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优秀成绩背后的隐忧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09:25
10月30日,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等12部委联合印发《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方案》指出,未来两年国家机关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汽车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扩大规模,针对新能源汽车研究制定减免过路过桥费、免费停车等政策。
7月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北京表示,关于电动汽车,“有国务院领导亲自协调,有多个部门的合作,以后利好消息一定是层出不穷。”此后诸多消息出台,涵盖多项新能源汽车利好:“充电设施建设”、“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限购限行城市为新能源汽车开放绿灯”、“取消地方新能源汽车目录、破除地方保护”以及“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节约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等。对于连续多年花钱不见效果的新能源汽车来讲,这些政策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交代了。
当然,市场方面的反馈也很不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前9个月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其中,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047辆,同比增长833%。
如果你认为笔者是在为新能源汽车政策歌功颂德,你就错了。近期,比亚迪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上海销量不错,因为笔者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有很多朋友会拍这款车的照片发给我,最多的是各种奇葩的充电方式,家住一层的还好从窗户抛出来一根线充电,家住稍微高几层的就需要把车放在楼门口的人行道上,把插排抛下来充电,这款车销量还在增加,不知道大家都怎么解决的。
新能源汽车政策,大家都很宽泛地谈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破除地方垄断、谈补贴的金额等方面,从电动车百人会谈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然后谈到各种论坛,不过,消费者接受之后,这些问题解决了么?
这些东西太过于宽泛,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细节没有完善,比如说在相关政策中谈到,“明确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的要求和比例。加快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基本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路内临时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辅助,以城市充电站、换电站为补充的,数量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
这个通知并没有明确的指标,具体执行的情况,还要看各级政府负责人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这个时候,操作起来,还要看后续情况,至少目前来看没有必然成功把握,要值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
笔者总是呼吁公务用车采用新能源汽车,至少电动车百人会的成员出行应该首选电动车,这样对于这样的产品现状、技术现状以及实际使用过程有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否则,总是停留在纸面上,总是谈论理论上怎么样,这些没有具体意义的。
当然,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利好消息是好事,不过,相对应来讲,我们希望看到的政策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紧贴实际问题,新能源汽车问题很多,解决起来有个轻重缓急,充电桩等问题是首要问题,然后才能轮到免费的过路费等问题,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第二个方面是执行力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设计肯定是经过一个详细的设计过程,仅仅设计是不够的,需要一个更为详细的执行过程,比如说什么时间充电桩也完成建设数量,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设定的目标没有完成,相应的负责单位会有什么的惩处,这些都是问题的关键,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文/武卫强
