蘇連雲港、安徽黃山和浙江寧波等地區。多個業主方表示,沃爾瑪的硬體要求很特殊,因此所有工程都是按沃爾瑪要求打造,單個專案耗資9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至1億多元不等;而如今都還沒有營業就被沃爾瑪終止了合作,這些投資也就「打了水漂」,目前這些業主已對沃爾瑪提出仲裁申請,索賠額均達億元左右。

  對於上述幾起租賃合約糾紛,沃爾瑪也提出了認為業主方違約的理由。2014年4月28日,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共關係總監張雪靜強調,「沃爾瑪近期遭遇的業主訴訟等一系列事件屬於商業層面的糾紛,不便評論更多細節;沃爾瑪會嚴格遵照法律,目前具體走到哪個法律環節還不清楚。」

  清除

  「快速擴張後遺症」

  沃爾瑪近期遇到的「官司」,究其原因是關店。張雪靜表示,沃爾瑪將根據嚴密的市場評估關閉一些業績不好的門店,目前沒有準確的數字,但這些被關閉的門店占沃爾瑪大陸門店總量的近9%,預計對2014年至2015年銷售額的貢獻占2%~3%。此外,沃爾瑪未來三年將在大陸新設110個新址,包括商場及配送中心,並加大在二三四線城市的發展。

  由此可見,沃爾瑪目前的整肅業績與關店,似乎在努力清除前任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兼CEO「陳耀昌時代」的「快速擴張後遺症」。

  陳耀昌素有「鐵腕」之稱,2006年10月履職。其在沃爾瑪期間併購了好又多,且力主大舉擴張,擴張法則是在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大力佈點。這讓沃爾瑪中國區「陳耀昌時代」的門店數量大增,一度每年的新開店數量高達40多家,而其他同業者該數字僅為10家至20家,這讓沃爾瑪一舉成為外資零售商在華門店數量最多的企業。截至目前,沃爾瑪依舊以在華約400多家門店的規模位居外資零售商第一。

  根據上述多位業主方提供的資料,他們都是陳耀昌在位期間與沃爾瑪簽約合作的。最初簽約時,沃爾瑪方面十分積極,對門店評估時的盈利性要求並不太嚴格,最看重的是擴張速度。然而,擴張是把「雙刃劍」,在沃爾瑪門店大增和倂購的同時,「陳耀昌時代」也經歷了整合好又多的陣痛以及因擴張帶來的問題,這些都成為陳耀昌離職的「導火索」。2011年10月,陳耀昌離開沃爾瑪。

  在沃爾瑪的「陳耀昌時代」結束後,沃爾瑪中國區被指調整採購系統甚至變相裁員,而一些大區的結構也有所調整。當時沃爾瑪表示,為優化中國區的採購體系,的確對全大陸的採購辦公室進行了優化,優化後的採購辦公室將分別位於深圳、大連、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廈門和昆明等8個城市。

  「沃爾瑪中國區新CEO上任後,它們內部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這些調整就影響到了與我們的合作,比如最初那些積極型的開發人員都離開了,對接人幾乎全部換了一遍。而與此前以擴張為導向不同的是,在陳耀昌離開後,沃爾瑪開始以盈利為導向,假如一家門店被評估為回報期過長則很容易被『斃掉』。我們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未開業專案或許就被認為是不良專案,索性連開業都不用開了。」一位遭遇解約的業主無奈地說。

  「為順應市場需求,沃爾瑪已主動調整策略,從過去相對快速的發展,轉變為現在更關注品質。從2011年開始,沃爾瑪進行戰略升級,包括關店。關店是我們業務發展中正確的決定,是主動進行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張雪靜說,「沃爾瑪會選擇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開新店,並希望新店能體現更好的品質。」據介紹,沃爾瑪在大陸也一直朝「天天低價」方向努力,但目前並沒有做到。沃爾瑪「希望未來成為價格領導者,但不會以犧牲食品品質、壓制供應商價格來實現,更希望通過跟供應商規模化採購、整體供應鏈的高效管理來完成這一目標」。

  而對於解約糾紛,有法律界人士建議,糾紛雙方都要檢討自己的責任,而並非單一方。比如沃爾瑪是否可以完全不必賠償,而業主方是否在當年簽約時也過於盲目,僅看外資品牌而對零售業本質並不了解,起碼業主方當時也不夠謹慎。為避免沃爾瑪的品牌傷害及業主們更大的經濟損失,雙方應該停止相互指責,快速理性地解決問題。

  不得已的

  「收縮政策」

  顯然,陳耀昌的快速擴張時代結束後,沃爾瑪戰略向盈利型調整,這種盈利導向思想可從其收縮政策中得到佐證。

  2013年,沃爾瑪全球對中國和巴西市場提出縮水計畫,要求關閉兩大市場約50家業績欠佳店,中國大陸市場預計關閉25家店,沃爾瑪數年前瘋狂擴張時所選的一些地理位置不佳、營業額低的門店因此成為關店的「重災區」。2014年3月,沃爾瑪江蘇鹽城店、湖南常德店幾乎同時關店,沃爾瑪重慶南濱店正式停業;根據馬鞍山沃爾瑪方面的公告,當地2家店於3月31日起停業。短短一個月內,沃爾瑪全大陸有6家門店被關閉。

  沃爾瑪「收縮政策」的背後,也折射著當下大賣場業態的下滑與無奈。據上海快速消費品研究中心統計,以前大賣場業態毛利率在10%左右,淨利潤率5%~7%;但如今很多業者毛利率僅5%左右,淨利潤率更是跌至2%~3%。商務部數字顯示,2013年全大陸3000家零售企業平均銷售額僅同比增長0.9%;加上電商衝擊,實體業者的生意更被分流。

  資深零售業專家、上海尚益諮詢公司總經理胡春才指出,在2005年左右,外資零售商的確遠比本土零售商有優勢,然而這幾年隨著本土零售商的進步以及市場消費走低、電商衝擊等,外資品牌未必有太大優勢,有些外資品牌在三線城市可能一天的營業額也僅40萬左右,至多勉強維持盈虧平衡,所以外資零售商的壓力越來越大。2010年起,隨著大陸線上零售業務的騰飛和競爭環境的激烈化,沃爾瑪在大陸零售業的排名從2009年的第5位滑落至2011年的第7位。另一個外資零售巨頭家樂福市場份額則下滑了0.1個百分點,從0.5%降至0.4%(第7降到第8)。

  面對挑戰,沃爾瑪也在圖謀線上線下並舉的突圍之策。在2012年收購大陸本土食品電商1號店後,沃爾瑪在大陸零售業的排名止跌回升,其中線上業務(1號店)依託沃爾瑪的全球供應鏈資源,業務量飛速崛起。然而2014年4月29日,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大陸電商排名前五的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騰訊電商、亞馬遜等大佬級電商,1號店僅排名第六。看來線上突圍,沃爾瑪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文/余曉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