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導致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及加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證明有15種以上導致死亡的疾病與肥胖有直接關係。中醫以祛濕、化痰、活血、補虛等手段,可糾正肥胖人群偏頗的體質,增強人體的代謝,從而達到減重降脂的目的。
【門診病例】
35歲的林小姐是某家大型零食公司的高管,豐滿的外型和頗高的收入原是她自信的資本,但因工作必須常常吃掉不少零食,且因忙碌幾乎沒有運動,導致身材日漸走形,驚覺時160公分的她體重已高達75公斤。隨著體重上升,身體越來越沉重,也越來越疲勞,時常頭暈、腰酸背痛,而月經週期延長,月經量也變少,使得林小姐不得不尋找醫師求助……
【病理分析】
肥胖為百病之首、萬病之源
肥胖看似很普通的毛病,卻是導致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及加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證明有15種以上導致死亡的疾病與肥胖有直接的關係,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栓塞、肝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因此說肥胖是百病之首、萬病之源不是沒有道理的。
林小姐聽從醫師的建議做了許多檢查,檢查結果發現自己BMI值高達29.2,體脂肪為38%,血脂也偏高,輕度脂肪肝,全身脊柱明顯側彎,雌激素水準偏高。而經由中醫的診察,發現林小姐舌淡胖大,舌苔白膩,脈象滑利,診斷為痰濕型肥胖。
中西醫結合皮膚美容科 趙中揚醫師分析:
清代《張聿青醫案》有一句話:「形體豐者多濕多痰」,可見肥胖與痰濕關係密切。油膩、甘甜的食物吃多了體內就易生痰濕,若又缺乏運動,痰濕便無法排出,停滯在體內就造成身體的沉重和疲勞,加上舌診和脈象的判断,可診斷林小姐就是属于痰湿型的肥胖。
中西醫結合婦兒科 索承美主任分析:
女性月經與體重、體內脂肪含量關係極大。人體的脂肪是製造雌激素的原料,體脂肪達到體重22%,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週期。而肥胖則容易引起雌激素過高,造成雌孕激素協調失衡,月經推遲、月經量或多或少。多數月經後期、月經量少與卵巢中卵泡發育不良或無排卵有關,排卵障礙者不乏出現肥胖的問題。因此,除了促排卵、強健卵巢功能外,減重也能改善肥胖者的月經問題。
以中醫角度而言,林小姐因長期的飲食無度和缺乏運動導致痰濕鬱積,痰濕阻滯在體內,機體氣血生成及運行便會受到阻礙;而女性的子宮、卵巢需要氣血的滋養來形成月經,氣血不足,則月經量少,或無法按時來潮。
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科 林佩莉醫師分析:
由於體重上升會使身體負擔加重,加上長時間辦公等固定動作較易讓骨骼肌肉僵硬,進一步出現腰酸背痛等不適,長期的負重不均後則容易導致脊柱側彎的情況。通過整脊等手法復位治療及增加正確鍛煉後,可以讓骨骼肌肉得到平衡與放鬆,腰酸背痛緩解。
元朝名醫朱丹溪曾說過:「肥白人多濕」,中醫自古便認為肥胖與痰濕脫不了關係;而痰濕積聚容易造成筋骨的氣血運行不暢,久之則使得筋骨失去氣血濡養,無法起到筋骨的支撐作用。
肥胖是一種代謝性的疾病,常伴有體脂肪的增高並超過正常範圍,目前臨床診斷肥胖是用身體品質指數(BMI)及體脂肪率來評價的。中醫認為肥胖的病因繁多,但總的來說不離濕、痰、瘀、虛等方面,以祛濕、化痰、活血、補虛等手段,可糾正肥胖人群偏頗的體質,增強人體的代謝,從而達到減重降脂的目的。林小姐綜合各科的會診,決定出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的治療方法,借由口服湯藥,搭配減重治疗、及調整自身的生活作息,半年後順利減掉了10公斤,月经量及周期恢复正常,且整脊治疗和姿势的保持也使得头晕及腰酸背痛逐渐消失,人变得精神很多,令林小姐雀躍不已。
【減重需知】
1.忌食辛辣、生冷、油膩之品和甜食,堅持以高蛋白高纖維低脂低糖飲食為主;
2.少吃多餐,並保證充足的運動;
3.每日熱量攝取呈倒三角形,早餐吃飽、午餐吃巧、晚餐吃少(以蔬菜水果代替);
4.只吃正餐,不吃零食、點心、宵夜;
5.早點就寢,就寢前4小時請勿進食,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及加重身體負擔;
6.多喝水,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日攝入食鹽不應超過6g;
7.保持大便的通暢;
8.多進行戶外活動,讓心情開朗舒暢,悲觀和負面的心態並不利於減肥;
9.目前中醫針對減肥有很多不錯的方法,如針灸、埋線、經絡治療等,也有助於體內痰濕的排出;
10.身體品質指數(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18.5≤BMI<24 超重:24≤BMI<27 肥胖:27≤BMI
●【小貼士】瘦身玫瑰飲
材料及做法:乾玫瑰花、山楂、黃耆,1:2:2的比例,熱開水泡浸溫服代茶飲。
說明:黃耆補氣健脾,玫瑰花有散淤活血,山楂能分解過多之脂肪和降低膽固醇,其搭配對平日工作壓力大、運動少、易疲倦乏力的朋友可起到去鬱瘦身的功效。
文/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
趙中揚 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