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车的烦恼

  国庆长假是外出的大好时机。那些有驾照但没车的,想方设法要搞一部车子过把瘾,如果亲朋中恰巧有一位平时开车腻了打算长假好好歇歇手脚的车主,那正好可以进行资源配置。于是,车主就面临着被借车的威胁。看看微信上面,很有一些车主异常烦恼:亲朋好友张口借车,自己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但碍于面子不好当面回绝。于是,逼出来各种“神借口”:借口车辆保险刚刚到期,借口要维修保养,借口……实在绕不过去,还可以夫唱妇随--“我那口子不太好说话”、“上次为车子的事她好几天不搭理我”……虽说很多借口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事主往往不由自主地进行了艺术加工。什么旁敲侧击暗示法,什么铺垫情绪法,什么移花接木法;说到动情处,甚至被自己的言辞所打动,眉头、眼神、手势都参与表演,以渲染自己无辜无奈的悲苦境遇。

  日常生活中,借用不同物品,物主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榔头、钳子这类粗笨工具,出借无妨,毕竟此类物品难得耗损,遗失后赔偿也很方便,物主也可能因为价值小而不要求赔偿。但家里的小轿车就不一样了。价值高,如有遗失、损坏,都牵扯到很揪心的经济利益。所谓“谈钱伤感情”,哪怕依法补偿,人际关系的裂隙却是难以弥补的。再者,汽车是行驶在公共空间的交通工具,在某些情况下,被擦碰甚至撞击的几率比较高。车主借给某些技艺不精、安全意识不强的朋友,他们还会把交通工具升级为伤人利器或者自残工具--此时会涉及很麻烦的纠纷。各种后事料理起来费时耗力伤脑筋。

  即便完璧归赵,也可能产生很多烦恼。对于一些爱车如“家”的车主,车就是自己的一个小房间,有私密性质,不可轻易与人共享,甚至不愿让他人知悉随车的某些特殊生活用品。更有一些爱车如“命”的车主,很在意车内的个人味道,如果借给他人,难免“串味”,会心生不快,犹如内衣被穿过、身份被人冒用一般。

  遗失、事故,乃至“串味”,都属于明明白白的麻烦,而借车产生的“暗伤”更令人郁闷。在某个汽车论坛里就有车主写了整整一千多字,主要控诉老同学操作不当,给变速箱留下了隐患,一个月后,暗伤恶化为毒瘤,大修大补花费数月积蓄。还车的时候没有发现问题,车主只能自己把苦水吞下。据说此类情况不少。毕竟借车者平时是不开这部车的,缺乏对车子性能的了解。

  借车这种事,我一直是借入方,所以没有经历车主的痛苦。但是历年来许多次借车,发现车主朋友都很爽快,甚至很愉快。有几次,我无意中提到近期要出门,朋友立刻接上话:“要开车吗?用我的车吧。”回想这些年的借车历程,的确有宝贵经验可以总结。首先一点,要借就借破旧车辆,越破越好!车主根本不在乎擦擦碰碰。第二,每次还车前,都要把车打理好。我会把原来已经老化的胶布换成正品3M的,而且确保色彩协调;看到有个别小坑,我还会用指甲油涂抹一下,并提示车主留意破损处,避免受潮锈蚀。每次还车前,车体一定清洗干净,用吸尘器仔细清洁车座、仪表盘、后备箱,不留一点儿垃圾。每次还车时,一定把油箱加得满满的……有次还车时,一位朋友甚至张大了嘴巴怪叫:“下次千万别洗车了!我一直想换车,这么清洗一下感觉没充分理由了!”第三,借车也要找准对象。我张口要车,总是找那种大大咧咧不在乎的亲友,他们把车子当做实用工具而不是“家园”、“伙伴”、“宠物”、“亲人”。他们把车借给我,就像递给我一把旧榔头一样--“拿去用吧”。

  这次国庆,我却傻了眼。照例向一位亲戚借车,他二话没说就把车开过来……看着那只电子钥匙,我不知所措。他把我曾经多次借用的旧车报废了,换了一部价格超过50万的新车!为了买这部车,他仔细研究了半年,从订车到提车更是等待了三个月!这次把车开来,多少也有让我们品赏的心理。唉!这时候借车、借这部闪耀着贵气的全尺寸SUV、在国庆长假的复杂道路上行驶……我颤颤巍巍用了一次,赶紧找借口把车还了。借车人,也有痛苦之时!

  文/杨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