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在冷門中尋找熱門

  • 来源:台商
  • 关键字:李延年,永旺
  • 发布时间:2014-09-03 14:42

  「每一個公司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是外人想的那麼簡單,但是機會是有的。簡單講,這艘船這麼大,我沒辦法去駕駛它,只能自己量力而為。」這是東莞永旺五金塑膠鋼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旺」)董事長李延年常說的一句話。

  走進永旺,寬敞大氣的廠門,乾淨的花園式廠區,彬彬有禮的保安人員,第一印象就讓人心生敬意與好奇。見到李延年的時候,他身穿白色襯衫,黑色背帶褲,從容地坐在輪椅上,表情十分溫和,臉上掛著滿滿自信的笑容。與很多台商一樣,李延年也經歷了背井離鄉,從台灣遷入大陸的艱辛歷程。儘管他遇到行動上不便的難題,但卻有著勝於常人的心態和自信。

  這或許是他區別於其他台商的地方。

  興趣所向投身工業

  隨著時代的變遷,大部分在外面闖的,真正學以致用的人其實是相當少的,大多數卻是學非所用,李延年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大概沒有人能猜到他是銀行系畢業的,儘管在當時銀行系屬於金牌專業,但是李延年卻更喜歡工業設計,於是利用其它時間去自學工業設計的課程。李延年說,「我個人興趣是比較傾向於工業設計。」

  20世紀70、80年代,台灣經濟迅猛發展、大陸經濟起飛,一些新工業也開始興起,李延年趕上了這個黃金時代。1990年,他在台灣創辦了信欣電機公司,主營錄音機機座業務,錄音機比較多元,涉及很多東西包括塑膠、模型等。由於當時港台的流行音樂風吹到大陸,因此錄音機、磁帶等產品開始從台灣引進到大陸,並且十分暢銷,李延年看到了这一前景。他在談到当时的销量時调侃說,「這個行業最大的銷售量很奇特,量大到不行,我心想是不是這些東西都被買去填海了!」

  敏銳行業變化

  果斷放棄夕陽產業

  世界潮流趨勢在走的時候,當然有它的規律,而趨勢往往是廠商所不能決定的,什麼時間點什麼行業要終止也不是商家能決定的。早期的CD出現,對於錄音機行業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導致了錄音機及周邊產品被淘汰。「錄音機這個東西現在根本就不存在,我早已看出來這是一個夕陽產業。當時的CD、DVD都出來了,這些一定是有一個取代性的;現在DVD都沒人要,所以這個趨勢我是看的比較清楚,很早就做了佈局。如果抓着陳舊的東西不放,基本上就等著被淘汰了。」

  「無論是沖壓模具,還是塑膠模具,在錄音機行業中,都需要應用這些模具。在90年代,整個模具的成熟度不高,市場具有非常大的潛力;而且日常生活中要用到塑膠零部件的地方太多了,它比較不會被淘汰,也不會受到某一產品的影響。」因此,李延年開始放棄錄音機行業,改為以材料為主——做塑膠零件,永旺就是他開辦的一家塑膠廠。

  轉型塑膠零部件 把競爭者變客戶

  當時越來越多的終端廠商都開始聚焦大陸,永旺在台灣的发展越來越受限。2000年,永旺從台灣搬到東莞,規模也從13台塑膠機發展至現在的60多台,李延年說,「儘管這個規模在台灣來說算是比較大的,但是對於大陸來說根本不算大。」

  來到大陸之後,永旺開始了真正的轉型之路,轉做塑膠零件,如此一來,永旺的客戶資源則來源於它之前的競爭者,換句話說,就是把原來的對手變成了自己的客戶。對於對手而言,自己不僅少了一個競爭對象,而且還多了一個可信賴、可提供多元專業技術服務的供應商。李延年認為,人脈很重要,人緣很重要。無論是作為客戶也好,供應商也好,對手也好,甚至是一起工作的同仁也好,他自己比較重視的事就是人際關係。「我不會刻意去跟人家搶單,也不會惡意地去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我的助力來自有很多貴人,這應該是很重要的人脈資源。我處理事情習慣以退為進,任何事情都是,包括我跟客戶相處也是一樣。」

  企業多元化管理

  積極配合客戶

  對於企業經營和管理,當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的理念,誠然,管理者的決策和方案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採用合理科學的管理方案直接關乎到企業創造的效益。當然,企業管理涉及多個方面,如何做好各方面的相互協調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永旺的管理,每年花費在員工培訓方面的費用多達幾十萬人民幣——公司通過不斷地送幹部去學習專業課程。這些課程很多是台灣引進到大陸的。包括李延年自己也去上課,他上完課后如果覺得還不錯,就會讓自己的員工去上。

  「企業管理必須依靠團隊,而團隊就必須要去激勵、去提升。所以一定要把員工們訓練好。」李延年說,「做什麼要像什麼,全身心投入,這是我做事情的態度。我整個家庭都搬過來了,我是全心全意地在這裡,因為如果不投入,想要好的發展是不可能的。我如果認為必要就果斷投入,不計代價。」正是由於這些管理政策,永旺的員工工齡10年以上的有30多位,而且幹部的離職率很低。

  永旺在開發客戶上也具有獨特的一面。它的客戶源主要是通過原先的客戶介紹而來,因此永旺的業務員基本不需要去市場上跑單子,而且一年到頭不用愁單子從哪裡來。對於與客戶之間的合作,永旺表現得也很積極,客戶在開發新產品之前,會先聽永旺設計團隊對於材料以及模具的設計想法,再去搭配產品的設計方案,做到三者結合。

  但是如果光有設計想法,沒有辦法商業化的話也等於白搭。因此,永旺做的就是以一個比較合理的成本、可靠的品質去幫客戶實現產品的商業化,包括材料的選用等。對於塑膠行業的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人們通常認為這些材料是不環保,甚至是有毒的。李延年糾正道:「我們因為沒有做電鍍,所以也沒有污染排放。一般人對塑膠材料存在著誤解,其實最主要的是對於材料的使用,要分不同的行業。比如說在食品行業,用了非食品級的,當然是有問題的。」

  看好工業前景 尋找冷門中的熱門

  對於整個工業來說,塑膠行業現狀是比較被動的,在客戶以及客群上面沒有選擇性。但是對於未來的規劃,李延年認為在整個行業裏他有幾個「不選」,電腦、手機等更新換代快的3C行業不選;技術水平、進入門檻低的行業不選。「我做的都是比較傳統的,傳統就是靠我們的技術跟服務,比如汽車,一個車型最少六年不會變;而馬達是工業之母,這些東西基本上算是『冷門中的熱門』,怎麼樣去挖掘冷門中的熱門就是學問了。」

  目前,穩定的幾家客戶占了永旺90%的訂單,另外有10%要在新行業中發掘。

  對於李延年來說,他一直在醞釀培養新客戶,因為他認為一個客戶群代表一個行業,行業有可能會慢慢被替代,所以必須要培養新的行業與客戶。「我現在有一家客戶是丹麥做醫療的,主要是做病床的升降器,算是冷門,但是它正在轉變成熱門。這就是我要培養的新客戶和發展方向!」

  文/程安逸 摄影/陳薜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